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秘塔碑

(唐代柳公權創作書法作品)

鎖定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是唐會昌元年 (841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1]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敍大達法師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蹟而告示後人。其結體緊密,筆法鋭利,筋骨外露,陽剛十足,字跡如刀刻一般,且筆畫粗細變化多端,風格特點顯著。 [2]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標誌着“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歷來被作為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3] 
中文名
玄秘塔碑
作    者
柳公權
創作年代
唐會昌元年 (841年)
別    名
大達法師玄秘塔碑
書法類型
楷書
規    格
通高386釐米、寬120釐米
字    數
1302字
現收藏於
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書法內容

《玄秘塔碑》全景圖 《玄秘塔碑》全景圖
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端甫卒。
史館修撰裴休制碑曰:
玄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
於戲!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
天水趙氏世為秦人,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其室。摩其頂曰:必當大弘教法。言訖而滅。
既成人,高顙廣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鍾。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與?
殆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丘,隸安國寺。具威儀於西明寺照律師 [17]  ,稟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師,傳涅槃唯識大義於安國寺素法師,通涅槃大旨於福林寺崟法師 [18]  。復夢梵僧告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會,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將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辨與?
無何謁文殊於清涼,眾聖皆現;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
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悦。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論議。賜紫方袍。歲時錫施,異於他等。復詔侍皇太子於東朝。
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卧起。恩禮特隆。
憲宗皇帝數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由是,天子益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議事。當是時朝廷方削平區夏,縛吳斡蜀,瀦蔡蕩鄆,而天子端拱無事。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於靈山,開法場於秘殿。為人請福,親奉香火。 [19] 
既而刑不殘兵不黷,赤子無愁聲,江海無驚浪。蓋參用真乘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夫將欲顯大不思議之道,輔大有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與?
掌內殿法儀,錄左街僧事,以標表清眾者十一年。講涅槃唯議經論,位處當仁傳授宗乘以開誘道俗,凡一百六十座。運三密於瑜伽,契無生於悉地。日持諸部十餘萬遍。指淨土為息肩之地,嚴金經為報法之恩。前後供施數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窮極雕繪。而方丈匡牀靜慮自得。
貴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俠工賈莫不瞻向。薦金玉以致誠,仰端嚴而禮足,日有千數,不可殫書。而和尚即眾生以觀佛,離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無丘陵,王公輿台,皆以誠接。議者以謂成就常不輕行者,唯和尚而已。
夫將欲駕橫海之大航,拯羣迷於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與?
以開成元年六月一日,向西右脅而滅。當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異香彌鬱。其年七月六日遷於長樂之南原,遺命荼毘,得舍利三百餘粒。方熾而神光月皎,既燼而靈骨珠圓。賜諡大達,塔曰玄秘。俗壽六十七,僧臘四十八。
弟子比丘比丘尼約千餘輩,或講論玄言,或紀綱大寺。修禪秉律,分作人師五十。其徒皆為達者。
於戲!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
承襲弟子自約、義正、正言等,克荷先業,虔守遺風。大懼徽猷有時堙沒,而閤門劉公,法緣最深,道契彌固,亦以為請,願播清塵。休嘗遊其藩,備其事,隨喜讚歎,蓋無愧辭。
銘曰:
賢劫千佛。第四能仁。哀我生靈。出經破塵。
教綱高張。孰辯孰分?有大法師。如從親聞。
經律論藏。戒定慧學。深淺同源。先後相覺。
異宗偏義。孰正孰駁?有大法師。為作霜雹。
趣真則滯。涉俗則流。象狂猿輕。鈎檻莫收。
柅制刀斷。尚生瘡疣。有大法師。絕念而遊。
巨唐啓運。大雄垂教。千載冥符。三乘迭耀。
寵重恩顧。顯闡讃導。有大法師。逢時感召。
空門正闢。法宇方開。崢嶸棟樑。一旦而摧。
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後學。瞻仰徘徊。
會昌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建
刻玉冊官邵建和並弟建初鐫。 [4-5]  [16] 

玄秘塔碑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六月,大達法師——端甫圓寂,享年68歲,葬於長安長樂原之南。他是繼玄奘法師後,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唐憲宗時,因為端甫在佛學界的造詣和聲名,憲宗詔端甫率緇屬迎真骨於靈山,開法場於秘殿,端甫繼玄奘後又一次在長安震動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內殿法儀,標表淨眾長達十年,尤以主講《濕般》、《唯識》等著稱於世。文宗賜諡號“大達”法師。而為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蹟以告示後人,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十二月於長安刻此頌功德碑。此碑為柳公權64歲時所書,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柳公權書丹。 [6] 

玄秘塔碑藝術鑑賞

玄秘塔碑點畫

《玄秘塔碑》在點畫上有兩大顯著特點:
其一,有如截鐵,圭角分明,方折峻整,別具特色。橫輕豎重,短橫較粗壯,長橫格外瘦長,起止交代清楚。豎畫頓挫有力,行筆挺勁舒長。撇畫較鋭利筆勢修長。捺畫粗重,用筆乾淨利落,與撇畫形成鮮明的對比。
其二,點畫多樣,變化豐富,別具一格。以“點”論,就有圓點、方點、短橫點、橫折點諸種;以豎”論,或圓起圓收、或圓起而露鋒盡勢;以“橫”論,大多方起圓收,但多畫重疊之時(如“三”、“寺”等字)必出之以不同形態;以“撇”論,有長長的蘭葉撇,有短促的利劍撇,更有別致的回鋒撇(如“凡”字的左撇)。 [7-8] 

玄秘塔碑結體

局部
局部(3張)
“柳體”的特點為結字中心攢聚收緊,四邊伸展舒張,用筆挺拔,筋骨剛健,有內變外稜之評,世有“顏筋柳骨”之譽,《玄秘塔碑》則最為典型。其結體謹嚴,中宮內斂,四周舒展,寓圓於清剛之內。嚴謹而不失疏朗開闊之勢,儀態沖和,遒勁絕倫。
而且《玄秘塔碑》結體也充滿變化。從完整的碑面情況來看,大多中宮密集、四維開張但也有少數者有意拉開組合部分之間距離(如“以”字就被左右拉開距離)大多取狹長之縱向,但偶爾亦間之以寬博之橫向(如“人”、“之”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的曲直對比(如“紫”袍”等字),或注重一字之中主筆突出(如“中”字之中豎、“史”字之末撇等)等等。 [8] 

玄秘塔碑章法

《玄秘塔碑》全篇佈局嚴謹勁健,章法上行間茂密,精妙高雅。左右基本對稱,右肩稍高,形成左低右高之勢,險中求穩。其字裏行間,充滿了行與留、曲與直、違與和、動與靜、剛與柔、擒與縱、欹與正、虛與實。其勁、其秀,骨強筋健不失膚肉豐潤;其姿、其態,天然巧成不失純正規範。 [9] 

玄秘塔碑名家點評

明代王世貞《弇州山人稿》:“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 [10] 
明代趙崡《石墨鐫華》:“書雖極勁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原出魯公而多疏,此碑是其尤甚者。” [11] 
清代王澍《虛舟題跋》:“《玄秘塔》故是誠懸極矜練之作。” [12] 

玄秘塔碑後世影響

《玄秘塔碑》在整體書風上,柳體法度森嚴,面目又變顏體之肥,而為清勁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種新的書體及其勁媚之美引起了人們對柳體的讚賞,它是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標誌着“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歷來被作為童蒙學書以及其他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3] 

玄秘塔碑歷史傳承

《玄秘塔碑》於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成刻,後於北宋初年被京兆城中好古之士遷入府城孔廟。後呂大忠遷移入“府學之北墉”,與唐《開成石經》、《石台孝經》及諸多唐代名碑一起作為碑林藏石,而得到歷代有識之士的保護。至今仍保存於西安碑林。除宋代年間斷裂以致每個行各損一至二字之外,碑身基本完好。 [13] 
《玄秘塔碑》在清人王昶金石萃編》等有著錄。 [14] 

玄秘塔碑作者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代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其作品有《大唐回元觀鐘樓銘》、《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 [15] 
參考資料
  • 1.    桑楚主編. 國學知識全知道 彩圖白金版[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2.07.第294頁
  • 2.    崔建林主編. 中國書法藝術鑑賞[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7.01.第342頁
  • 3.    金晶著. 圖説中國300幅書法名作[M].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2.01.第184頁
  • 4.    雅風齋主編. 青少年書法入門與提高 玄秘塔碑技法[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06.第14-16頁
  • 5.    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 第4部 第1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2,第8668頁
  • 6.    敏著. 品味書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08.第160頁
  • 7.    王樹海編著. 通賞中國書法[M]. 長春:長春出版社, 2014.01.第67-68頁
  • 8.    潘耀昌主編. 中國美術名作鑑賞辭典[M].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9.08.第323-324頁
  • 9.    唐華撰稿;本社編. 唐楷練習 2[M].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4.12.第20頁
  • 10.    金其楨著. 中國碑文化[M].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2.01.第384頁
  • 11.    陳薛俊怡編著. 中國古代書法[M]. 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2015.01.第124頁
  • 12.    盛文林編著. 書法藝術欣賞[M]. 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4.01.第124頁
  • 13.    西安碑林博物館編. 碑林集刊 總第16輯 2010[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1.02.第315頁
  • 14.    楚默著. 楚默全集 佛教書法史[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4.11.第419頁
  • 15.    王軍平著. 書法[M].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04.第77頁
  • 16.    謝昭然主編.《柳公權楷書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第102頁
  • 17.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編.《中華百部 傳世名帖 釋文》:長城出版社,2004年:第78頁
  • 18.    任繼愈主編;(宋)姚鉉編. 中華傳世文選 唐文粹[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10:655
  • 19.    周紹良主編. 全唐文新編 第4部 第1冊[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0.12.866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