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獻衷心

鎖定
獻衷心,詞牌名。唐教坊曲有《獻忠心》。敦煌曲子詞有唐人所作《獻忠心》詞三首,其傳寫較完整者,雙調六十九字,平韻。五代詞名《獻衷心》,雙調六十四字或六十九字,平韻,其格律與敦煌曲子詞大同小異。
中文名
獻衷心
概    述
獻衷心,詞牌名
作    者
(唐末五代)顧夐
作者2
唐末五代)歐陽炯
朝    代
唐末五代
典範作品
獻衷心
作者:(唐末五代)顧夐
繡鴛鴦帳暖,畫孔雀屏欹。人悄悄,月明時。想昔年歡笑,恨今日分離。銀釭背,銅漏永,阻佳期。
小爐煙細,虛閣簾垂。幾多心事,暗地思惟。被嬌娥牽役,魂夢如痴。金閨裏,山枕上,始應知。
獻衷心
作者:(唐末五代)歐陽炯
見花好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樓深閣,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恨不如雙燕,飛舞簾籠。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 [1-2] 
賞析:
歐陽炯詞自以《南鄉子》為第一,其次便要數寫戀情的了。前人曾説在這方面他上承温庭筠,下啓柳永。歐詞四十餘首寫男女之情的佔了大半部分。其中也有寫得真摯可人的,如這一首《獻衷心》。詞寫深深之戀,頗有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的韻味。
“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這首詞,開頭四句是説,看那春花鮮豔,竟開着笑迎春風,晚妝後的雙臉,像花兒一樣的粉紅。
作者表現這種纏綿悱惻之情,出以含蓄之筆,構思跳躍性較大,是其特徵。起首超忽而來,毫端神妙,不可思議。這四句句無難字,字無僻義,寫的是女子貌美如花,其超忽處在忽見春花,忽生聯想,輕靈自然,比喻而兼有起興作用。需要思考的是誰在見?誰在想?如果是女子,跡近自誇,讀來不免減色,所以突兀而起的一句的主語因該是作為男子的抒情詩主人公。他在無邊的春色中看見在東風裏搖曳而色澤豔麗的花,就好像又一次目睹了自己所愛的女子晚妝後的容顏。
“閉小樓深閣,春景重重。”這兩句是説,緊閉了小樓深閣,躲開那春景重重。
可惜一見之後,她孤處深閨,連春光(春景)也難以照射進去。他想象她和自己一樣別後不能重逢,一定十分痛苦。
“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上片的後三句是説,偏是十五的明月,不憐人離恨別情,又把多情的月光,灑進繡簾窗欞。
農曆十五日夜,月亮圓了,清輝在地,按常情正是令人賞心悦目之際,可她卻偏有幽恨呵。這樣連用三個三字句便把女子月圓人不圓的悲感和夜不成眠的苦況含蓄的寫出來了,堪稱神妙之筆。
如果説上片是寫詞人眼中、心中的女子,那麼下片則是寫詞人自己的“偏有恨”和熱望獲得幸福生活之情了。
“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下片前三句是説,情思總是難斷,信裏也訴過衷情,如今衣上還印滿着,淚跡斑斑的檀紅。
從上片的描寫來看,詞人確實是綿綿相思,不能自己。他雖然“信曾通”,但卻無緣相見,一個“曾”字寫出了時間之久,失望之大。“滿衣猶自染檀紅”是睹物傷懷,回憶往事。唐五代婦女塗口唇或暈眉喜用檀。湯顯祖評此詞專論檀紅説:“畫家七十二色中有檀色,淺赭所合,婦女暈眉色似之。唐人詩詞慣喜用此。”(湯評《花間集》)歐陽炯這句是説,當日相晤,女子啼哭時檀紅染上了自己的衣服,而今卻只能空對啼痕了。
“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櫳。”這兩句是説,恨不如雙飛的春燕,能自由在你屋前飛行。
想到這裏,他羨慕起自由自在任意飛翔的雙燕了。
“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末三句是説,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柳的殘絮已經飄盡,柳條掛滿沉重的綠葉,無力再飛花傳情。
最後三句以景語作結。把時光的流逝寫得愈具體,愈能強化相思之情,也能給人以更多的回味。
附錄《獻衷心》歐陽炯
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樓深閣,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櫳。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
譯文
看那春花鮮豔,競開着笑迎春風,晚妝後的雙臉,像花兒一樣的粉紅。緊閉了小樓深閣,躲開那春景重重。偏是十五的明月,不憐人離恨別情,又把多情的月光,灑進繡簾窗欞。
情思總是難斷,信裏也訴過衷情,如今衣上還印滿着,淚跡斑斑的檀紅。恨不如雙飛的春燕,能自由在你屋前飛行。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柳的殘絮已飄盡,柳條掛滿沉重的綠葉,無力再飛花傳情。
註釋三五夜:十五之夜,即月圓之夜。
檀(tán):淺絳色。
簾櫳(lóng):窗簾與窗牖。
欲暮:即將逝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