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茲

鎖定
玉茲哈薩克語地區之意,16世紀初哈薩克汗國分大、中、小三個玉茲。清文獻中的右、左、西三部。
中文名
玉茲
外文名
juz
行政區類別
古代行政區
所屬地區
中亞
地理位置
哈薩克斯坦

玉茲歷史背景

玉茲 玉茲
玉茲哈薩克語地區之意,16世紀初哈薩克汗國分大、中、小三個玉茲,大玉茲稱右部,中玉茲稱左部,小玉茲稱西部。每個“玉茲”又包括若干部落,三個玉茲有三個小可汗,上面有大可汗。有趣的是,很多人認為哈薩克汗國在頭克汗時代才有三玉茲的説法。小玉茲是哈克納札爾汗時代他的兒子奧謝克所領部落組成(主要是諾蓋人奄蔡)這三個部落基本在歷史上是獨立發展的,根據中亞史綱研究,中小玉茲聯繫比較緊密,歷史上關係較好,大玉茲則比較獨立。
1723年,大玉茲和中玉茲向準噶爾汗國投降,小玉茲阿布勒海爾(他是賈尼別克汗的兒子烏斯克Өсеке之後裔。賈迪克是賈尼別克汗倒數第二個兒子)西逃。1730年9月。阿布海依爾派使者到烏法,向沙俄遞交國書,請求併入俄國,獲得批准。
1757年,在清朝攻滅準噶爾汗國中,大、中、小玉茲歸附清朝。大玉茲部落定居愛唐蘇河附近(叉勒布什河東北)。中玉茲部分氏族後來遷居伊犁和塔爾巴哈台

玉茲傳説

三玉茲由來的傳説,大致:從前有個汗叫Kezel arestan han(紅獅汗)新得一子,因身上有斑點,故取名為阿拉什(Alash, 突語斑紋的意思),紅獅汗怕流言誹語,便將阿拉什遺棄。阿拉什長大成人,成了遠近聞名的英雄。紅獅王便喚阿拉什回自己身邊,阿拉什不從。紅獅王的參謀Kotanbai 便説服紅獅王,派kotanbai 的大兒子烏孫Uisun batir帶300多名士兵為阿拉什效力,後又派Kotanbai的二子波拉特,三子阿勒深各帶300士兵加入阿拉什。阿拉什帶領這一千人爭戰沙場,士兵每次衝鋒都大喊:阿拉什。之後烏孫的軍士為大玉慈Uly juz。波拉特為中玉慈Orta juz。阿勒深為小玉慈Kishi juz。加一起稱為阿拉什千人Alash min。約九世紀阿拉什一詞初次出現。阿拉什為哈薩克人代名詞,也是哈薩克人戰鬥衝鋒時的口號

玉茲玉茲在我國分佈

哈薩克語“玉茲”是部分或方面之意。大約從16世紀末期以後,哈薩克族及其分佈的地區已經分大、中、小三個“玉茲”。每個“玉茲”又包括若干部落。這些部落冬夏轉徙的牧場基本就是這個“玉茲”的地域範圍。大玉茲分佈在楚、塔拉斯、伊犁諸河流域;中玉茲分佈在大玉茲之北;小玉茲分佈在今哈薩克斯坦。三個玉茲中,以中玉茲人口最多,力量最強,氏族世系保存得最為完整。我國的哈薩克族主要是大玉茲和中玉茲的部落,主要分佈於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大玉茲的主要部落有烏孫、杜拉特、黑宰、阿爾班、素宛、康裏、扎拉亦爾等。中玉茲的主要部落有克普察克(欽察)、奈曼(乃蠻)、克烈、阿爾根、弘吉剌、瓦克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