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堂窯址

鎖定
玉堂窯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面積約2.5平方千米,是一處唐至北宋時期的瓷窯羣遺址。 [2-3] 
玉堂窯址的18座窯包有“上九堆、下九堆”之稱。1977年、2007年,曾兩次試掘其中三座窯包,清理出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及玩具等陶瓷器皿上千件。該窯址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保護之好,為國內外其他古瓷窯址少見。它藴涵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研價值。同時,對研究四川陶瓷業的興衰過程及其原因,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原及川外地區當時的商品貿易、文化交流、交通運輸、社會生活等發展情況和漢、羌、藏民族之間的交往、融合、遷徙與演變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2]  [6] 
2013年5月,玉堂窯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玉堂窯址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
所處時代
唐至北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408-1-408

玉堂窯址歷史沿革

玉堂窯的燒造始於東晉,興於唐,盛於宋,衰於宋元之間。 [3] 
197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灌縣文管所(現都江堰市文物局),對3處窯包進行過局部發掘。 [2]  [5]  [6] 
玉堂窯址挖掘現場 玉堂窯址挖掘現場
2007年5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都江堰市文物局組成聯合考古工作隊,再次對玉堂窯址進行了全面的文物複查,經上級文物部門批准,又對另外2處窯包進行了考古發掘。通過2次考古發掘,不僅出土了數量眾多、釉色精美、器形多樣的瓷器殘件和窯具,而且還查明瞭玉堂窯的分佈範圍、生產時期、器物類型和產品特徵等基本問題。 [2]  [5]  [6] 

玉堂窯址遺址特點

綜述
玉堂窯址因位於玉堂鎮鳳歧村而命名,南北長約2.15千米、東西寬約1.75千米,面積約2.5平方千米,在窯址範圍內,散佈着18處廢棄的窯包,民間早有“上九堆、下九堆”之説。隔着薄薄的一層耕土,到處是碎瓷片和窯具,有的地方堆積厚達5~10米。窯包附近的田地下,也有很多殘碎瓷器和帶支釘的墊圈散佈其間。 [2]  [6] 
年代
玉堂窯在唐代為創燒期和發展期,與成都平原的邛窯、青羊宮窯等青瓷窯場有着較深的淵源,在胎質、釉色、器型等方面都相同或類似;在宋代為鼎盛期,玉堂窯與都江堰市的金鳳窯、瓦崗壩窯和彭州的磁峯窯等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一些窯包的生產顯示出受到北方定窯系、南方景德鎮窯等外地窯口的產品形態與先進生產技術的影響。 [2]  [6] 
窯爐特點
爐內採用墊柱支撐、墊板承託、支釘間隔的雙重敞燒法。這種裝窯法,增加了窯爐內部空隙,有利於爐火暢通,有利於窯温火候均勻,器物受熱一致,採用柴火燃燒,窯温也可達到1000℃左右,對提高窯產品質量有一定的作用。也有的器物採用砂粒隔燒法,如碟、盤、盞等輕小的器物就採用這種方法,砂粒隔燒法減少了支圈的加工和裝窯的空間,可大大提高產品數量,節約工序,降低成本。
斜坡式龍窯,由火堂、前後窯室和隔牆及煙道組成。窯場以散燒為主,裝飾方法多為印花、劃花和釉下彩。胎質以褐灰色為主,白土施表,釉為石灰釉。着色劑以鐵青色調為主,依含鐵量多少、火候不同而呈現出青、黃、黑、綠褐、本黃、茶黃等各式顏色。這種色調裝飾和釉彩工藝,正好反映了唐宋時期陶瓷發展的特徵,產品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實用性。 [4]  [5]  [6] 

玉堂窯址文物遺存

綜述
玉堂窯器物-四耳罐
玉堂窯器物-四耳罐(2張)
玉堂窯址出土文物青花瓷系列有碗、盆、盤、碟、杯、壺、瓶、盒、盞、缽、燈、爐及紡輪、圓球、管飾、雙耳罐、四分罐、提樑壺、座虎枕等22個種類,器皿上刻有反映北宋時代特色的“鹹通”“廣明”“淳熙”等字樣。此外還出土了屬於唐代的“開元通寶”和北宋時期的“皇宋通寶”等錢幣。
玉堂窯器物-匜 玉堂窯器物-匜
玉堂窯的瓷器釉色多樣,髮色淡雅,沉穩樸素。器物大多都施乳濁釉、石灰釉,着色劑為鐵礦石,主要色調為青色,依含鐵量的多少、火候的不同、火焰氣氛的差別,呈現出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顏色。有青釉、灰白釉、深黃釉、淺黃釉、深綠釉、淺綠釉、醬釉、褐釉、黑釉等。有的器物施全釉,有的器物施半釉。胎質以褐胎、灰胎為主,由於胎質粗劣,多數器物在胎釉之間先施一層白色或淺黃色的化妝土,以增加器物的美觀,使燒出的器物釉色更加均勻、明亮。
綠釉小圓口花瓶 綠釉小圓口花瓶
玉堂窯器物的裝飾方法主要有印花,劃花,堆貼,點彩、彩書、彩繪等。釉下彩書是以醬色或褐色釉料書寫於器物內底或腹部,書寫自然,是工匠們隨手寫上去的。如,“好”“大”“古”“日月”“元”等。釉下彩繪內容有蘭草花、蟲、鳥、蓮瓣、雲朵、波浪、圓弧、條線紋等。彩書和彩繪廣泛用於碗、盤、缽、罐等器物身上,構圖簡單、線條粗放,自然醒目,富於早期釉下彩的特色。 [2]  [4]  [5] 
青釉無柄壺
青釉無柄壺 青釉無柄壺
年代:隋末唐初。餅足、複式豎系。釉是以氧化鐵為呈色劑的青釉,釉厚處玻璃感很強,這種釉在四川隋唐時期常見,是南朝青釉的延續。無柄是隋至唐早期壺的重要特點,這個壺的流短,進一步呈現出隋末至唐初的特徵。 [4] 
宋代白釉香爐
宋代白釉香爐 宋代白釉香爐
玉堂窯址出土一件帶有70多個字銘文的宋代白釉香爐。儘管香爐的盤口有殘缺,但大部分文字仍可辨識,該香爐盤口上的銘文為“成都府路永康軍青城縣廣濟(鄉)(磁)窯居住男弟子苟字少察(乾)(道)(庚)(寅)歲三月二十八日生髮心造焚(乾)(坤)(爐)”。據此推斷,該爐的燒製時間為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庚寅歲,即1170年。該器物對研究都江堰市在宋代時的經濟、文化、宗教、生產生活、民風民俗等都有幫助,具有較高j的歷史文化價值。 [6] 

玉堂窯址研究價值

玉堂窯址發掘填補了四川及其西部無唐人陶瓷窯文物的空白,對研究唐宋時期的陶瓷發展,特別是在青瓷向其他顏色瓷發展過程的重要環節上,提供了大量的實物例證,豐富了蜀西盆地陶瓷文化的內涵,證明了成都平原曾是西南地區陶瓷業的中心。同時,玉堂窯址對研究四川陶瓷業的興衰過程及其原因,研究成都平原與川西北高原及川外地區當時的商品貿易、文化交流、交通運輸、社會生活等發展情況和漢、羌、藏民族之間的交往、融合、遷徙與演變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2]  [6] 

玉堂窯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玉堂窯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玉堂窯址旅遊信息

玉堂窯址地理位置

玉堂窯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鳳岐村。

玉堂窯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玉堂窯址,路程約10.7千米,用時約2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