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之春

鎖定
王之春(1842~1906) 字爵棠,號椒生,清湖南清泉縣人。弱冠從戎,先後作為曾國藩李鴻章彭玉麟的部屬,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歷任山西巡撫安徽巡撫、廣西巡撫。曾出訪日本、俄羅斯、德國、法國,多次向朝廷上書自強新政。晚年因鎮壓四川餘棟臣起義,特別是預借法兵鎮壓革命黨起義,激起國內拒法運動而被解職,待罪京師,後遷寓上海。光緒二十九年(1903)十月,遭愛國志士萬福華謀刺未遂,被捕,黃興、章士釗等牽連入獄,轟動一時。從此在政治舞台上湮沒,回鄉靜居。光緒三十二年卒,葬於楊柳河黃屋山,誥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本    名
王之春
爵棠
椒生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湖南清泉縣
出生日期
1842年
逝世日期
1906年
主要作品
《船山公年譜》《王椒生集》《憇園記》等
主要成就
山西巡撫、安徽巡撫、廣西巡撫
性    別
民    族
漢族

王之春人物生平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九月初一,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縣(今衡陽市衡南縣泉溪鎮獅子坪)。幼年時父母雙亡,由祖母撫養成人,靠親屬資助入縣學,中秀才。
同治九年(1870),王之春任江防統領,駐防北塘海口和江蘇鎮江一帶。
光緒五年(1879),日本正式吞併琉球,威脅我國的東部海疆。王之春受遣赴日本查探。歸國後,向朝廷上萬言書,陳夷務,自請帶鋭師歸復中山。並將此行的見聞寫成《談瀛錄》。
光緒八年( 1882 ),湖南提學使朱逌然倡議籌建船山書院(今衡陽市第一中學);衡州籍督撫彭玉麟、王之春、楊概、程商霖、蔣霞初等集捐,將王船山出生地衡州府王衙坪“船山祠”擴建為“船山書院”,為中國最早以“船山”命名的學堂。
光緒十年(1884),署廣東雷瓊道正四品)。法國侵略越南和中國,王之春聯絡鄭觀應往説泰國夾攻法國。以率部防守欽州廉州有功,授廣東督糧道廣東高廉(正四品),負責中法兩方勘議中越界址勘界談判,堅持舊址,證據明確,折衝樽俎,詰折夷使不少假借,獲朝廷嘉獎。
光緒十四年(1888)4月,遂以功升任浙江按察使正三品),5月改任廣東按察使(正三品),署理廣東布政使(次二品)。
光緒十七年(1891)4月5日晨,俄沙皇王儲尼古拉二世由香港啓程到達廣州天字碼頭,在廣州訪問三天,廣東布政使王之春代廣東巡撫劉瑞芬(因病告假)接待了沙皇世子尼古拉二世,宴談甚歡。
光緒十七年(1890)末,調任湖北布政使(次二品)。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月,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病逝,皇太子繼位,即尼古拉二世。11月18日,任專使俄國大臣、赴俄特使拜會駐京俄國公使喀西尼,告知以即將前往俄國參加慶典並悼念老沙皇。
光緒二十一年(1895)1月5日,欽差大臣、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作為頭品頂戴的“出使俄國大臣”由上海乘船啓程,千里迢迢赴俄國弔唁俄皇亞力山大三世逝世和慶賀尼古拉二世登位,2月7日到達馬賽,然後乘火車經巴黎、柏林,於2月16日中午到達俄國首都彼得堡。2月18日,尼古拉二世接見了王之春,並接受了呈遞的國書。時“朝議遣之春使俄唁賀,實欲借俄之力以制倭人”,但“之春使者未還,而《馬關條約》已就。”《馬關條約》使中國蒙受空前未有的奇恥大辱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也使清廷內部極度不安,大部分人主張改議,於是王之春再受命由俄赴巴黎,與法國商訂密約,引法國出面干涉,俄、德、法三國為維護其在華的利益,聯合照會日本,迫使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的領權。光緒二十三年(1897),調任四川布政使(次二品)。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平定餘棟臣起義
光緒二十五年(1899),升任山西巡撫正二品)。
光緒二十五年(1899)末,調任安徽巡撫(正二品)。
光緒二十六年(1900),安徽巡撫王之春聯合衡陽鹽運使程商霖等紳士出資興建了“珠暉塔”,取“積珠玉放光輝”之意命名,王之春手書“珠暉塔”並撰三副對聯,鐫刻於漢白玉石上。
光緒二十八年(1902)底,調任廣西巡撫(正二品)。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平定柳直髮領導的農民起義。湘、鄂、粵人民因美國合興公司違約而掀起了粵漢鐵路廢約自辦運動。王之春作為中央代表,力主“以美接美”或“華洋合辦”。
光緒二十九年(1904)11月19日,王之春寓居上海,萬福華黃興指使下,於上海一酒家刺殺王之春,未遂。萬被捕,黃興、章士釗等入獄,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案,此後,王之春退出中國政壇,回衡陽靜居。
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衡州府病逝,朝廷追授光祿大夫正一品)、建威將軍(正一品)。

王之春主要貢獻

萬福華謀刺王之春
王之春曾在1899至1901年擔任安徽巡撫期間,曾將安徽30多處礦山出賣給帝國主義,深為安徽人民所痛恨。1902年,任廣西巡撫時,聯絡法國軍隊絞殺革命者,並將廣西多出路權、礦權低價轉讓給法國。其賣國行為引發眾怒,聲討王之春的呼聲愈來愈高,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拒法運動,清政府被迫將王之春革職。1904年冬,王之春被革職閒居上海,仍不甘寂寞,發表賣國言論,指責拒俄運動,激起人民義憤,更激起了革命志士的痛恨。在上海的革命志士劉師培林獬章士釗萬福華、陳自新等人遂密謀對其行刺。最終商定由陳自新、萬福華執行具體暗殺任務。
王之春與上海名紳吳葆初關係要好。革命黨與吳葆初也素有交往,對其生活習慣頗熟悉,故定計利用吳葆初名義邀請王之春於1904年11月19日晚至英租界四馬路(今福州路)金谷香西菜館赴宴。暗殺方案為:以陳自新為主,攜章士釗新購之手槍,喬裝為侍者,潛藏在餐館樓上,俟機狙擊;萬福華等人,持借自張繼之舊手槍,埋伏於餐館樓下,以防不測。
1904年11月19日晚,王之春攜僕人、車伕等按時赴約。由於暗殺計劃安排不嚴密,露出破綻,王之春欲逃走。此時,萬福華拔出手槍,突至王之春身前,一手抓住王之春手臂,一手匆忙開槍,但是屢扣扳機,槍卻始終末響。原來此槍為劉師培從張繼處借來,撞針已老壞,萬福華等事先並未試用,因此功虧一簣。王之春乘勢大叫,引得英租界巡捕趕到,萬福華避走不及而被捕。
章士釗得知萬福華被捕後,焦慮萬分,於次日赴巡捕房探望,卻無意中暴露餘慶裏的門牌號。巡捕房不僅把章士釗以嫌疑犯拘捕,還以此為線索,查到餘慶裏革命機關,拘捕黃興張繼等十一人。
萬福華等人入獄後,社會各界紛紛營救。《警鐘日報》的負責人陳佩忍、高天梅等人,立即籌資為他們聘請律師,揚州志士杜課園、張丹斧也為之前後奔走。蔡元培楊篤生、獬林、劉師培等及各地革命黨人亦奔走營救。1904年12月23日,萬福華以在租借內擾亂治安罪,被會審公廨判監禁十年,充作苦工。其餘人因無證據而獲釋。後來,萬福華由於在獄中領導囚犯進行反虐待的鬥爭,受獄吏報復,被尋機誣為“圖率眾越獄”,又被加禁十年。直至1912年12月7日,經上海都督陳其美多方交涉,始獲開釋。出獄時,戴季陶牽頭在上海新舞台為他開了一個歡迎會。
萬福華謀刺王之春,“倡導了長江下游對於滿清亡國君臣直接行動的先聲,激發了一般革命青年殺身成仁的志氣”。萬福華之後湧現的王漢、吳樾徐錫麟等一批刺客,不能不説受到了萬福華精神之鼓舞。其中吳樾在保定加入北方暗殺團,正是出於對萬福華的崇拜。 [1] 

王之春政治方面

王之春歷任江防統領、廣東雷瓊道台、廣東督糧道台、廣東高廉道台,廣東按察使,廣東、湖北、四川布政使,山西、安徽、廣西巡撫。誥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王之春軍事方面

參贊霆字營戎幕,隨彭玉麟、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起義。任江防統領,駐防北塘海口和江蘇鎮江一帶。1879年,王之春自請帶鋭師收復廣東中山。王之春聯絡鄭觀應往説泰國夾攻法國,率部防守欽州廉州,參加中法戰爭。平定四川餘棟臣起義和廣西柳直起義。

王之春外交方面

王之春受遣赴日本查探。歸國後,向朝廷上萬言書,陳夷務;任廣東布政使代廣東巡撫劉瑞芬(因病告假)接待沙皇世子尼古拉二世,洽談甚歡;負責中法雙方勘議中越界址勘界談判,堅持舊址,證據明確,折衝樽俎,詰折夷使不少假借,獲朝廷嘉獎;弔唁俄皇亞力山大三世逝世和慶賀尼古拉二世登位,作為欽差大臣出使日、俄、德、法、英,引俄、法國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侵佔。

王之春改革方面

王之春是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洋務思想家、干將之才、開明的大臣,多次向朝廷上書實施自強新政措施。王之春受遣赴日本查探。歸國後,向朝廷上萬言書,陳夷務
王之春熟悉洋務,他走出“天朝”,放眼世界。正視現實,熱心洋務。對中國的國情和西方的瞭解超出了當時的士人,成為洋務運動的支持者和實踐者,並且對洋務思想進行了闡述。19世紀70年代,王之春提出“西學者,非僅西人之學也” ,對於洋務思想進行了闡釋。19世紀90年代,出使俄國回來的王之春進一步提出了其變革思想。王之春在歐洲一些國家“周閲工廠,訪其現制,察其異同”,認識到各國政教亦大有可觀,對國內的許多弊病更有洞察,回國後,向朝廷上書自強新政八條:一鐵路、二軍制、三變通科學、四造就人才、五籌款項、六重工商、七礦務、八交涉。積極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張,“華洋合辦”一時頗負時譽。

王之春著名作品

王之春一生喜著書,著作甚多,現留存的有《船山公年譜》、《國朝柔遠記》(後改為《通商始末記》)、《談瀛錄》、《王大中丞椒生奏議》、《使俄草》、《中國通商史》、《椒生隨筆》、《椒生詩草》、《防海紀略》、《王椒生集》、《憇園記》、《高州府志》54卷等。
光緒六年(1880),撰寫成《國朝柔遠記》(亦稱《通商始末記》)二十卷,記述了清代230年自順治元年(1644)到同治十一年(1872)的外交歷史,為談時務者之資,影響流傳至今。爾後,赴日考察長崎橫濱,熟悉了沿海一帶的地理,著有《談瀛錄》,其中第三卷《東洋瑣記》對日本的地理、户口、租税、兵制官制、國債、物產、教育、風俗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在書後附有《瀛海各國統考》、《蠡測卮言》十三篇及環海總圖、沿海輿圖、三島(台灣、澎湖瓊州)分圖、天下四海總圖等,是當時瞭解日本國情必備的工具書。在書中綜述清朝的外交歷史,繪製出各國地理概況,其目的在於使辦洋務者能懂洋務,莫讓利已之徒以洋務作利已的工具。《使俄草》八卷影響深廣,編纂《船山公年譜》被後世學者譽為“信史”。
《椒生隨筆》
卷四
《無雙譜補》
《無雙譜補》為康書臣大令所輯,共三十人,各綴一詩題如古樂府。然語多奇創,詢可傳也,備錄之。《盜秦判》(呂不韋),《進食嘆》(漂母),《王命論》(新城三老董公),《小兒語》(外黃人兒),《御王歸》(廝養卒),《五百人》(田橫),《雛鳳曲》(上官後),《班師樂》(趙充國),《神仙尉》(梅福),《食粟嘲》(巨無霸),《遼東帽》(管寧),《漁陽撾》(禰衡),《當塗讖》(曹操),《文選樓》(蕭統),《夜更郎》(山陰公主),《重作後》(羊後),《酒德頌》(劉伶),《奇而正》(徐宏客),《海上客》(虯髯公),《三俠圖》(崑崙奴),《後庭花》(嬖伶周匝),《梅鶴吟》(林逋),《援桴鼓》(梁紅玉),《冬青樹》(唐珏),《蓮花落》(乞兒),《拒龍操》(徐達三女),《金甌破》(補鍋匠),《平章僧》(姚廣孝),《忠義旗》(秦良玉),《刺虎行》(費宮人)。

王之春人物評價

並錄其至佳之作,如《五百人》雲:“秦漢之際,外有趙陀,內有田橫,彼高帝者,何以王業獨成?試看沙中之將多謀叛,海島五百人無一生,讀史莫將成敗論。若田將軍者,不但仇漢之項羽輸其死,即事梁之錢Α亦不得齊其名,猗歟休哉。堯之後有劉諶,舜之後有田橫。”《漁陽撾》雲:“鸚鵡一賦便名洲,章陵太守為低頭,黃祖之子能好士,乃父真可謂犁牛。劉表枉自稱俊物,盍加禮貌委曲留?齎送狂生入虎口,無怪豚犬失荊州。漁陽三撾忿罵賊,荀文若輩皆堪羞。假使曹操當時便殺卻,豈非三國第一流?惜乎阿瞞不肯成人美,致令先生一命徒然休。”《海上客》雲:“太原公子氣非常,心折人間自有王。項羽比君輸一着,不將天下讓劉邦。”《三俠圖》雲:“朱門深鎖重重錮,奴號崑崙大有才。十五月明無犬吠,廣寒飛下美人來。”《金甌破》雲:“自恨天艱補,人皆釜底遊。多君好百姓,十族共千秋。”《刺虎行》雲:“荊軻聶政為人報仇,彼男子兮名千秋。宮人費氏一女流,女能殺虎斷虎喉。可惜,大材還小用不得手刃元兇頭。吁嗟乎!不得手刃元兇頭。閣部拜倒平西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