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米異跗螢葉甲

鎖定
昆蟲名,鞘翅目葉甲科。分佈北起吉林,南抵台灣、海南、廣東、廣西,西面沿河北、山西西斜,到達四川、西藏的墨脱。寄主於玉米、穀子、薄荷、紫蘇等。幼蟲從靠近地面的莖部或地下莖基部鑽入,造成幼苗枯萎或死亡。
別    名
玉米旋心蟲
黃米蟲
鑽心蟲等
中文學名
玉米異跗螢葉甲
拉丁學名
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
動物界
鞘翅目
葉甲科
分佈區域
吉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河北、山西、四川、西藏等

目錄

玉米異跗螢葉甲形態特徵

玉米異跗螢葉甲成蟲

玉米異跗螢葉甲 玉米異跗螢葉甲 [1]
體長5mm左右,頭黑褐色,複眼發達黑色,觸角11節絲狀,基部4節黃褐色,餘黑褐色。前胸暗黃褐色,前緣色較濃,上生小刻點,無黑色斑紋。鞘翅翠綠色,具光澤。足暗黃色。腹部褐色。全體密生褐色細毛。

玉米異跗螢葉甲

長約0.8mm,橢圓形,表面光滑,黃色。

玉米異跗螢葉甲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2mm,體黃色,11節,頭褐色,每節體背具黑褐色斑點排列,中間的斑較大,兩側生2小斑,斑上有剛毛,尾部半橢圓形或扁平狀,背面中部凹下,黃褐色,上生細毛。

玉米異跗螢葉甲

裸蛹長6mm,黃色。 [2] 

玉米異跗螢葉甲生活習慣

山西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幼蟲開始為害,玉米苗高10cm左右,7月上中旬進入為害盛期,幼蟲從近地面的莖部或地下莖基部鑽入。蟲孔褐色,受害重的幼苗即死亡,幼蟲有轉株為害習性,每天上午9時至17時進行轉株為害,白天多在植株內為害,7月中旬後幼蟲不再轉株,多在一株內為害,一般每株有蟲1—6條,7月中下旬幼蟲老熟,在土中1一2m處作土繭化蛹。蛹期4—7天,7月下旬成蟲陸續羽化。成蟲喜在田間野薊上取食。 [2] 

玉米異跗螢葉甲防治方法

(1)播種前用50%甲胺磷乳油按種子重量0.3%一0.5%的有效劑量拌種,晾乾後再播種。
(2)發現田間出現花葉和枯心苗後或發現幼蟲為害時,澆灌50%對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