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墜

鎖定
玉墜,是可垂掛在服飾上,也可作為單體佩戴的玉飾。玉墜的體積較小,雕琢精美,小巧可愛。
唐代詩人元稹曾有詩云:“金埋無土色,玉墜無瓦聲。”玉墜的造型多利用體積較小的子玉圓雕而成,其形式簡練集中、琢工簡潔明快、風格簡約粗獷。
中文名
玉墜
外文名
Jade Pendant

玉墜發展簡史

四萬年前,我國山頂洞人狩獵後,把野獸的牙齒掛在胸口上,顯示自己的勇敢無畏,祈求神靈的保佑。正是這種圖騰的崇拜行為,經歷了漫長歲月的陶冶,掛在胸前的獸牙演繹成了後人的美麗裝飾。
從原始到文明,從粗糙到精細,從骨質材料到黃金白銀,再到珠寶玉石,體現了玉墜適用和審美的雙重價值。玉墜是唐宋元時期非常流行的佩戴玉飾,同時開創了裝飾品的新風格。從宋代至明代,玉墜多以人物、動物、瓜果等實物為題材;清代開始,玉墜以翡翠墜飾為主,雕刻的題材也非常廣泛。
玉墜發展到今天,無論材質、圖案、做工、理念都已美輪美奐,變化多端。當今的俊男靚女佩戴一件得體的玉墜,好似錦上添花,美中有美。

玉墜質量標準

一般地説,只要材質上乘,做工精巧,選擇得體,玉墜都有畫龍點睛的微妙作用。都能表現男性的豪邁和熱情,女性的氣質和追求。玉墜雖小,卻包含着一個美麗的世界。
玉墜選用的材料相當廣泛,瑪瑙水晶、珊瑚、和田玉翡翠等等玉墜飾品時下相當流行,其中以翡翠玉墜最受國人的喜愛,特別是翡翠與其它珠寶玉石組合製成的玉墜更是受市場熱棒。

玉墜類型

玉墜 玉墜
玉墜按佩飾的不同有項墜、耳墜、腰墜、車墜等類型。

玉墜項墜

佩戴項墜常常因人而異,有明戴和暗戴兩種表現方式。所謂明戴是敞胸露懷,讓人注目自己的酥胸,顯示自己的自信、滿足和嬌美。暗戴是戴在衣領下的項墜不易被人看見,表現的是含蓄美和謙虛美,成熟而穩重,往往把自己的美藏在心底裏。
項墜的形制比較隨意,可以是素身也可以是鑲嵌,可厚可薄,可大可小,無論何種形狀必須輪廓分明,有説法有講究。通常形狀有滴水形、杏形、橢圓形、方形、圓形等。具體的題材有人物墜、觀音佛墜、動物墜、植物瓜果墜。

玉墜耳墜

玉墜 玉墜
古往今來,女性佩戴耳墜是人文的風俗習慣,也是女性裝飾美的重要形式。在中國如此,在世界也是如此。耳墜不僅使女性丰姿綽約,楚楚動人,同時耳墜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人們常説的"耳聰目明"與耳墜是相聯的,人的耳朵有毛細血管與視覺神經相通,經常活動耳垂能使眼睛明亮有神,同時保持耳膜的良好聽覺。
耳墜由掛鈎、吊鏈、墜頭三部分組成,墜頭是主體。墜頭可為素身,也可為鑲嵌,墜頭材質的優劣決定着耳墜的款式和價值。掛鈎和吊鏈是配搭,起襯托主體的作用。鈎的大小、粗細、長短要與吊鏈吻合,吊鏈的粗細、長短、花紋要與墜頭的風格一致,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牛頭不對馬嘴,要渾然一體,密不可分。墜頭的造型多樣,可以是素面的滴水形,也可以是雕花的樹葉形。做工要規整與精巧,才能使耳墜完美。此類耳墜適宜個高體實的女性佩戴,也適宜穩重成熟而有威儀的女性佩戴。

玉墜出土文物

玉墜 玉墜
良渚文化玉墜
玉墜 玉墜
1973年江蘇省吳縣草鞋山遺址出土。透閃石軟玉,呈乳白色,帶黃斑。長6.3釐米,最寬1.4釐米。器頂端作圓錐形,中段作方柱體,分兩節,飾簡化人面紋,尾端有梃,上有對鑽圓孔,可穿系。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1] 

玉墜相關影視

《翡翠鳳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