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妙觀

(四川省安嶽縣玄妙觀)

鎖定
玄妙觀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鴛大鎮白羊山麓。距安嶽縣城20公里,鴛大鎮5公里。玄妙觀開創於唐代,是集農業生態景觀與文物保護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中文名
玄妙觀
地    址
四川省資陽市
開創年代
唐代
特    點
道教造像勝地
玄妙觀 玄妙觀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鴛大鎮白羊山麓。距安嶽縣城20公里,鴛大鎮7公里,樂至縣回瀾鎮7公里,樂至縣龍溪鄉6公里,據國道319有3公里。玄妙觀開創於唐代,是集農業生態景觀與文物保護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玄妙觀是我國道教造像勝地,摩崖造像分佈於一蘑菇狀的平頂巨石周圍,前後各長約10米,左右長約6米,高約5米,頂平。四面立壁鑿為造像龕、大小龕窟達79個,石刻造像1293軀,全為唐代的精美雕刻。主要造像有老君釋迦並坐、真人、十二時神、金剛力士、九頭鳥、觀音、勢至等。
玄妙觀以道教造像為主的摩崖造像,規模龐大、內容豐富,不但省內獨有,在全國也屬罕見。不論雕刻的道教造像還是佛教造像,均生動優美,儀態萬千,錯落有致,十分和諧。在79個造像龕窟中,有12個佛、道聯合造像龕。有的正中為道教老君,兩邊刻佛、菩薩站像;有的龕正中為釋迦牟尼和太上老君坐像,左邊則是佛教菩薩,右邊系道教金仙。這為歷史上佛、道互相聯合、滲透、借鑑,提供了確切的佐證,是反映我國晉以後道教與佛教相互滲透、借鑑與聯合這一現象的代表性實物。佈滿各龕壁的觀、閣、樓、台、斗拱、法器、樂器、服飾等都是研究道教發展史和古建築不可多得的歷史實物。特別是眾多的道教金剛力士像,高大與真人相近,踞腳扭腰,富於寫實,形態極為生動、威嚴。仙女、伎樂姿態優美、惟妙惟肖,是研究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珍貴材料。
玄廟觀現存唐碑四通,一塊系唐開元十八年(730)同邑人李玄撰刻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另一塊唐碑高2.4米,寬1.27米碑題為"啓大唐御立集聖山玄妙觀勝境碑",碑文前半部刻道教創始概況及教義傳説,後半部記述從大唐開元六年鑿龕造像至大唐天寶七載(748)丙子八月已亥二日庚子功畢的過程。現存鐫刻年代題記4處,歷代遊人題刻5則。
玄妙觀在造像佈局上獨具匠心,打破了宗教造像儀軌的束縛,針對僅一獨立巨石的特定環境,充分利用一定空間、空隙,因地制宜地刻出不同形象的神像和龍、獅、青牛、神鳥等各種動物,鐫刻錯落有致,十分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顯示了古代匠師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其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時代之久遠,屬全國罕見,閃耀着我國古代藝術寶庫的光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