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灘薅秧歌

鎖定
瀘縣玄灘薅秧歌是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伴隨玄灘人民勞動耕作、生產和生活的漫長歲月而產生、傳承發展。是玄灘人民在農耕薅秧時抒發感情的民歌。 [3]  [5] 
玄灘薅秧歌起於明末、盛於清代、衰於民國末期,新中國成立後,玄灘薅秧歌得到恢復。玄灘薅秧歌的唱詞為農人們即興製作,一般為七字四句,部分有情節的唱詞根據需要延伸。 [2-3] 
中文名
玄灘薅秧歌
保護級別
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起源時間
明末

玄灘薅秧歌背景介紹

玄灘薅秧歌起於明末、盛於清代、衰於民國末期,新中國成立後,玄灘薅秧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是稻田裏“飛”出來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玄灘薅秧歌的唱詞為農人們即興製作,一般為七字四句,部分有情節的唱詞根據需要延伸。 [2-3] 
2005年,瀘縣玄灘鎮把每年的端午節確定為玄灘薅秧歌節。成為了玄灘鎮的一張文化名片。 [1]  [4] 

玄灘薅秧歌文化特徵

玄灘薅秧歌的唱詞為農人們即興製作,一般為七字四句,部分有情節的唱詞根據需要延伸。 [2-3] 

玄灘薅秧歌傳承保護

瀘縣玄灘薅秧歌是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