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芙蓉

(仙人掌科仙人掌屬植物)

鎖定
玉芙蓉Crossostephium chinense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肉質莖中流出的漿汁凝結物。 [1] 
中文名
玉芙蓉
別    名
仙巴掌
霸王樹
火焰
火掌
仙人掌
拉丁學名
Crossostephium chinens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石竹亞綱
石竹目
仙人掌科
仙人掌屬
仙人掌

玉芙蓉詞典解釋

《中華大辭典》解釋

玉芙蓉白蓮花

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宋 朱熹《蓮沼》詩

玉芙蓉白牡丹的一種

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嬌、綠邊白、玉重樓……玉繡球。明 王象晉《羣芳譜·花二·牡丹》

玉芙蓉喻美人

面面虛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嬌百媚語惺憁。宋 方千里《浣溪沙》詞

玉芙蓉指芙蓉帳

華美的帳子。被底餘寒午夜鍾,薰籠香透玉芙蓉。臉侵紅杏一枝雨,眉點青山若個峯。清 劉獻廷《橫塘》詩

玉芙蓉指玉杯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雲車駕六龍。唐 王建《宮詞》之九一

玉芙蓉喻雪峯

寒雪朝來戰朔風,萬山開遍玉芙蓉。明 唐寅《題畫》詩之四

玉芙蓉中藥玉芙蓉

玉芙蓉名字

【拼 音】:YUFURONG
【拉丁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別名】:仙巴掌、霸王樹火焰、火掌、仙人掌

玉芙蓉藥用介紹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補中益氣
【主治】:治怔忡,便血,痔血,喉痛,疔腫,燙傷(外用)。
【性味歸經】:①《植物名實圖考》:“味微甘,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寒,味淡,無毒。”入心、肝、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陽虛寒症及小兒慢驚均忌用。
【原形態】 : 1.多年生肉質植物,常叢生,灌木狀,高0.5-3m。莖下部稍木質,近圓柱形,上部有分枝,具節;莖節扁平,倒卵形至長圓形,長7-40cm,幼時鮮綠色,老時變藍綠色,有時被白粉,其上散生小窠,每一窠上簇生數條針刺和多數倒生短刺毛;針刺黃色,雜以黃褐色斑紋。葉退化成鑽狀,早落。花單生或數朵聚生於莖節頂部邊緣,鮮黃色,直徑2-9cm ;花被片多數,外部的帶綠色,向內漸變為花瓣狀,廣倒卵形;雄蕊多數,排成數輪,花叢淺黃色,花葯2室;子房下位,1室,花柱粗壯,柱頭6-8裂,白色。漿果多汁,倒卵形或梨形,紫紅色,長5-7cm。種子多數。花期5-6月。  [2] 
2.喬木或灌木狀,高1.5-4m。老株有明顯的圓柱形主幹,自近基部分枝,分枝多而茂密。莖節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漸狹,長10-30cm,較厚,嫩莖節薄,常波皺狀,鮮綠色,散生小窠;小窠具均勻短絨毛、黃褐色刺毛和1-2枚針刺;刺長1-4cm,幼時黃色,先瑞紅褐色,老刺變灰色,先端暗褐色;老莖幹上的小窠內針刺多達10根。葉鑽狀,長2-3mm,早落。花1-5朵,着生於嫩莖節的頂部或邊緣,鮮黃色,直徑達7.5cm,外方花被片背面具紫紅暈,內方花被片呈花瓣狀展開,倒卵狀長圓形;雄蕊多數,花絲淺綠色;花柱白色,柱頭裂片6,果肉質,倒卵球形,長5-7.5cm,熟時紫紅色,無刺,具多數種子。 [2] 
【動植物資源分佈】:主產四川。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4~8月,當仙人掌汁液充盈時,選擇生長茂盛的仙人掌樹,割破外皮,使其漿液外溢,待凝結後收集,捏成團狀,風乾或曬乾。

玉芙蓉考證

【考證】:出自《植物名實圖考》;《植物名實圖考》:“玉芙蓉,生大理府。形似楓、松樹脂,黃白色,如牙相粘,得火可燃。”
【生藥材鑑定】:凝結物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圓形團塊,質堅硬而微潤澤,似生松香桃膠,色澤黃白或乳白,偶帶棕黃色,碎斷後微透明,常有渣質夾雜,無特殊氣味。火烤之則質地變柔,但不易熔化。以凝固、乾燥、色澤黃亮、質地堅脆、無泥土摻雜者為佳。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生於沿海沙灘的空曠處,向陽乾燥的山坡、石上、路旁或村莊。
2.生於河谷地區,常栽培於村莊、園邊。
資源分佈:1.分佈於西南、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佈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凝結物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圓形團塊,質堅硬而微潤澤,似生松香或桃膠,色澤黃白或乳白,偶帶棕黃色,碎斷後微透明,常有渣質夾雜,無特殊氣味。火烤之則質地變柔,但不易熔化。以凝固、乾燥、色澤黃亮、質地堅脆、無泥土摻雜者為佳。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養心安神。主痔血;便血;疔腫;燙傷;怔忡;小兒急驚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陽虛、寒症及小兒慢驚均忌用。
【各家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治腸痔瀉血。
2.《分類草藥性》:固心,補氣。
3.《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補中氣,治怔忡。
4.《四川中藥志》:解熱鎮靜。治喉痛,疔腫,燙傷,便血,脱肛,耳心潰膿及小兒急驚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