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笥山

(國家AAAA級景區)

鎖定
玉笥山,峽江山名,位於江西省峽江縣城區西南兩公里處,武帝南巡時,路過此山,天降玉笥.遂稱玉笥山。玉笥山方圓40平方公里,峯巒連綿不絕,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陽、送仙等32峯。玉笥山自秦代以來,歷為方士、道士修真煉丹之所.成為江西道教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中列為“第十七法樂洞天”、“第八鬱木福地”。
玉笥山景區1993年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1995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9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2]  202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3] 
中文名
玉笥山
外文名
yùsìshān
地理位置
江西峽江縣玉笥山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江南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1] 
景點級別
AAAA級 [3] 
門票價格
0元
佔地面積
10000 畝
著名景點
鬱木洞
漢帝金井
百花橋
雲騰飈馭祠
法樂(le)湖 展開
著名景點
鬱木洞
漢帝金井
百花橋
雲騰飈馭祠
法樂(le)湖
玉笥歡樂水世界
玉笥遊樂園
九仙台
覆箱峯 收起

玉笥山景點概況

峽江玉笥山美景
峽江玉笥山美景(3張)
江西峽江玉笥山風光綺麗,氣象萬千,蒙上了神秘的道家文化色彩,產生了許多迷人的神話傳説。歷代名流在山中觀光遊覽,流連忘返,留下大量的詩詞歌賦。玉笥山集自然勝景與人文奇趣於一身,像一位迷人的仙子,笑迎國內外遊人香客。 玉筒山山巒起伏,奇峯林立,爭高競秀。著名山峯有“三十二奇峯”,即大白峯、元皇峯、降真峯、三會峯、雙龍峯、秦望峯、掛冒峯、復箱峯、芙蓉峯、亂石峯、翳石峯、上方峯、下方峯、紫虛峯、石橋峯、觀音峯、太陽峯等。各峯形如其名惟妙惟肖,峯峯蒼翠欲滴,浮青佛綠。自古以來,玉笥山就是遠近聞名的遊覽勝地,風景區廣達三四十里。1993年2月4日,經江西省林業廳批准,玉笥山成為吉安市首批省級森林公園;1995年7月11日,玉笥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確定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8年3月進行全面旅遊開發。2022年6月被省文旅廳公佈2022年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認定名單,確定玉笥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3] 

玉笥山循史探幽

峽江玉笥山位於吉安市區以北約七十公里處的峽江縣境內,峽江縣城西北10公里處,兀立於贛江東岸,背臨峽江,綿延數十里,風光美麗,氣候宜人,是贛中一顆明珠,屬於峽江縣水邊鎮
玉笥山被中國道教稱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七大秀法樂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鬱木福地”。玉笥山原名羣玉山,因為北山遍地都是青黃紅白黑五色石,故稱“羣玉”。
玉笥山
玉笥山(7張)
漢武帝曾遊遍天下名山,相傳到這裏時,西天王母授他《上清寶籙圖》。一天,見天降白玉笥在太白峯,武帝命人去取時,風雨突降,席捲玉笥而去。玉笥山因此得名。自秦漢到元代,許多高人雅士如秦代孔丘明、何紫霄,漢代梅福,晉代郭桂倫,唐代羅子房,宋代沈道麟等,或躲避戰亂,或不滿現實,或羨慕神仙,或奉旨弘法,都到山中練氣修道。唐宋時期,由於皇帝的尊崇,道教異常昌盛,玉笥山宮觀閣、亭台樓榭遍佈山中,當時計有承天、大秀兩宮;開明、沖虛、乾元等21觀;梅仙、麻姑、白鹿、送仙等24壇;等鶴、百花等11亭;杜真、鳴琴等12台。
玉笥山西邊的三會峯下、玉澗水上。承天宮原名玉梁觀,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賜匾,改“玉梁觀”為“承天觀”,後來宋徽宗又改觀為宮。元末,一場兵火,將玉笥山所有宮觀院閣、亭台樓榭燒燬。玉笥山從北至南,擁有覆箱、太白、元陽、送仙等32座山峯,皆如削玉染黛、凌雲摩霄。漫山古木森幽,重重掩映,四季如春.清泉長流。山腳有紫霄、仙人、温澗、泰、鶴、龜等6石,或鍾靈毓秀,或突兀奇峭,或虎踞龍蟠,形態各異呈奇獻巧,有“神柱支天”、“虹橋飛架”、“鶴舞迎客”、“壽龜伏地”、“駱駝向月”等景點。六石間矩不足200米,屬石灰溶岩地形。元代大詩人揭傒斯在《承天宮記》中稱:“天下稱名山者有三,曰匡廬、曰閤皂、曰玉笥,而玉笥尤為天下絕境”。

玉笥山送仙峯

羣峯中,送仙峯最為峭拔,峯頂有九仙台,相傳為秦時孔丘明等9號仙乘龍飛天處。覆箱峯山勢平緩,形狀像片一隻底朝天的箱子,據説孔丘明昇天時,留下一隻箱子給何紫霄,何取出箱中的霞有玉冊後,拋掉的箱子化作了一座山峯。何紫霄從此留在人間,修為地仙。“六石香泉洞”為玉笥山中另一著名景觀。六石即泰石、紫霄石仙人石鶴、龜石、温澗石平地突起,環立在何君村四周。石峯內,洞洞相套,穴穴相連,洞內的鐘乳石柱奇形怪狀,千姿態百態。置身洞內,像在龍宮、地府。

玉笥山三十六洞

玉笥山號稱“三十六洞”。其中以仙人泉最為著名。仙人泉泉眼深不可測,泉水清可鑑發,冬温夏涼,其味香冽,不下無錫惠山泉。三十六澗殊途而同歸,各溪流在玉笥山西麓合流匯成“玉澗水”,奪山而出,直奔贛江,其勢如白虹貫,鋭不可當。
位於何君村六石之中仙人石上的環玉閣,始建於宋代,因六石環立而得名。此閣倚山而築,依巖而立,紅牆碧瓦,懸樑飛檐。閣後是仙人石上仙人橋,閣前有仙人泉,真是“環閣奇石福地起,玉井仙水洞天生。”每逢秋高氣爽,登臨環玉閣,環顧羣山沃野,莫不令人心曠神怡。
在玉笥山元陽峯下,矗立着一幢氣勢宏偉的建築物———飈馭祠,村裏人又叫南祠。這祠始建於唐朝天寶六年,初名“雲儲寺”。相傳唐初貞觀年間吉州刺史吳雲儲辭官後帶全家在此修身煉道。宋朝真宗皇帝賜給該祠一塊匾額“雲騰飈馭”,祠名遂沿用至現在。
現南祠是何君村委集資出勞,在舊址上重修的。山門上“玉笥名山”四個大字赫然可見,氣勢不凡。門前有座百花古橋,雖其貌不揚,卻不同凡響,是江西省內最大的隧道式石橋,橋身是由花崗石錯縫砌就,無樑無柱,無灰無漿,堅固如初。

玉笥山人文景觀

在玉笥山南麓,有一座海拔四百八十六米、方圓六平方公里的覆箱峯。一九八七年秋,林業部門在廢址上興建集森林防火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望台。此台三重飛檐,“歇山式”屋脊,下層寬敞,二三層有四廊相通,古今合璧,傲立於萬頃林海之上,蔚為壯觀。天高雲淡時,登閣憑欄遠眺,玉峽諸多勝景一覽無餘:東望“玉笥晴嵐”,雲遮霧罩;南見羣山列屏,浮綠擁翠;西瞰“巴邱曉照”,老楓凝紫;北眺“成洲帆陣”,遠近參差,“玉峽雲濤”,千變萬化。更有贛江如練,繞城北去;鷺影點點,碧空如洗。
玉笥山的怪石更令人叫絕,山上到外怪石林立,進入其中,仿若走進了一座巨大無邊的石頭雕塑園,奇形怪狀的石塊,或大或小,競相模擬着自然萬物,如“拔地千仞”的紫霄石,“掘蟠白畝”的泰石,“矯首引吭”的鶴石,“伸頭低伏”的龜石等。面對這些“石雕”,人不得不歎服大自然的神工。
山中溶洞別異曲折幽深,迂迥錯落,引人入勝其中已經探明的溶洞就有犬秀洞、鬱洞、元龜洞、歸去洞、白雲洞、何君洞等。溶洞之中涼風習習,其境幽幽。爬山後氣喘吁吁的遊客在此稍息片刻,滿臉倦容隨即消逝,頓覺精力充沛,輕鬆異常。神秘的溶洞又使得人禁不住要領略一番舉火探洞的情趣,那可真能體驗到別有洞天滋味。在峯林怪石之間,流泉飛瀑,溪澗遍佈,水聲清脆,這又給玉笥山增添了幾分活力、幾分靈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