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米赤黴醇

鎖定
玉米赤黴醇,又名“右環十四酮酚”,商品名為“畜大壯”,是玉米赤黴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玉米赤黴烯酮的還原產物,屬於雷索酸內酯類非甾體類同化激素。玉米赤黴醇是一種效果理想的皮埋增重劑,系非固醇、非激素類化合物。但實驗證明其對哺乳動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1998年歐盟禁止將玉米赤黴醇等激素類藥物應用於畜禽養殖,2002年,中國農業部第193號公告明確規定玉米赤黴醇禁用於所有食品動物,所有可食動物不得檢出。2010年衞生部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第四批)》中明確將玉米赤黴醇列入非食用物質。
2019年12月27日,玉米赤黴醇被列入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 [1] 
中文名
玉米赤黴醇
外文名
zeranol,α-zearalanol
CAS號
26538-44-3
分子式
C18H26O5
分子量
322.4
熔    點
182-184°C

玉米赤黴醇作用機理

玉米赤黴醇的轉化圖 玉米赤黴醇的轉化圖
玉米赤黴醇可以在玉米赤黴烯酮的代謝中產生 [2]  (見圖解1),而玉米赤黴烯酮在玉米、小麥、高粱等重要農作物上廣泛存在。玉米赤黴烯酮及其代謝產物—α-玉米赤黴烯醇、β-玉米赤黴烯醇、玉米赤黴醇、玉米赤黴酮和β-玉米赤黴醇均可能污染飼料,造成動物產品中檢出玉米赤黴醇殘留。
玉米赤黴醇的作用機理,一般認為它能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腦下垂體胰臟,提高體內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水平,促進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提高飼料利用率,從而產生促增重作用。
有研究表明,肝臟是玉米赤黴醇的主要靶器官 [3] 

玉米赤黴醇主要用途

大量基礎研究表明,玉米赤黴醇具有良好心血管保護作用,但對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等的發病率無明顯的影響,甚至對子宮、乳腺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有望成為雌激素的替代物進行推廣應用。玉米赤黴醇對心血管系統有廣泛的保護作用,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作用機制,包括:改善血脂代謝、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減小血管張力、改變血流動力學、抗氧化、保護內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的細胞增殖和遷移以及細胞外基質的合成等 [4] 
玉米赤黴醇由於能促進蛋白質合成和增重,美國從1969 年起以埋植劑的形式用於牛羊養殖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主要牛羊出口國家也陸續開始採用。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示範及推廣應用。玉米赤黴醇以耳根埋植的形式應用,促進蛋白質的合成,能提高胴體瘦肉率及飼料轉化率。
1992年桑國俊發表的1篇文章中提到,國內外的試驗研究和廣泛應用表明,玉米赤黴醇應用於肉用牛羊生產時有如下特點:具有雌激素活性;能降低由於温度變化或長途運輸造成的應激性,對牛羊越冬有重要意義;肉牛從初生至宰前90天可連續埋植(每隔100天再植),不但無害,而且可保持穩定增重; 肉牛不表現好鬥性或性行為,採食量增加,易於飼養管理;公牛連續處理時不需去勢,玉米赤黴醇與公牛性激素無拮抗作用,可使日增重提高14%;能提高胴體質量,眼肌面積明顯增大;埋植的同時還可飼用其它生長促進劑或埋植其它增重劑;除留作繁殖和泌乳用的牛羊不能埋植外,以肉用為目的均適合埋植;埋植的肉牛一定要在最後一次埋植90天后方可上市銷售,羊為50天。並且只要按要求對肉用牛羊進行埋植和管理,組織中只有微量的增重劑有效成分的殘留物,基本與未處理組織的天然類似物質含量相當,消費者可安全食用 [5] 
動物實驗表明,玉米赤黴醇對促性腺激素結合受體等有抑制作用 [6-7]  ;對哺乳動物生殖系統具有顯著的影響。隨後,歐盟、中國等國家對玉米赤黴醇將在動物飼養上的使用列為非法。

玉米赤黴醇危害

玉米赤黴醇及其代謝產物具有雌激素類物質的生物活性,對促性腺激素結合受體、體外肝臟激素結合受體均有抑制作用。雌激素類物質的殘留會引起人體性激素機能紊亂及影響第二性徵的正常發育,在外部條件誘導下,可能致癌。玉米赤黴醇排出動物體外後,還可經飲水和食物造成二次污染及環境污染。
玉米赤黴醇能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腦下垂體和胰臟,提高體內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水平,促進動物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提高飼料利用率,從而產生促增重作用。由於玉米赤黴醇作為牛羊增重劑效果好,經濟回報高,部分違法者在畜禽養殖過程中使用玉米赤黴醇,導致玉米赤黴醇可能會殘留在各種食用組織(如牛羊肉、動物肝臟、腎臟和血液等)中 [8] 

玉米赤黴醇檢測方法

玉米赤黴醇國家標準檢測

中國尚未統一制訂動物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檢測的行業標準。由於玉米赤黴醇作為牛羊增重劑效果好,經濟回報高,仍有違法使用的現象,所以需要加強對動物性產品中玉米赤黴醇的檢測,中國也有相應的國家及行業標準,如下表所示:
編號
標題名稱
方法簡介
1
牛豬肝腎和肌肉組織中玉米赤黴醇、玉米赤黴酮、己烯雌酚、雙烯雌酚殘留量的測定 [9]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用叔丁基甲基醚和乙酸鹽緩衝溶液加酶解劑分別提取,硅膠固相萃取柱淨化後濃縮,內標法定量。
2
動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黴醇、β-玉米赤黴醇、α-玉米赤黴烯醇、β-玉米赤黴烯醇、玉米赤黴酮和玉米赤黴烯酮殘留量檢測方法 [10]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經β-葡萄糖苷酸/硫酸酯複合酶水解後,採用乙醚提取,經液液分配,HLB固相萃取柱淨化後,液質方法測定,外標法定量。
3
牛奶和奶粉中玉米赤黴醇、玉米赤黴酮、己烯雌酚、己烷雌酚、雙烯雌酚殘留量的測定 [11]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用乙腈作為蛋白沉澱劑和提取劑,陰離子固相萃取柱淨化,液質方法測定,內標法定量。
4
動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量的測定 [12]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經β-葡萄糖苷酸/硫酸酯複合酶水解後,採用乙醚提取,經液液分配,HLB固相萃取柱淨化後,液質方法測定,外標法定量。
5
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量的檢驗方法 [13] 
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經葡萄糖苷酸水解後,依次用乙醚和氫氧化鈉溶液提取玉米赤黴醇。氫氧化鈉提取液中和後C18固相萃取柱淨化。甲醇洗脱液經蒸發,定容後測定。外標法定量。
6
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量的檢測方法 [14] 
酶聯免疫吸附法
鮮奶樣品酶(葡萄糖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解後稀釋即可用間接競爭性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肉類樣品用乙腈提取玉米赤黴素,萃取淨化後,用間接競爭性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
7
動物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檢測 [15] 
酶聯免疫吸附法和氣相色譜-質譜法
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快檢
氣質聯用法:試樣甲醇提取,與正己烷液液分配去脂,氨基固相萃取柱淨化;尿樣經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和中性氧化鋁淨化,外標法定量。
8
動物園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類藥物殘留檢測 [16]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試樣中的玉米赤黴醇類藥物經甲醇(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及氨基固相萃取柱或MAX固相萃取柱淨化後,液質方法檢測,外標法定量。

玉米赤黴醇其他方法

除了國家和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對玉米赤黴醇的檢測方法: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氣相色譜-質譜法及酶聯免疫吸附法等外,在公開發表的文獻中也有對玉米赤黴醇檢測的其他方法的研究,比如薄層色譜法法。
薄層色譜法( TLC)
TLC 是一種非儀器、半定量的色譜檢測方法。該方法快速, 費用低, 技術要求不高, 可用於對ZER 的初步檢測。Medina 等 [17-18]  用TLC 方法對牛骨骼肌、腎臟及血漿中的玉米赤黴醇殘留進行了研究。樣品提取離心後, 上清液過離子交換膜, 經有機溶劑萃取後, 氮氣吹乾, 最後進行TLC 檢測、顯色。結果表明Fast Corinth V 作為顯色劑效果更好, 用酶對血清樣品進行消化可提高檢測性, 檢測限為25 ng/ g。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250號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1-07]
  • 2.    6 Kennedy D G,Hewitt S A,McEvoy J D.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1998,15(4): 393 ~ 400
  • 3.    Chichila T M,Silvestre D,Covery T R. J. Anal. Toxi. ,1988,12(6): 310 ~ 318
  • 4.    玉米赤黴醇的心血管保護作用  .3edu教育網[引用日期2013-10-24]
  • 5.    桑國俊. 肉畜增重劑與玉米赤黴醇[J]. 飼料博覽, 1992, 5: 001.
  • 6.    Guevel R L,Pakdel F. Hum. Reprod. ,2001,16(5):1030 ~ 1036
  • 7.    Matthews J,Celius T,Halgren R,Zacharewski T.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0,74(4): 223 ~ 234
  • 8.    玉米赤黴醇:盲目追求增重的危害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0-24]
  • 9.    GB/T20766-2006牛豬肝腎和肌肉組織中玉米赤黴醇、玉米赤黴酮、己烯雌酚、雙烯雌酚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 10.    GB/T 21982-2008動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黴醇、β-玉米赤黴醇、α-玉米赤黴烯醇、β-玉米赤黴烯醇、玉米赤黴酮和玉米赤黴烯酮殘留量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 11.    GB/T 22992-2008 牛奶和奶粉中玉米赤黴醇、玉米赤黴酮、己烯雌酚、己烷雌酚、雙烯雌酚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 12.    GB/T23218-2008 動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 13.    SN/T 1544-2005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量的檢驗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
  • 14.    SN/T 2662-2010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量的檢測方法 酶聯免疫吸附法
  • 15.    農業部1025號公告3-2008 動物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殘留檢測 酶聯免疫吸附法和氣相色譜-質譜法
  • 16.    農業部1025號公告-19-2008 動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黴醇類藥物殘留檢測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 17.    MB M edina, DP Schw art z. T hin-layer chromatographic detect ion
  • 18.    MB Medina, N Nagdy. Im prove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ic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