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門關

(甘肅省敦煌市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盤城,始置於漢武帝時期,為漢時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户。元鼎元封中(公元前116年至前105年)修築酒泉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玉門關現存城垣完整,總體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築成。面積633平方米,西牆、北牆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西域諸國來往及郵驛之路。 [7] 
1988年1月,玉門關及長城烽燧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2014年6月,玉門關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1] 
中文名
玉門關
外文名
Jade Gate Pass
地理位置
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戈壁灘上
開放時間
1月1日-10月9日 07:00-18:00;10月10日-12月31日 07:00-17:30(最晚入園17:30) [2] 
門票價格
90元 [2] 
著名景點
河倉城
漢長城
所屬國家
中國

玉門關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公元前約770—公元前221年),月氏烏孫相繼駐牧。
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11]  。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敗匈奴。當年置武威郡酒泉郡。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趙破奴出敦煌,破姑師。遂“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出玉門伐大宛,不果,退兵敦煌,上書請求罷兵。漢武帝怒,使使遮玉門曰:“軍有敢入,斬之。”貳師恐,因留屯敦煌。
東漢建武元年(25年),竇融據河西,自稱五郡大將軍,敦煌屬之。永平十七年(73年),班超帶三十六吏士出使西域。永平十九年(75年),漢肅宗班超回都,被西域諸國抱馬勸留。永元五年(93年),班超為西域都護。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奉詔由西域經敦煌返回洛陽。安帝永初元年(107年),絲綢之路歷經三絕三通,復為安道。
西晉元年(266年),敦煌和尚竺法護西遊歸,始譯經典。咸寧元年(275年),敦煌令狐豐建造河倉城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漢學家斯坦因等多次私探玉門關。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對玉門關地區開展考古調查和測繪工作,發掘出大量漢簡
2017年8月,玉門關景區運營管理單位成立。 [6] 

玉門關地理位置

玉門關位置境域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遺址(4張)
玉門關遺址地處甘肅省敦煌市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灘共同組成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北與北山相望,南與祁連山呼應,東南距敦煌市約90公里,西距羅布泊東部邊緣約150公里。此區域在地理區域上具有東西交通分界的標誌地位,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玉門關地形地貌

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邊的關口,是通向西域的重要門户。這裏處於荒涼的沙漠地帶,到處都是戈壁與沙漠。南北是阿爾金山和馬鬃山對立,中間則是一片平坦的走廊式平原,面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河流從此流過,匯入羅布泊盆地。玉門關就在一片大戈壁和沖積平原的交接處。 [5] 

玉門關主要景點

玉門關綜述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公里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現遺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長城遺址18段,已對遊客開放有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和當谷燧周邊漢長城遺址

玉門關漢長城

漢長城是漢代河西地區軍事防禦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 [9]  敦煌境內的漢長城是現存距離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漢長城,具有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玉門關河倉城

河倉城,俗稱大方盤城,建於西漢,位於敦煌西北60公里處的戈壁灘中,西距玉門關(小方盤城)20公里。
河倉城位於東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西面約50米處,是一個大湖泊,水平如鏡,蔚藍透明,岸邊長滿蘆葦、紅柳、甘草,東面是深不可測的沼澤地。河倉城建在高出湖灘3米許的土台地上。因臨疏勒河,故稱河倉城。南北有高出城堡數丈的大戈壁懷抱,使河倉城極為隱蔽。不來到河倉城附近,是很難發現這座倉城的。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遺址
河倉城坐南向北,夯土版築,長方形,四垣皆坍,僅有殘基。東西長約132米,南北寬約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城內稍北部建有倉房一座,寬17米,長132米,城內有南北方向的兩堵牆,將其隔為相等並排的三座倉庫。每軍向開一門。四壁多已頹塌,只有北壁較為完整。牆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上三下五,間隔距離交錯相等,可能是通風設施。外圍的東、西、北三面加築有兩重圍牆。第一重雖殘破但尚有斷牆,四角有土墩痕跡。第二僅存北面土墩痕跡。 [10] 

玉門關文物遺存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冒險家兼考古者、偷運者斯坦因在關城北面不遠處廢墟中挖掘到了許多漢簡,從簡的內容判定出小方盤城為玉門關所在地。根據史書記載玉門關的位置也應當就在附近,但小方盤城只有600餘平方米,作為漢朝最西面的海關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玉門關的具體位置尚不能肯定,將保存完好的小方盤城遺址暫定為玉門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只存斷垣殘壁,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
2013年的漢玉門關遺蹟,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
據考,唐代詩人描寫的玉門關在今瓜州縣雙塔堡,遺址已難辨認。現存玉門關是漢代玉門關。這裏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如毛筆、硯台、織錦、狩獵工具等。國內第四塊西漢紙就是在這裏出土的。它早於蔡倫造紙100多年。還出土有漢代糧食、漢簡等。漢簡內容豐富,有詔書、奏記、檄文、律令、藥方等。這些文物為研究漢代的軍事、經濟、文化、生活提供了珍貴史料。 [7] 

玉門關歷史文化

玉門關名稱由來

關於玉門關的得名,有學者考察了敦煌馬圈灣漢簡、懸泉置漢簡記載的內容,特別是馬圈灣漢簡,其為玉門關都尉下屬玉門侯官的簡,沒有一條記載關於西漢時期西域販運玉石的商人經由玉門關進入敦煌,更見不到玉門關征收西域商人玉石關税的記載。若根據傳統,山南水北為陽,反之山北水南為陰,玉門關位於疏勒河故道的南側,應當名之為陰關。又根據《史記·高祖本紀》《漢書·高祖紀》《資治通鑑》等的記載,漢高祖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成皋失利,“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修武。”玉門就是成皋北門,城的北門俗稱玉門,又稱之為凶門。漢唐出兵打仗,稱之為鑿凶門而出。由此推知,玉門關應是北面的關隘,是一個軍事性質的塞城。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遺址
敦煌郡西北玉門關設置後,凡是與軍事相關的事務都經由玉門關進出,凡是與通使有關的外國客使都經由陽關進出。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婼羌王去胡來王唐兜與赤水羌相寇不勝,“告急都護。都護但欽不以時救助,唐兜困急,怨欽,東守玉門關。玉門關不內,即將妻子人民千餘人亡降匈奴”。婼羌在陽關西南,距離陽關最近,唐兜捨近求遠請求從玉門關入漢,表明入降漢朝是軍事事件,陽關都尉無權受理。新莽時戊己校尉史陳良、終帶殺校尉刁護投匈奴反對王莽;天鳳年間焉耆起兵殺西域都護但欽反叛,王莽派遣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將戊己校尉征伐焉耆,根據敦煌馬圈灣漢簡記載,王駿率領的軍隊就是分批經玉門關出徵的,王駿被殺之後,戊己校尉郭欽經由玉門關回到敦煌。馬圈灣漢簡中還有記載某偏將軍過玉門關,以及玉門關都尉及其防禦體系兵員配備、食物供給的內容,更加説明了其為軍事關口。
因此,西漢敦煌郡玉門關是西漢太初四年從酒泉郡西部遷至敦煌郡西部龍勒縣,漢武帝后元年間遷到敦煌西北今小方盤城,並將龍勒縣原來的故關改名為陽關。此後西漢與西域諸國通使經由陽關進出,與西域軍事相關事務經由玉門關進出,而玉門關與玉石沒有任何關係。 [4] 

玉門關相關傳説

馬迷途傳説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從邊陲和田運石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據説,馬迷途的地形複雜,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快地趕路。每當馬隊走到這裏,總是被一片黑暗籠罩,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年老馬匹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這時商隊的一個小夥偷偷救了一隻大雁,只見大雁流着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着説:“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出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乾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就飛上天空,領着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後期,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路,那隻大雁盤旋空中叫着:“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一次引着商隊走出了馬迷途。
老闆貪財沒在意大雁所説方盤鑲玉,沒想到有一次迷路,危在旦夕之際,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捨墨玉,絕不引路。”老闆慌了手腳,跪着向大雁起誓,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商隊的老闆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以後,有了夜光墨綠玉作為路標,過往商隊再也不迷路了。小方盤城上有了一塊玉,從此就改名為玉門關。這就是大雁引路的傳説。

玉門關保護措施

1964年8月5日,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將玉門關址(小方盤城)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樹立了保護標誌。
1981年,重新樹立石刻保護標誌,並於小方盤城遺址設專人負責保護工作。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敦煌市管轄的一處有較高利用價值的國保單位。 [8] 
2006年,“玉門關遺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絲綢之路中國段”。
2014年6月,“玉門關遺址”列入“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玉門關旅遊信息

玉門關開放時間

全年07:30-18:00;觀光車末班車發車時間:18:00。 [3] 

玉門關交通信息

交通 交通
玉門關有中巴車沿固定線路在敦煌市內通行,各型出租車320多輛,300多輛人力車,鳴山路上有4個自行車出租點。從敦煌到玉門關約90公里,由沙漠公路相連,小車可以通行。

玉門關優待政策

兒童:身高1.2米(含)以上,18週歲(不含)以下,半價。
老人:老人60(含)週歲-69(含)週歲,半價;70歲(含)以上,免費。 [3] 

玉門關服務設施

門票:門票40元/人
景區講解:景區內有人工講解可供選擇。
景區地圖:景區門票上印有景區地圖。
園內交通:參考價格:50元/人。
衞生間:遊客服務中心有衞生間,遺址內沒有。
便利店: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有便利店可供選擇。 [3] 

玉門關必看貼士

1.玉門關處於戈壁之上,空氣乾燥陽光強烈,風沙較大,遊覽前需要備足飲水和防沙防曬裝備。
2.需要説明的是,關於此遺址是否就是當年的玉門關還有爭議。但關城歷經兩千多年,不論如何都可以用來懷古通今。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