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獻場糕

鎖定
獻場糕是陝西延安地區勞動人民秋收軋場時開場的一種古老的傳統習俗。在開場時,由送飯的婆姨把當地富有地方風味的食品——油糕送上場來,因而稱“獻場糕”。
中文名
獻場糕
別    名
油糕
主要原料
小米

目錄

獻場糕簡介

但是這種獻場糕並不是普通的飯食,在食用這種糕前,要先在場上騰出一塊地方,擺上其它吃食,在谷堆前插上香,燒黃表紙,放鞭炮祭五穀神。然後,還要把這種糕往天上扔一塊,往地下扔一塊,這是延安人的古老習慣.認為在山野吃飯,總得請天地與人共同享用這種精美的食品。祭天祭地後人們才能正式開始吃。吃完獻場糕後,開始撒場,當撒場到一定時候,會有一羣小孩突然擁進穀場,盯着越來越大的谷堆,正當人疑惑不解時,谷堆上會突然蹦出一隻小蛤蟆來。孩子們一哄而上.“我的”“我先看見的”。他們爭吵着、追逐着不斷蹦出的小玩意兒,這是祭場儀式的繼續,叫搶糕蛤蟆。事前,家人把素糕捏成一個個小蛤蟆,堆在穀子堆裏,揚場時再讓孩子們來搶,圖個吉利,希望生活就象蛤蟆那樣一直往上蹦。孩子們搶着糕蛤蟆時,並不吃,而大都拴在前胸的紐釦眼裏。“獻場糕”包含了許多與農事生產有關的祭祀內容:民間的五穀神,即古代的稷神,它既是天地神,同時又是各類作物的綜合神。
人們在過去自然經濟條件下,相信“稷降以百穀”之説,祈求天地庇佑,便成為一種古老的祀俗,這種祭天祭地的習俗,反映着天地賜予豐收的原始認識與思想。所以,豐收時刻,首先應對天地表示祭祀。延安人民把它長期保持下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古代祭社稷神的思想。

獻場糕製作

延安的獻場糕製作極為簡單,多用軟小米做原料。製作程序是:先把軟米放進温水裏浸泡幾個小時,笊籬撈出濾幹水,再上碾子壓成面.蒸糕時,撒一層面蒸一會兒,等這一層熟透了,再撒一層面,直到把面撒完.最後,把蒸好的糕放在案上,手蘸水揉勻,這種糕叫素糕。素糕為方便食品,吃時放在碗裏,用勺壓一個窩,澆上蜂蜜.現在,延安已經很少有人吃素糕了,人們嫌它味道寡淡,大多數人家把素糕加工成油糕吃。

獻場糕吃法

油糕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把素糕切成片,用油炸得焦黃,另一種是吃油糕角。油糕角是用素糕做坯子,裏邊用豆腐、白菜當餡,然後下油鍋炸.這種糕吃來十分可口,別有風味,在延安已經成了一種名貴的風味小吃。另外,油糕還有其它的吃祛.比如延安以北的老鄉,吃油糕時還要放上豬油,羊油,再加一勺蜂蜜,更別有一種味道。
吃獻場糕時,主人總會勸客人多吃點,認為“今年吃得越多,明年的糧食就打得越多。獻場糕,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