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皇三太子

(玉皇三太子、三田都元帥)

鎖定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風火院田元帥,帥兄弟三人,孟田苟留,仲田洪義,季田智彪,世稱三田都元帥 [1-3]  ,為世間信奉的音樂之神。其廟宇多稱為元帥府,其廟額多為玉封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玉封九天府、玉封探花府,道教神系,東南沿海多有祀奉。
中文名
田智彪
生    母
蘇娘子
養    父
田鐫
養    母
刁春喜
長    兄
田苟留
仲    兄
仲田洪
誕    辰
農曆八月廿三
出生地
杭州府鐵板橋
府    邸
三十三天九天風火院、九天府、探花府
司    掌
音樂之神、戲劇之神、和合之神

玉皇三太子三田都元帥簡介

帥本天上玉皇金龍三太子,因貪玩下界,降世投於杭州府鐵板橋蘇府。蘇府蘇娘子未婚而育,其父恐惹人言,擲其於杭州城外田地。帥得螃蟹恩義而不至早夭,後又戲班班主夫婦田鐫、刁春喜路經田地,乃為其收養,上有兄長二人伯田苟留、仲田洪義。雖身在戲曲伶家,然田父任悉心教導,帥學成文武藝,歲十六龍虎榜第三,為探花郎。後因皇宮表演,唐明皇賜酒,帥不勝酒力而眠,為貴妃抹其面赤紅,畫蟹於額,魂失其體乃返天庭。太后得病,帥顯聖愈其疾;長安瘟病不得治,帥顯聖相助;天下多受戰亂苦,乃顯聖救世,功德無量,百姓爭先奉祀。 [4-5] 

玉皇三太子三田都元帥部將

龍口將軍
烏哥、白弟
闊伯、闊母(二伯二母)
鄭伯、鄭母
坤、欽二將軍
嶽、雲二童子
金花、銀花、梅花三小姐
風花、雨花、勝會三少娘
陳、林二將
周、何二總管
竇、郭、賀三位太尉
和事老人
萬回聖僧
何公三九承士
都和合潘元帥
天和合梓元帥
地和合柳元帥
鬥中楊、耿二仙使
送夢報夢孫使喜
劉門劉氏劉師爺
各境各社各鋪各堂部將皆有不同不一一贅述。

玉皇三太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帥兄弟三人,長兄田苟留,二兄田洪義,帥田智彪。義父諱鐫;母姓刁,諱春喜,乃太平國土人氏。唐玄宗善音律,開元時,帥龍虎榜中探花,遂承詔樂師,典音律,猶善於歌舞。鼓一擊而桃李甲,笛一弄而響遏流雲,韻一唱而紅梅破綻,蕤一調而庶明風起。以教花奴、玉奴,盡善歌舞。後侍御宴以酣,貴妃墨塗其面,令其歌舞,不知所出。復緣帝母感恙,瞑目間,則帥三人翩然歌舞,鼓笳交競,琶絃索手。已而神爽形怡,汗焉而醒,其痾起矣。帝悦,有"海棠春醒,高燭照紅"之句,而封之侯爵。至漢天師因治龍宮海藏,疫鬼倡徉,作法治之不得,乃請教於帥。帥作神舟,統百萬兒郎,為鼓競奪錦之戲,京中謔噪,疫鬼出觀,助天師法斷而送之,疫患盡銷。至今正月有遣俗焉。天師見其神異,故立法差以佐玄壇,敕和合二仙助顯道法。無和以不合,無頤恙不解。天師保奏唐明皇帝,封沖天風火院田太尉昭烈侯、田二尉昭佑侯、田三尉昭寧侯。義父嘉濟侯,母刁氏縣君,龍口將軍相隨奉印,烏哥白弟二將列兩旁,二伯二母為主帥,鄭伯鄭母在兩邊,金花銀花梅花三小姐,風花雨花勝會三少娘,陳林二將分左右,駕前周何二總管,三位太尉竇、郭、賀,和事老人免是非,都和合潘元帥,天和合梓元帥,地和合柳元帥,天地和合大喜迎,鬥中楊、耿二仙使,何公三事九承士,送夢報夢孫使喜,劉門劉氏劉師爺,十蓮橋上下、棚上棚下歡喜耍笑歌舞紅娘粉郎聖眾,鐵板橋、洛陽府、長安都三部兒郎百萬聖眾云云。 [1]  [6-7] 

玉皇三太子三田都元帥的區別

玉皇三太子聖顏

三田都元帥,福州地區大家都會想起九天府風火院中那童顏笑臉的元帥爺,而神台之上卻是三位元帥,在福州府一説元帥爺或元帥府,第一反應就想到三田都元帥;在閩南地區説起田元帥,則是稱為田都元帥,而是三十來歲模樣,神名雷海青 [8] 

玉皇三太子誕辰

福州地區三田都元帥誕辰為農曆八月廿三,而在閩南地區田都元帥則為農曆六月十一 [9] 

玉皇三太子出身地

對元帥信仰卻有着兩種不同的聲音,對其祖廟所在亦有不同,一為杭州府鐵板橋,另一為泉州府南安坑口。常人皆以為相同,其實不然。據元是編纂的《新編連相搜神廣記後集》 [7]  以及後來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6]  記載,以及帥兄弟三人,神誕八月廿三,祖廟於杭州府鐵板橋,其記載與福州地區説流傳的相差無幾。
雷海清被封為田元帥,則因雷海青怒罵安祿山,死難成神。然而其事蹟在唐時《泉州府志》《南安志》均無記載,而唐時為泉州和南安做志的乃是雷海青同時期的南安進士歐陽詹修著。《南安縣誌》認為,雷海青當年沒死,而是在安史之亂中被作為誤國魁首,貶出京師,避難到泉州南安縣的羅東坑口,設館授徒,教授歌舞。後代閩潮戲班、梨園子弟,尊其為戲神。《南安縣誌》老實承認:“‘田都元帥’封號由來不詳。” [8] 

玉皇三太子戲劇

在莆田、仙遊兩地的戲班中有一部名為《願》的戲劇,描述玉皇金龍三太子投胎田智彪,中探花,入唐宮,成為戲神的。在福清、平潭戲班亦有以戲神田智彪為題材劇目《田元帥》 [5]  [10] 

玉皇三太子文史記載

民國二十七年《福州通志·壇廟志》記載:田元帥廟,在定遠橋河岸,《三教搜神大全》雲:帥兄弟三人,長兄田苟留,二兄田洪義,帥田智彪……天師保奏唐明皇帝,封沖天風火院田太尉昭烈侯、田二尉昭佑侯、田三尉昭寧侯。……一説田元帥為天上翼宿星君,故其神頭插雙雞羽,像翼之雙羽毛……俗又謂之會樂宗師,又有以為雷海青,歿而為神者。清錢塘秀士施鴻保氏,著《閩雜記》中五代元帥記載:福州俗祭五代元帥,或塑像,或畫像,皆作白皙少年,額上畫一蟹頭,左右擦楊柳,或插兩雉尾。侍者男女四人,分執琵琶,三絃,胡琴,鼓板……“此五代元帥,正是以前元帥廟祀神祗情況。 [3] 

玉皇三太子經文

現存所流傳的三田都元帥經文典籍中如:《紫霞九部真經》、《會樂田宗師啓化真經》、《霞府田宗師寶誥》。都以田為姓,皆稱三田都元帥,且與元代起所在流傳的《搜神廣記》、《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所在相同,一脈相承。 [3] 
在道教經典《道法會元》卷二三十三·玄壇趙元帥秘法雲:“焚香告召沖天風火院三田都元帥,昭烈侯田大太尉,沖天風火院昭信侯田二太尉...。”等,皆稱三田都元帥。 [11] 

玉皇三太子三田都元帥信仰時間

三田都元帥田智彪最早記載於元代《搜神廣記》,在明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風火院田元帥》首載三田都元帥事蹟。 [1]  [6-7] 
田都元帥雷海青最早有書籍記載出現於清乾隆浙江錢塘梁紅繩所撰的《瞥記》,而後在乾隆二十九年汪鵬《袖駭篇》出現,在清乾隆三十六的《仙遊縣志》中才正式的有官方書籍記載。故學者皆認為福建東南地區田公,其祀神被稱之為雷海青者均為清乾隆以降、或更後期 [10] 

玉皇三太子三田都元帥被替代史

玉皇三太子文史演變

雷海青怒罵安祿山故事乃是清朝時形成,清時作家洪昇據王維詩句“萬户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 天。秋槐棄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想象樂公雷海青怒罵安祿山的場景,在其戲劇《長生殿》中出現。在清作家蔡東藩著名的《唐史演義》裏,雷海青的事蹟,被鋪陳成一段令人血脈僨張的忠義故事。如此皆出於反清復明的目的,表彰痛罵異族反賊的雷海青,以凝聚民族意識,而雷海青被封為田元帥的記載皆由清朝開始。福州府地區與閩南對其稱呼亦不同,閩南多稱“田都元帥”,福州則稱“田元帥”與“三田都元帥”,然則福州地區亦分不清楚,都以為“田都元帥”為三田都元帥,蓋因二者皆為戲神 [10] 

玉皇三太子去雨存田假説

傳説一:安祿山叛唐,唐明皇命雷海青禦敵,雷海青戰死,其時空中烏雲滾滾,雷聲大作,天上顯“雷”字但上半部“雨”字被烏雲遮住,只顯下半部“田”字,故人們稱他為田都元帥。
傳説二: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福王流寓於閩東,激起閩地民眾反清復明的民族情緒。雷海青的傳説附會到福王的身上,民間傳説福王南逃閩中,海上遇難,雷海青率領天兵天將前來救駕。帥旗上“雷”字被雲遮住了上半部,只露出“田”字,福王誤認為姓“田”的將軍救駕,故封為“田都元帥”。
傳説三:有一年,一個莆仙戲班出海遭遇風暴,危急時刻他們請求戲神“雷海青”庇佑。雷海青顯聖救了戲班,由於在天空中,帥旗上的“雷”字被雲彩遮住,只露出“田”字,於是雷海青就是天庭天宮元帥的傳言就傳開了。
傳説四:潮劇藝人傳説李世民要羣臣演戲,雷元帥嘴角總掛着微笑,李世民以為在發笑,要殺他,卻不忍。最後想出一個好辦法,殺姓不殺人,把他的姓雷字砍了頭,便成了田都元帥 [9-10] 

玉皇三太子三田都元帥——梨園教科儀

玉皇三太子戲場儀式

新建戲台或禮堂在投入使用前後均要請戲班前來舉行儀式:田公踏棚、田公封台、田公洗台等 [2] 

玉皇三太子戲劇儀式

梨園教為道教閭山派別支,以“三田都元帥”為教主,以提線傀儡行法事,法師具有道士和傀儡師雙重身份,表演與道教科儀融為一體,所演劇目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其核心可以歸納為:以偶為神,以靈為符,以戲為儀。在一些道教科儀中亦有儀式,如道教科儀“謝目連”中就有梨園教的法事。

玉皇三太子梨園教經書

《紫霞九部真經》、《會樂田宗師啓化真經》、《霞府田宗師寶誥》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