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貞觀

鎖定
玄貞觀,又稱上帝廟,位於遼寧省蓋州市鼓樓街道永和社區紅旗大街路北,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 [3]  已有600多年曆史了。 [4] 
玄貞觀大殿為大木架結構,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顯四間的廡殿式大式建築。建築正脊不長,推山較大。青磚砌造的磚牆外抹灰,飾以磚紅,彰顯華貴。內樑架施有彩畫,外面只作油漆。上帝廟多次修葺,留有記載的便有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清同治四年( 1865年)及民國十一年(1922年)等。彩畫顯然失去舊有的風格,同、光時期的畫法使得韻味改變許多。脊檁下方還書有“大明洪武拾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吉日立,闔郡官庶人等監造”題記字樣,其他檁下方也標有歷次修葺的時間題記。 [4] 
1963年,玄貞觀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1988年1月13日,玄貞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玄貞觀
地理位置
蓋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永和社區紅旗大街路北 [3] 
所處時代
明朝 [3]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開放時間
8:30-16:00
編    號
3-128-3-76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玄貞觀歷史沿革

上帝廟建築雄偉,幾百年來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而留存下來原因是多方面的。《盛京通志》記載:“ 元貞觀在城西門內,今名上帝廟。正殿五楹,配廡五楹,山門三間。”《東三省古蹟遺聞》載:“上帝廟位於蓋平城內西南隅。建築年代,渺不可考,惟相傳謂先有上帝廟,後有蓋州城”。 [4] 
1988年,開始對大殿進行落架大修。1989年,對大殿基礎向西移位16米,向北移位11米,進行了復建。 [3] 
1991年,對山門進行了修復。 [3] 
1992年,修復工程全部竣工,重新恢復了往昔的風貌。 [3] 
玄貞觀 玄貞觀
2012年,玄貞觀文物保護規劃立項得到國家批准,玄貞觀文物本體修繕及安防、消防、環境設施等工程逐步實施。 [3] 

玄貞觀建築格局

玄貞觀正殿面闊五間長15.3米,進深三間顯四間,寬9.7米,方位西南偏西25度。建築工藝高超,全部是大木架結構,外觀彷彿方形。屋頂為廡殿式,青頂五脊,正脊前後有行龍雕飾,中間置一“玄天上帝”立額,兩端有鴟吻,上面裝有古錢形環及飛鳥等飾物,角脊上有海馬、纏枝花卉和坐獸、力士等雕像。殿內有八根金柱,前金柱下有覆盆式柱礎兩方。梁枋和拱眼壁上都繪有旋子、宋錦、蟠龍、獅子、鳳凰、麒麟、牡丹、博古和其他花卉紋飾。該殿的主要特點是構架,大殿構架舉折不高,兩側有側角和坐起,斗拱高大,補間各間朵數不等,有交叉十字形斜拱翼形拱、駝峯等構造,個別斗拱有偷心造,保留了早期的建築風尚,建築特點突出,保持濃厚的金元時期建築風格。 [3] 
玄貞觀 玄貞觀
單檐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了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戧脊。廡殿的內部構架是兩部分,即正身部分和山牆及轉角部分。正身部分構架是構成和支承前後坡屋面的主要骨架,這部分樑架的構造與硬山等建築正身構架基本相同,都是抬梁式,由柱子支承樑架,樑上面搭置桁條,桁條之上釘椽子和望板。山面及轉角部分是構成廡殿建築形式的主要部分。廡殿屋面前後兩坡的桁檁是沿面寬方向排列,山面的桁懍是沿進深的方向排列的,它們與樑架平行,不具備搭置在樑架上的條件,所以山坡要放置順梁。這樣,樑架和斗拱成了整個建築的重頭戲。大殿前後檐柱各六根,前後金柱各4根,山牆正中為支撐龐大的屋架跨度,各立有一根中柱。在四個外檐角梁下,又戧有4根方柱,顯然是以後的修繕中考慮到了四角的承重不得不採取的作法。26根立柱承擔着整個屋架,立柱上是寬厚的闌額及普柏枋,普柏枋上是安裝的斗拱。 [4] 
玄貞觀 玄貞觀
斗拱是柱子與樑架間的承接過度,將上部樑架、屋面荷載傳導到柱子;斗拱在屋檐下向外挑出屋檐,保護牆體、柱子及台明不遭受雨水;縮短梁枋跨度,分散梁枋節點處的剪力作用;斗拱層頗有彈力作為墊層,可以吸收地震縱橫震波的空中網架結構,抗震強;斗拱又很有裝飾性,所以,它又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在建築上的標誌之一。上帝廟是明初建築,但帶有很濃郁的金、元時期建築風格,保留着宋式建築的某些特點。柱頭科斗拱14朵,東西兩面各3朵,前後檐各4朵;平身科斗拱前後明間各2朵,前後次間及兩側進深寬間各1朵,外檐與柱頭科斗拱相同;角科斗拱4朵。 [4] 

玄貞觀文物遺存

玄貞觀
玄貞觀(1張)
玄貞觀殿內部分彩畫間檔較長,畫面線條流暢生動,在全省現存古建築彩畫中屬較早的一組。梁檁上還有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同治四年(1865年)、民國十一年(1922年)等四次修繕題記。 [3] 

玄貞觀歷史文化

玄貞觀 玄貞觀
蓋州上帝廟大殿內原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等,全稱真武蕩魔大帝,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 真武帝君”。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民間信仰尤為普遍。百姓也稱玄武、玄龍,盤古之子,於玉帝退位後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為龍身,中華之祖龍。所以,在全國為他立廟祭祀很多,原遼東各地就有20餘處,蓋州的玄貞觀是最早的。 [4] 
玄貞觀 玄貞觀
“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白武”,歷代皇帝屢有加封。明時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七宿之中有鬥宿,道教重視鬥星崇拜,稱“南鬥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就從南鬥過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壽天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長壽,都要奉祀真武大帝。明代城中供奉“真武大帝”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何況被稱為“箕域”的蓋州城。,
院內原有清雍正四年《重修廟碑》:“上天之尊,星居紫府,位鎮北極,蕩妖驅邪,調元化贊,天功環海內外,隱受其福....”現在碑石磨泐,文字已經看不到了。院內還存有一塊《重修北極宮碑記》碑,是民國時郭春藻撰寫的。
上帝廟殿後,據説原有千佛樓一座,早已傾圮。院內有古槐一株,枝繁葉茂,鬱然蔭遮,風韻清幽。還置有清康熙年間鑄造的鐵鐘和大香爐。廟額上題寫的“真武佛”三字,是乾隆年間的題字。每年六月初六為祭祀日,香煙飄渺,鐘聲吼鳴,市人爭趨,熱鬧非凡。今天已經不存在了。但可以看出上帝廟曾經有過改作寺院的歷史。 [4] 

玄貞觀文物保護

1963年,玄貞觀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1988年1月13日,玄貞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玄貞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遼寧省蓋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永和社區紅旗大街路北。
  •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玄貞觀:從長遼寧省火車站出發,路程大約133.8千米,約需1小時49分鐘。從蓋州市客運站出發,路程大約2.6千米,時間約需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