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來

(明朝官員)

鎖定
王來(1394年-1470年),字原之, [6]  號抑齋,浙江慈溪西嶼鄉唐堰(今寧波市江北區慈溪鎮)人,王恆之孫。中國明朝官員。 [4] 
王來於宣德二年(1427年),以會試乙榜,授江西新建縣學教諭。寧王府以諸生充樂舞,王來請易以道士,諸王府設樂舞生開始於此。宣德六年(1431年),王來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四府。王來居官清廉,練達政事。而王來執法嚴,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逮下獄,當徒。遇赦,以原官調補廣東左參政。王來自此始折節為和平,而政亦修舉。正統十三年(1448年),遷河南左布政使。次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 [5] 
景泰元年(1450年),王來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璡卒于軍後,以王來為右都御史代之,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會兵進討。王來等分道邀擊,賊遁去。後賊魁韋同烈據興隆,王來與方瑛擊敗之。景泰三年(1452),王來加兼大理寺卿。梁珤以王來功大,乞加旌異。都給事中蘇霖駁之,乃止。王來還在道,以貴州苗復反,敕回師進討。次年,事平。召為南京工部尚書。明英宗復辟,六尚書悉罷,王來致仕。成化元年(1465年),詔進一階。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家,年七十七。 [5-6] 
原之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浙江慈溪
出生日期
1394年
逝世日期
1470年
主要作品
《綠野堂遺稿》
《抑齋存稿》若干卷
《抑齋奏議》四冊
本    名
王來

王來人物生平

王來清廉有為

宣德二年(1427),以會試乙榜,授江西新建縣學教諭寧王府諸生樂舞,王來請易以道士。諸王府設樂舞生開始於此。
宣德六年(1431),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四府。命偕巡撫周忱考察屬吏,敕有“請自上裁”語。王來言:“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後行,民困多矣。”帝為改敕賜之。中官陳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橫甚,王來數抑之。陳武還,訴於帝。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誰也?”佐以來對。帝嘆息稱其賢,曰“識之”。及報命,獎諭甚至。
明英宗即位,以楊士奇薦,擢山西左參政。言:“流民所在成家。及招還故土,每以失產復逃去。乞請隨在附籍便。”又言:“郡縣官不以農業為務,致民多遊惰,催徵輒致已命。朝廷憫其失業,下詔蠲除,而田日荒閒,租税無出,累及良民。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蠶桑可裨本業者,聽其規畫。仍令提學風憲官督之,庶人知務本。”從之。
王來居官清廉,練達政事。侍郎于謙撫山西,亟稱其才,可置近侍。而王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逮下獄,當徒。遇赦,以原官調補廣東左參政。王來自此始折節為和平,而政亦修舉。
正統十三年(1448),遷河南左布政使。次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京師,王來督兵勤王。渡河至衞輝,聞寇退,乃引還。

王來平定苗亂

景泰元年(1450),貴州苗族叛亂。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璡卒于軍,以王來為右都御史代之。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會兵進討。至靖州,賊掠長沙寶慶武岡。王來等分道邀擊,俘斬三千餘人,賊遁去。已,復出掠,官軍連戰皆捷。賊魁韋同烈據興隆,劫平越清平諸衞,王來與方瑛擊敗之。賊退保香爐山,山陡絕。毛勝、方瑛與都督陳友三道進擊,王來與梁珤大軍繼之。先後破三百餘寨,會師香爐山下。發炮轟崖石。聲動地。賊懼,縛韋同烈並賊將五十八人降。餘悉解散。遂移軍清平,且檄四川兵共剿都勻、草塘諸賊。賊望風具牛酒迎降。
賊平,班師。詔留王來、梁珤鎮撫。尋命來兼巡撫貴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暫行鬻爵之例。今寇賊稍寧,惟平越、都勻等四衞乏餉。宜召商中鹽,罷納米例。”從之。
景泰三年(1452)十月召還,加兼大理寺卿。梁珤以來功大,乞加旌異。都給事中蘇霖駁之,乃止。王來還在道,以貴州苗復反,敕回師進討。次年,事平。召為南京工部尚書。明英宗復辟,六尚書悉罷,致仕。成化元年(1465),詔進一階.
王來像 王來像 [7]
成化六年(1470),卒於家,年七十七。 [1-2]  [6] 

王來人物評價

焦竑:偉姿貌,少俊邁不羣,善詩,有奇語,臨事明達,事無大小,面訊立斷。其在山西時,以嚴察為治,頗過於酷,中遭沮抑,遂折節痛改。為政一以和平,奉命宣力四方,所至以治辦稱。 [2] 

王來個人著作

著有《綠野堂遺稿》、《抑齋存稿》若干卷、《抑齋奏議》四冊 [3] 

王來人物軼事

王來之父名王伯燻,字尹和,娶餘姚張雲航之女。女兒出嫁時,張雲航表示,有外孫了馬上報我。生第一個兒子去報,張雲航説好,來了就好,於是起名“來”;生第二個兒子去報,張雲航還説好,復來就好,於是起名“復”;等生第三個兒子去報,張雲航連聲説好,於是起名“鼎”,意為兄弟鼎立。 後來,王來官至工部尚書,曾任都御史等職,為一品榮祿大夫;王復進士及第任刑部主事;王鼎任監察御史、察司僉事等職,三兄弟皆為人中龍鳳,王氏由此被尊稱為“三鳳王氏”。 [7] 
王來的母親張氏 “通經典”又“曉音律”,是慈城歷史上著名的賢母,《雍正寧波府志》及《雍正慈溪志》,均有傳記記載。王來在外為官時,常與母親張氏書信往來,每次通信張氏仍不忘對兒子的諄諄教誨。王來任總督遠征貴州,張氏親手縫製衣衫寄給兒子,並在信中表示,縫製衣衫寄送,不是不放心,而是想讓你知道母親身體康健,要安心工作,不必擔心家裏。王來凱旋後,張氏又告誡王來,要他謙虛謹慎,知所進退。 [7] 

王來後世紀念

天順年間,慈溪縣邑為王來、王復、王鼎建造了“三鳳坊”,以表彰他們的政德及功勳,在慈城驄馬橋南,為王來建了“尚書坊”。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知縣賈奭又為王來立坊,把驄馬橋改為都憲橋。在慈城中山路與民主路附近,至今還遺陳有慈城“三鳳”的祠堂——懋宗祠(即“王氏宗祠”)。2015年12月,“慈城三鳳”的祠堂——懋宗祠被公佈為寧波歷史建築。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