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仲甲

(甘肅籍烈士)

鎖定
王仲甲,(1907—1949),字鼎武,甘肅臨洮縣衙下集窪下村人。畢業於洛陽軍校,曾在馮玉祥西北軍中參加過北伐革命。王仲甲是甘肅民盟早期的重要骨幹之一,“甘肅農民抗日義勇軍”總司令,甘南農民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 [2] 
鼎武
出生日期
l907年
逝世日期
1949年
本    名
王仲甲
國    籍
清朝
籍    貫
甘肅臨洮縣衙下集窪下村

王仲甲人物生平

王仲甲,字鼎武,1907年生於甘肅省臨洮縣衙下集窪下村一户貧苦農民家庭。曾讀過高小。1929年臨洮大旱災中,隨父母到西和、禮縣、渭源等地逃荒,生活飽受艱難。
1935年—1936年,他從過境紅軍的政治宣傳中,懂得了勞苦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即去臨潭水磨川結識了肋巴佛,又與魯大昌部旅長李和義聯繫,參加李旅一個團的起義,隨紅四方面軍西進,因被狙擊失敗,在肋巴佛寺院內隱藏數月。王仲甲回衙下集後,被鄉長趙益山密報,捕押於會川,經趙鶴天等人營救獲釋。
1937年後,王仲甲攜全家到西和縣避難。
1941年,王仲甲又將家屬遷回衙下集,繼續在塔下王家、苟家灘、康樂景古城等地,進行活動。
1942年,王仲甲於農歷臘月上旬在衙下舉行武裝起義,至次年2月,起義軍達到800多人,公推他為司令,趙有安為副司令,全軍編為三個團,蕭煥章、蒲萬祥、何建吉分任團長。與國民黨軍一個團在蒲家山激戰,他身受重傷。夜間國民黨軍後撤,起義軍東渡洮河,揮師會川,吳建偉、馬繼祖等人攜槍支參加。翌年到漫窪與毛克讓會師。公推毛克讓為總司令,王仲甲、馬繼祖為副司令,時起義隊伍已達到2000多人,全部開往榆中新營鎮。會集羅萬虎、王作賓、水振東、閔福元等部,殲滅國民黨軍一個團。戰鬥結束後,在新營開會,決定採取擾北走南的策略,回臨洮、康樂分頭活動。同月撤回洮西,五天時間集聚5000多人,聲勢大振。起義軍在景古城整編為一個旅,轄七個團,蕭煥章為旅長,段三、蒲子俊、吳建偉、陳子俊、常喇嘛、蒲萬祥等分任副旅長,開往會川、渭源會師。攻渭源城未克,起義軍傷亡重大,各路撤回,王仲甲率部開往隴西首陽鎮、渭源汪家衙一帶休整,此時又增加了毛得功、郭華如、楊友伯、韓鬍子、張子英、張子厚、呂百元、閔福元等部,聚眾三萬七千餘人,有各種槍支2000多件,又整編為五路軍,選王仲甲為司令,蕭煥章、呂百元、苟登第、張子英、閔福元分別任一、二、三、四、五路司令。回師內官營、符家川、水波、漫窪、馬銜山一帶活動。
1943年3月中旬,王仲甲與各部起義軍領導人召開了楊寨、馬坡會議,決定南下武都。4月中旬他率部撤回洮西,到達格子坪,即以王星垣為參謀長,蕭煥章為總指揮,率五路軍南下。他親赴臨潭接肋巴佛前往武都會師。當蕭煥章等抵達岷縣蒲麻,路經閭井時,肋巴佛率2000多人與他同來。公推肋巴佛為總司令, 王仲甲為副司令。草川崖會師後張英傑為總司令,王仲甲為副總司令,會議並決定了南攻武都開闢隴南地區的行動計劃。5月中旬,起義軍在岷縣、武都、禮縣一帶轉戰不利,北返餘中經灘歌鎮一戰,諸部相繼趨於瓦解,鬥爭轉入低潮。其後王仲甲經常組織一部分人在臨洮、康樂、岷縣一帶遊擊,堅持鬥爭。
毛澤東簽發的光榮證 毛澤東簽發的光榮證
1945年以後,王仲甲轉移到岷縣、武都一帶進行遊擊活動。1949年中共隴右工委牙含章通過牙克新與王仲甲接上關係,繼派石應華、華振邦、馮世義先到岷縣與王仲甲聯繫,約定牙含章去岷縣同他會面。在牙含章乘車去岷縣的頭天晚上,王仲甲與石應華、陳重魁在岷縣驢叫河李華榮家進行活動,被叛徒出賣。6月20日凌晨,他們被保二團包圍,石應華光榮犧牲,李華榮腿被打斷,王仲甲雖腿受重傷終得逃脱。王仲甲在良弓韓家院農民家養傷時,不幸被捕,押解蘭州,受盡嚴刑拷打和殘酷折磨。

王仲甲犧牲情況

同年9月5日,被敵殺害於武威。
臨洮人民政府在嶽麓山烈士陵園立碑紀念。 [1] 
為褒揚先烈、激勵後人,解放後,甘肅民盟組織即承認王仲甲同志為民盟烈土,其遺屬也受到人民政府的優撫。其後,臨洮縣人民政府為王仲甲烈士在其縣城郊嶽麓山建立了紀念碑。1981年中共甘肅省委的“甘南農民起義座談會議”後,王仲甲烈士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81年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發出的《關於王仲甲同志黨箱和黨齡問題的通知》中指出他入黨時間應是1949年5月。 [1]  198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又撥專款修建了甘南農民起義紀念碑,以紀念王仲甲等烈士及甘南農民起義的歷史功績。
英雄記念碑 英雄記念碑
王仲甲 王仲甲
參考資料
  • 1.    張霞光.《定西曆史人物選編》:中共定西地委宣傳部,1995
  • 2.    王仲甲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