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一山

(畢業於陝西陸軍中學堂)

鎖定
王一山(1884~1955)原名治馨。陝西旬陽人。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考入陝西陸軍小學堂,三十三年(1907)畢業後考入陝西陸軍中學堂。 宣統二年(1910),加入中國同盟會。 曾參與辛亥革命、倒袁運動、西安事變。歷任楊虎城十七軍參謀長、西安綏靖公署參謀長、陝西省政府委員、陝西省政府民政廳長、代理省政府主席等職。新中國成立後,王一山出任陝西省西安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陝西省人民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1955年1月1日病逝西安,終年71歲。 [1] 
中文名
王一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陝西旬陽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55年1月1日
畢業院校
陝西陸軍中學堂
出生地
陝西旬陽
原    名
王治馨

王一山求學經歷

王一山,出生在陝西省旬陽縣城一個醫生家庭。其父王伯元,以開藥鋪為業,兄弟三人,他排行為三,幼年在旬陽小學堂勤學苦讀,立志科場奪魁,報效國家。時值清政府被日本戰敗,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年僅十三歲的王一山,目曙外敵入侵,清政府反動腐朽、喪權辱國,知道單靠科場奪魁與己無益,於國無功,只有從軍事入手,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意願。遂於1898年隻身離家奔赴西安,考入西安陸軍小學堂。由於在校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後被保送志陸軍中學堂深造。 [2] 

王一山反清鬥爭

1910年經錢鼎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王在陸軍中學堂的學生和新軍中積極宣傳同盟會的革命主張,又與同盟會員師子敬、焦子靜、茹欲立等交往密切。每逢星期日,就到公益書局或健本學堂碰頭聚會,會商革命工作。曾支援西安高等學堂的大罷課,聲援“蒲案”,反對西潼鐵路抵押給外國人修建,反對延長油礦抵押美國開採等。
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義爆發,王與陸軍中學堂教官馬晉三、同學牛策勳組織學生軍,擔負守衞潛庫、進攻“滿城”、維持社會秩序的任務。當時落庫有存銀70餘萬兩,學生軍在炮火與動亂之中保護了這些銀兩,對緩解軍政府的經費困難起了重要作用。在保衞陝西革命政權的東西兩路戰役中,王任炸彈隊副隊長,與隊長宋向辰、參謀長楊叔吉等率部在西路乾州(今乾縣)薛祿鎮與清軍拼死血戰,給清軍以沉重打擊。 [3] 

王一山倒袁逐陸

辛亥革命後,陝西秦隴復漢軍政府成立,軍政府內有舊軍官、哥老會頭目,也有投機鑽營分子,這些成員之間沽名釣譽、相互傾軋,且各存異心,王一山見革命前景黯然,便轉赴渭北聯絡革命黨人,謀求捍衞共和。曾參與以于右任為司令的靖國軍,驅逐當時陝西督軍陸建章(時稱“逐陸”)之役後,潛入西安,不幸被捕入獄,備受艱辛。陸建章受到靖國軍的打擊,其子又被俘,被迫離開陝西,陳樹落(安康籍人,又名柏生)接任督軍。王一山與陳樹落雖為同鄉,又為陸軍中學堂同學,但因陳與北洋軍閥段其瑞的安福系關係十分密切,便毅然決然與其分道揚流。後於1917年由滬返陝,同焦子靜等積極參與陝西革命黨人同陳樹落的鬥爭,曾被陳羈縻於省城西安,幸得師子敬等人從中疏通才方負於難,再經至交李煥卿設法將其送到西安市郊三橋鎮南何襯,轉赴高陵縣通遠坊天主教堂內暫避,後流寓上海。

王一山參加北伐

1926年,王一山回西安以教書維持生計。劉鎮華圍攻西安城期間,王經人介紹結識了楊虎城,再次涉身軍界。1927年5月,楊虎城率部參加北伐,王任楊部軍務處長、第十軍第二師參謀長,與直魯聯軍激戰于歸德(今河南商丘)、徐州一線,後轉至皖北太和休整。1928年秋,楊部移防山東,到達金鄉縣時,當地政府和幫會武裝拒絕軍隊駐紮,幷包圍了王率領的先頭部隊,王到紅槍會駐地勸説,使其撤去包圍,避免了武裝衝突。由於王一山的努力,使楊部數次避免在困境中遭受損失,時人讚譽王有“折衝樽組”之才。在山東,楊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王任師參謀長。

王一山積極抗日

早在1927年,中共地下黨員孫作賓(解放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副部長)由10軍鄭州辦事處赴安徽太和楊虎城部找黨組織或考黃埔軍校,王一山不僅給予了熱情接待,並親筆給在南京國民黨政府任職的于右任寫了推薦信,説孫“少年聰穎,有培養前途”,懇求于右任設法解決孫作賓投考黃埔軍校的問題。1931年底,王一山因公務關係,與擔任省政府秘書長的地下黨員南漢宸時有交往,並在公務處理過程中成為至交。王一山直到晚年還經常對朋友説:“南漢宸為人光明磊落,理財有方,是一位難得的人才。”
1932年春,王一山在擔任西安綏靖公署參謀長職務之際,有日本間謀分子勾結美國、瑞典等國間謀分子數人,自甘肅潛來西安,被17路軍某部偵知並截獲關押。時因楊虎城在渭北三原東里堡休養,王一山得知日本間謀小泉潔太、美國間謀艾克佛、瑞典間謀多福壽等三人攜帶着所測繪的新疆、甘肅、寧夏等省草圖、通訊密碼本等,遂同意將此三人處決。因而,引起了日本、美國、瑞典等三國政府對國民黨南京政府的嚴重交涉。蔣介石屈從帝國主義的壓力,三令五申地要陝西省軍政當局了結此案,並派員來陝督促。王一山多方應付、周旋達數月之久,終於以三人攜帶金銀,路遭“土匪”搶劫而斃命,才了結了此案。為了不使蔣介石藉此撤換楊虎城陝西省政府主席之職,王一山以治境無方,引各辭職,顧全了大局。他辭職後,改任17路軍總參議。
1936年夏秋之交,楊虎城電令王一山迅即返陝參與組織領導17路軍之軍務。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後,王一山任陝西省政府代主席期間,與共產黨人密切合作,特別是和中共中央領導人周恩來、葉劍英等時有交往,並根據他們的建議處理省政府行政事務。此外,從1930年11月楊部返陝至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王一山將至友、部屬李煥卿的西安北大街二府街3號公館、南院門榮盛合瓷器店等處提供給中共陝西臨時省委、西安中心市委、渭北工委、中共北方局駐西安交通站等黨的地下機關作為活動據點。 [2] 

王一山淡出政局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為擺脱日本人與漢奸的監視,王經天津等地繞道香港回陝,攜家移居城固。1938年秋返回西安,和共產黨人宋綺雲、楊曉初、李敷仁及著名進步人士杜斌丞等時有交往。蔣介石曾命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請王參與國民黨政府的軍事決策王腰以病重推辭。

王一山晚年經歷

1946年3月,國民黨特務組織反共反蘇遊行,衝擊西安七賢莊第十八集團軍駐陝辦事處,揭毀進步報紙《秦風・工商日報聯合版》營業部,王與張鳳翔等進步人士聯名發表抗議書,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暴行。1948年至1949年,王曾寫信爭取合陽縣縣長潘禹九及胡宗南部軍長李振西起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被選為陝西省和西安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任省政協委員。其時王已重病在身,仍積極參政議政。1955年1月在西安病逝。 [3] 
參考資料
  • 1.    人物傳略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09-21]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旬陽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旬陽文史 第4輯 人物春秋,政協陝西省旬陽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4,第36頁。
  • 3.    西安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西安市志 第七卷 社會 人物,西安出版社,2006.12,第4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