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借崗森林公園

鎖定
王借崗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大富村張槎西路與東平路交界處,崗高約60米。王借崗古火山遺址在王借崗的西南部,形成約5200萬年。雖然這處火山遺蹟面積不足0.2平方公里,但是其典型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在省內乃至國內尚屬少見。2015年9月初,依靠該火山遺址建立的王借崗森林公園建成,向市民免費開放。 [1] 
中文名
王借崗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級別
市級
地理位置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
面    積
亞熱帶季風氣候
管理單位
佛山市禪城區園林管理處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20:00

王借崗森林公園規劃建設

作為禪城區新一輪綠化禪城大行動方案重點推進的項目,王借崗森林公園總規劃面積約43.6萬平方米,2014年~2015年由禪城區園林部門實施一期工程建設,工程面積約2.5萬平方米。2015年9月初,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完成了公園的基本路網、出入口廣場景觀及公園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式免費開放,市民可近距離觀賞古火山遺址風光。 [1] 

王借崗森林公園地理環境

古老的火山口早已形成了一個天然湖 古老的火山口早已形成了一個天然湖
王借崗森林公園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張槎西路與東平路交界,緊鄰沙口水閘。
王借崗位於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大富村張槎西路與東平路交界處,崗高約60米,崗高約60米。據資料介紹,王借崗是由火山噴發的玄武岩構成,巖體為晚第三紀玄武岩,柱狀節理髮育形態複雜,形成約5200萬年。雖然這處火山遺蹟面積不足0.2平方公里,但是其典型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在省內乃至國內尚屬少見,對於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地質構造、形成歷史和古地理環境變遷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2] 

王借崗森林公園自然資源

王借崗的玄武岩柱狀節理 王借崗的玄武岩柱狀節理
王借崗的玄武岩柱狀節理表現為多角形的柱體,柱體的橫切面多為六邊形、五邊形和四邊形。角礫岩上面覆蓋的是火山熔岩,溢流相,多呈黃色、紅褐色,具有塊狀特徵。結晶粒度小,隱約可見橄欖石、輝石及斜長石斑晶。柱狀節理由中心呈倒掛扇形的輻射狀分佈,柱狀節理的柱軸與火山口表面垂直。
火山活動早期強烈爆發的火山集塊-火山角礫岩,角礫間填隙物為火山灰,由於氧化使之多表現為黃色、紅色。火山熔岩中杏仁及七孔構造發育,形狀多以圓形為主,收縮裂隙發育,有的呈X型後期經方解石充填形成方解石細脈。粘稠的鹼性岩漿從火山通道緩慢擠出地表,堆積於火山口中,並冷凝而形成鹼性玄武岩柱狀節理。 [3] 

王借崗森林公園主要景點

王借崗森林公園採用了火山的噴發和岩漿的流動作為設計靈感,整體佈局凸顯了曲線形態。景觀功能分區可分“兩區、三入口”。
據介紹,公園“兩區”為中心環湖景區和平地休閒科普區。
王借崗森林公園交通流線分析圖 王借崗森林公園交通流線分析圖
王借崗森林公園景觀分區平面圖 王借崗森林公園景觀分區平面圖
中心環湖景區
以約1.1萬平方米的火山湖湖面,以及火山岩切壁所構成的岩漿主題景觀帶區域為主,沿湖建有園路。湖面靠近南入口廣場處建有觀景平台,觀光者可站在觀景平台上近距離觀賞古火山遺址風光。
平地休閒科普區
平地科普休閒區
平地科普休閒區(9張)
設有鵝卵石休閒步道、風雨廊架、景觀亭、對弈小廣場、假借景牆趣味廣場等。市民走累了可在此處休息,還可學到科普知識。

王借崗森林公園開發建設

王借崗森林公園
王借崗森林公園(2張)
近兩年來,王借崗森林公園的建設是佛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點項目之一,對於促進佛山生態環境改善,推動城西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禪西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旅遊環境,為禪西片區的市民創造更優美的生活環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和遊客觀光,促進禪西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由禪城區園林管理處組織實施的一期綠化升級改造工程,已完成了王借崗森林公園的基本路網及基礎設施建設。關於二期及未來對整個王借崗片區的開發,正由市政府及規劃部門作後續的整體規劃設計。 [5] 

王借崗森林公園交通線路

王借崗森林公園(一期)建有三個入口廣場。 [1]  [3] 
北入口廣場
北入口廣場臨近張槎西路,是個雕塑廣場,設有公共自行車停靠點、生態停車場、公交站點,可引導遊客進入平地休閒科普區;
中心入口廣場
中心入口廣場臨近沙口水閘,設有生態停車場,可引領遊客進入中心環湖景區;
南入口廣場
南入口廣場臨近東平路,設有火山石柱雕塑,突出古火山遺址的特色。
王借崗森林公園北入口廣場 王借崗森林公園北入口廣場
王借崗森林公園中心入口廣場 王借崗森林公園中心入口廣場
王借崗森林公園南入口廣場 王借崗森林公園南入口廣場

王借崗森林公園歷史人文

明清時期已是名勝 登山頂可一覽佛山城
古火山口——王借崗湖光山色。 古火山口——王借崗湖光山色。
王借崗曾是佛山歷史上的“名山”,它西臨東平河、北靠汾江,踞山近水、環境優美,崗頂可鳥瞰全城,景色秀麗。
前人認為位於東面的蟲雷崗形狀如月亮,而王借崗形狀如太陽,二山互相對望,是佛山的風水寶山。另據《佛山忠義鄉志》記載,遠在明、清時期,王借崗已被列為佛山的名勝景區,為佛山人遊集之所。1982年,佛山市人大把王借崗定為佛山的新八景之一。
5200萬年古火山遺蹟 被佛大地質專家發現
古人其實很早對這座山崗提出過獨特的描述,不過那時候的人一定不知道這座山其實真的大有來頭。《佛山忠義鄉志》對這座山描述為:“產石青色如劍戟”,原佛山大學地質系專家杜學成認為這是前人對玄武岩體柱狀節理生動形象的説明。
80年代,杜學成(最左)正在王借崗考察地質 80年代,杜學成(最左)正在王借崗考察地質
1984年,佛山大學地質系專家杜學成要帶領學生尋找一處可供大家課外實踐的地方,有當地老師建議他去王借崗試試。
當他在同事帶領下前往該山考察時,高聳的山石那節狀的紋理一下子震驚了他的心,直至今日他想起來都無比的激動,“玄武岩柱狀節理!”他説,這種地質結構只在書本里見過,平生還沒真正見過,他知道自己可能碰到一處少見的火山遺蹟,內心無比激動。
隨後他馬上叫上當時的佛山地質調查人員前去驗證,這一發現引起了當時地質、地理學界的重大關注。
80年代的王借崗成為一個巨大的採石場 80年代的王借崗成為一個巨大的採石場
當時已經有人在王借崗建立採石場,在山的南面開挖出一個圓形的大坑,採石坑的巖壁上玄武岩柱狀節理現象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正是這個採石坑,經過幾十年的積水,成為了我們看到的湖泊,如今的湖泊起碼有三四十米深,人們還在裏面養了魚。
30年休養風景旖旎 盼開發成地質森林公園
自從王借崗被發現是古火山遺蹟之後,受到了佛山市政府的進一步重視,1985年開始,市政府下文件關閉了採石場,將其列為旅遊保護區。
經過三十年的休養生息,王借崗從當年備受“摧殘”的禿山崗重新恢復成為綠樹成蔭,山水相得益彰的美麗山崗,而人們對他的期望也從未聽過,年過七旬的杜學成依然沒有忘記最初的期盼,他呼籲在保護好古火山地質遺蹟基礎上對王借崗進行開發,還建議與距離不遠的南莊鎮紫洞村牛尾崗一起保護開發,建立一個地質遺蹟公園。
早在10年前,他和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的專家們曾花四年的時間對佛山的自然景觀資源進行過調研並有針對性地對每一處自然資源開出“藥方”,記者在其提供的調研報告看到,王借崗的開發不僅限於這座山崗,還包括周邊的的地區,沙口生態園、東平河北岸濕地公園、沙口水閘公園等一應俱全,圍繞着王借崗,一處山清水秀,獨具歷史人文風采的景區躍然眼前。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