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冥之境

鎖定
出處
郭象《莊子注》:是以涉有物之域,雖復罔兩,未有不獨化於玄冥之境者也。
基本含義
玄冥之境是魏晉學者郭象在註解《莊子·齊物論》時提出的概念。
中文名
玄冥之境
出    處
郭象《莊子注》
基本含義
郭象提出的概念
時    期
戰國時期
詞語辨析
其實關於玄冥這個概念,早在戰國時期莊子的文章中就已經出現,他在《大宗師》一文中曾説:“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原是以寓言形式假設的一個人名,實際上指一種混沌不分、深不可測的狀態或一種無知無覺、不分是非、不分古今的精神境界。後來魏晉學者郭象《莊子注》中特別重視這個概念,他解釋説:“玄冥者,所以名無而非無”(《莊子·大宗師》注)。意思是説,“玄冥”是指一種“無”的狀態,但尚未超出言表而至於無名、無始。然後他在註解《莊子·齊物論》時進一步提出了“玄冥之境”的概念,説:“是以涉有物之域,雖復罔兩,未有不獨化於玄冥之境者也”。在這裏,玄冥之境是萬物“獨化”的場所和境界,作為“獨化”的場所,“玄冥之境”是“物各自造”、“自化”的場所;作為一種精神境界,“玄冥之境”又是萬物在沒有外界的干預下,通過自為而相因的關係達到的一種理想的和諧境界。所以郭象又説: “卓者,獨化之謂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獨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獨化也。人皆以天為父,故晝夜之變,寒暑之節,猶不敢惡,隨天安之。況乎卓爾獨化,至於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則死生變化,惟命之從也。” “知天人之所為者,皆自然也;則內放其身而外冥於物,與眾玄同,任之而無不至者也。”……《莊子注》中不厭其繁反覆申述的所謂“自然”、“自為”、“自化”、“自性”、“自爾”、“自足”、“自得”、“自當”、“自適”等等,正是要返回到那個“卓爾特立”的個體,使那種“無待而遊”的逍遙夢境在現實人生中得到落實。這樣,他既破除了老子的形而上學,也徹底消解了莊子雖均齊萬物卻仍執於聖凡真俗之分的超越追求,從而把現實和理想融為了一體。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第一冊: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