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皮

鎖定
玉料在未加工前,作為一種天然礦物,往往在玉質外有一層石質包裹物,俗稱玉皮。有些玉器在製作過程中,為了設計的需要而有選擇地適當保留一些玉皮,形成巧作。
中文名
玉皮
釋    義
玉質外的一層石質包裹物

玉皮工藝品

傳世古玉器一般以清朝年代為界限,當然年代越久越珍貴。清朝傳世古玉器又分二類:
1、是清朝乾隆仿古———即用似出土古玉色沁的玉石仿出土古玉。
2、是老玉、老工、老玉皮———即用似出土古玉色沁的玉皮仿出土古玉,但以上二類的仿出土古玉是沒有任何添加劑的。

玉皮主要區別

玉皮圖片集
玉皮圖片集(18張)
玉是從山中石頭中開採出來的,在玉和石頭的連接處玉工們有意的把一些好看的似玉的石頭留在玉的表面,這樣在玉的雕琢上作為巧色,增加玉器的美觀,這些留下來的部分我們稱它為玉皮。但讀者們一定要知道玉有玉皮,玉石有玉石皮,我們不應該看到某器物有玉皮就認為這是好的玉,我們要看清此器物的質地,我們要懂得區別此器物是玉還是玉石。
中國玉除了五種正色和由此分解出來的十二種基本顏色外,我們還會看到在各種顏色玉的表層還有局部紅色、黃色、白色、褐色、黑色等玉皮。

玉皮運用

用玉皮的顏色作為玉器的巧色來點綴玉器,增加玉器的觀賞性、藝術性,早在秦漢已有但數量不多,直到宋朝才獨創留皮之作,留皮玉器恰到好處已相當美觀。但到清乾隆年間才專尚玉皮,留皮之作已達登峯造極,用玉皮巧色仿出土古玉的土斑和色沁,用玉皮巧色仿有寶漿的傳世古,清乾隆年間仿古水平空前絕後,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玉市場上清代留皮玉器已越來越少了。

玉皮玉皮翁仲佩件

清朝玉皮翁仲佩件,長5.5釐米,寬1.4釐米,厚0.8釐米至1.0釐米不等,角閃石石族,白玉質地,老玉老皮老工,黃玉皮(似黃土斑),是一件清朝盛行的留皮之作。玉工們把玉皮作為一種巧色來點綴玉器,玉工們又把玉皮仿土鏽和土斑,對出土古玉鑑定不精的人很容易上當把玉皮當土古。

玉皮區別

土鏽和土斑是出土古玉長期埋在土裏而形成的,土鏽和土斑由表及裏、深淺不一地埋在玉的表面和肌理,顏色深淡不一,形狀沒有規則,分佈極不平均。
玉皮和土鏽土斑的區別是玉皮光亮而土鏽暗淡,玉皮顏色較一致而土鏽土斑顏色有深淡,玉皮是在玉的表面而土鏽土斑表面與肌理都有,玉皮大都作為玉器的巧色或把像土古色沁的玉皮仿古(乾隆仿古,沒有任何添加劑),土鏽土斑卻分佈不定。

玉皮玉皮的發展

用玉皮作為巧色雕琢玉器始於秦漢,唐宋以後逐漸增多,清乾隆帝生性嗜玉,用玉皮做巧色制玉更加盛行。
商場上真正的清朝留皮玉器已不多見,清朝留皮巧色玉器更不多見。此雖不屬出土古玉而是傳世古玉,但也是很有價值的傳世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