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蟬花

(中藥)

鎖定
玉蟬花,中藥名。為鳶尾科植物玉蟬花Iris ensata的根莖。分佈於東北及山東、浙江等地。具有消積理氣,活血利水,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食積飽脹,濕熱痢疾,經閉腹脹,水腫。
別    名
土知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百合目
鳶尾科
鳶尾屬
玉蟬花
分佈區域
東北及山東、浙江等地
中文學名
玉蟬花
採收時間
秋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服,3-9g
毒    性
小毒

玉蟬花入藥部位

根莖。

玉蟬花性味

味辛、苦,性寒,小毒。

玉蟬花歸經

歸脾、肺、肝經。

玉蟬花功效

消積理氣,活血利水,清熱解毒。

玉蟬花主治

咽喉腫痛,食積飽脹,濕熱痢疾,經閉腹脹,水腫。

玉蟬花相關配伍

1、治食積脹滿:土知母春絨作丸如綠豆大,每次服7丸,温開水送下。(《四川中藥志》1960年)
2、治食積見腳腫、腹腫者:土知母18g(去皮),切碎熬水,加化豬油燉服。服後現瀉,每日只能服1次。食積飽脹腫病等消除後,應繼續服益氣健脾劑。(《重慶常用草藥手冊》)

玉蟬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服,3-9g;或泡酒。

玉蟬花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無食積者忌用。”
2、《重慶常用草藥手冊》:“孕婦忌用。”

玉蟬花採集加工

秋後採收,切片曬乾。

玉蟬花形態特徵

玉蟬花,又名紫花鳶尾、花菖蒲、東北鳶尾。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圍有葉鞘殘留的纖維。根狀莖粗壯,斜伸,外包有棕褐色葉鞘殘留的纖維;鬚根繩索狀,灰白色,有皺縮的橫紋。葉條形,長30-80釐米,寬0.5-1.2釐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鞘狀,兩面中脈明顯。花莖圓柱形,高40-100釐米,實心,有1-3枚莖生葉;苞片3枚,近革質,披針形,長4.5-7.5釐米,寬0.8-1.2釐米,頂端急尖、漸尖或鈍,平行脈明顯而突出,內包含有2朵花;花深紫色,直徑9-10釐米;花梗長1.5-3.5釐米;花被管漏斗形,長1.5-2釐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長7-8.5釐米,寬3-3.5釐米,爪部細長,中央下陷呈溝狀,中脈上有黃色斑紋,內花被裂片小,直立,狹披針形或寬條形,長約5釐米,寬約5-6毫米;雄蕊長約3.5釐米,花葯紫色,較花絲長;花柱分枝扁平,長約5釐米,寬0.7-1釐米,紫色,略呈拱形彎曲,頂端裂片三角形,有稀疏的牙齒,子房圓柱形,長1.5-2釐米,直徑約3毫米。蒴果長橢圓形,長4.5-5.5釐米,寬1.5-1.8釐米,頂端有短喙,6條肋明顯,成熟時自頂端向下開裂至1/3處;種子棕褐色,扁平,半圓形,邊緣呈翅狀。花期6-7月,果期8-9月。

玉蟬花生長環境

生於沼澤地或河岸的水濕地。分佈於東北及山東、浙江等地。

玉蟬花性狀鑑別

根莖呈不規則條狀,有分枝,長7-18cm,直徑1-2cm,表面棕黃色,上部殘留莖基及葉鞘纖維,頂端有橫環紋,下側有鬚根痕。質鬆脆,斷面類白色,角質樣。氣微,味甜、微苦。

玉蟬花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清熱消食,開胸消脹。治食積飽脹,胃痛及氣脹,水腫。”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李建秀、周鳳琴、張照榮.《山東藥用植物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
  • 3.    高松.《遼寧中藥志 植物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年
  • 4.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