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帶濠

鎖定
玉帶濠[Yùdài Háo] 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大南路、一德路一線的南側,東起東濠(見東湧)的東水關橋,西接今人民南路西側的西濠。原為宋代城南江邊的避風濠,宋代廣州知州邵樺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始鑿,“闊 20 丈,深 3 丈”。至清代,濠畔均為廣州城南的著名商業區。明嘉靖年間(1522—1566),廣州城南增建新城,玉帶濠被納入新城範圍,成為廣州內城(即老城)的城南護城壕,因呈 U 字型,形似玉帶,故名玉帶濠。當時商船仍可乘潮駛入,有交通運貨之利。古代濠畔街和高第街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至 20 世紀 30年代,因該濠逐漸淤塞變為臭水湧,於 1951 年進行整治,改為排水暗渠,渠面成為道路。 [2] 
2023年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 [3] 
中文名
玉帶濠
地理位置
中國廣州市越秀區南部素波巷
性    質
護城河
全    長
2.78公里
玉帶濠簡介
東起東濠,流經越秀路、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後折向人民南路,再在西濠口匯合西濠流入珠江。全長約2.78公里。
濠,即是護城河。而玉帶濠,原是廣州內城(即老城)的城南護城河。公元1011年,右諫議大夫邵曄在城南開鑿城濠,之後歷經多次疏浚拓展,修成了東連東濠,西接西濠的寬大城濠。城濠寬20丈,深3丈。至清代,濠畔均為廣州城南的著名商業區。明嘉靖年間(1522-1566),廣州城南增建新城,玉帶濠被納入新城範圍,成為廣州內城(即老城)的城南護城壕,因呈 U字形,形似玉帶,故名玉帶濠。
後來,因玉帶濠兩岸的商業開發等原因,河面收窄;又因兩岸產業變更,玉帶濠受到了污染。20世紀50年代初,玉帶濠淤塞嚴重,積重難返。1951年3月,玉帶濠改成暗渠,其所在地成為街巷,街以玉帶濠為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