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作堯

鎖定
王作堯(1913年—1990年7月3日)廣東省東莞縣厚街人。1931年考入廣東軍政學校,1936年入黨。1938年在家鄉組建抗日武裝,後任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參謀長,防空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廣東省軍區顧問。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990年7月3日,王作堯在廣州病逝。 [1] 
中文名
王作堯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東莞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1990年7月3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王作堯人物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東莞縣委宣傳部部長兼武裝部部長,東莞抗日遊擊大隊大隊長,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五大隊大隊長,東江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參謀長,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軍政大學上幹隊大隊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副參謀長,華北軍政大學副教育長,兩廣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二師政治委員。

王作堯人物生平

1913至1938
1913年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厚街鎮西門巷小塢一殷實家庭。193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燕塘州分校第七期(比照黃埔軍校第十一期)。1935年10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外圍革命組織中國青年同盟,193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參加革命後,在國民黨軍隊進行民運工作,組織抗日救國十人團,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廣東省委派他回東莞組織抗日武裝,1938年5月任中共東莞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兼武裝部長。
1938至1942
1938年10月15日,王作堯任中共東莞中心縣委成立的一支抗日武裝—東莞縣抗日模範壯丁隊隊長(後稱第二大隊)大隊長,在東莞、保安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40年3月,廣東國民黨當局掀起反共高潮,王作堯部東移海陸豐受挫,與曾生部隊回合後,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返回惠東寶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40年9月,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五大隊隊長,創建保安陽台山抗日根據地。1942年2月,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領導東(莞)、寶(安)、太(平)三角地區敵後工作委員會和部隊深入東(莞)寶(安)敵後打擊日寇,恢復和發展抗日根據地。
1943至1945
1943年12月,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4年7月兼任東江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校長。1945年1月,他與縱隊政治部主任揚康華率領部分主力北渡東江,為開闢羅浮山抗日根據地創造條件。1945年7月在中共廣東省臨委幹部擴大會議(羅浮山會議)上當選為中共廣東區黨委委員。1945年8月,王作堯和林鏘雲珠江縱隊司令員)、楊康華,率領東江縱隊和珠江縱隊部分主力挺進粵北,迎接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建立五嶺根據地。王作堯是粵北指揮負責人之一。後因日本投降,南下支隊奉命北返。王作堯率部留在粵北地區,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多次進攻,創建粵邊遊擊根據地,完成縱隊向北發展的重大任務。
1946至1949
1946年6月底,王作堯與曾生等率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後,先後任華東大學第四大隊大隊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副參謀長。1947年12月,王作堯和曾生等去河北省平山縣西坡,向黨中央彙報廣東武裝鬥爭情況,受到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1948年月,王作堯到陝北脂縣楊家寨,向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任弼時同志等彙報廣東工作。
1948年5月華北軍政大學教育部副教育長。1949年6月任兩廣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二師政治委員。1949年7與曾生等率領部南下參加廣東戰役。
全國解放後
全國解放後,王作堯先後任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參謀長、廣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軍第一副司令員、高級防空軍第一副司令員高級防空學校訓練部代部長、瀋陽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防空部第一副司令員、中南軍區防空第一副司令員、武漢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中央軍委授予王作堯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副兵團職。 [3]  1957年六月,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他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文革”期間
“文革”期間,王作堯遭到“四人幫”的嚴重迫害,被關押485天,後流放3年多。1975年3月得到平反。1979年12月當選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2] 
1990年7月3日,王作堯在廣州病逝。
參考資料
  • 1.    開國少將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5-28]
  • 2.    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紀念王作堯將軍誕辰一百週年[M]. 2013.11. 第167頁.
  • 3.    王作堯雕像  .東莞黨史網[引用日期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