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曲獻仙音

(詞牌名)

鎖定
法曲獻仙音,詞牌名,又名“獻仙音”“法曲第二”“越女鏡心”。以周邦彥《法曲獻仙音·蟬咽涼柯》為正體,雙調九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三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雙調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周密法曲獻仙音·吊雪香亭梅》等。
詞牌名
法曲獻仙音
別    名
獻仙音
法曲第二
越女鏡心
字    數
八十七、九十一、九十二
始興年代
宋代
流行年代
宋代
代表作品
《法曲獻仙音·吊雪香亭梅》等

法曲獻仙音詞牌沿革

法曲源於南朝梁武帝時的法樂,起於隋而盛於唐,為唐代主要樂種之一。唐法曲以清樂為本,又含道曲和佛曲,更摻雜少部分外族音樂。唐明皇李隆基酷愛法曲。據唐張讀《宣室志·十仙子》記載,明皇曾夢見十多個仙子,駕着祥雲下到庭院裏站成一排,各自拿着樂器演奏,獻仙音《紫雲曲》。樂曲清越優美,宛如仙府裏的聲音。第二天,宰相姚崇宋璨奏事,明皇也聽不進去,默默回想昨夜所聽音樂的旋律。後此曲傳人樂府,稱《法曲獻仙音》。調名本意即以法曲的形式演奏仙人所奉獻的美妙音樂。《詞譜》卷二十二:“陳暘樂書》雲:‘法曲興於唐,其聲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鐃鈸鐘磬之音,獻仙音其一也。’又云‘聖朝法曲樂器,有琵琶、五絃箏、箜篌、笙、笛、礴篥、方響、拍板。其曲所存,不過道調《望瀛》、小石《獻仙音》而已,其餘皆不復見矣。’《樂章集》注小石調,姜夔詞注大石調,周密詞名《獻仙音》,姜夔詞名《越女鏡心》。按唐張籍朱慶餘詩有‘越女新妝出鏡心’句,姜詞調名本此。”《填詞名解》卷三:“《法曲獻仙音》,小石調曲也。宋春秋聖節三大宴。第十七奏鼓吹,或用法曲,或用龜茲法曲部。其曲有二:一日道調宮《望瀛》;一日小石調《獻仙音》。樂用琵琶、箜篌、五絃、方響等器。或雲《獻仙音》即唐《霓裳》這遺聲。先舒案:唐樂府自作兩曲,而《夢溪筆談》亦謂《霓裳》道調,《法曲獻仙音》乃小石調,恐緣俱隸法曲,遂誤以為遺聲耳。楊慎詞品》雲:‘《法曲獻仙音》,唐有此曲。即《望江南》也。但《法曲》三疊,《望江南》兩疊。南宋紹興中,杭都酒肆有道人攜烏衣椎結女子,買斗酒獨飲,女子歌以侑之,凡九闋,非人世語。有道士聞之,驚雲:此赤城韓夫人所裂,水府蔡真君《法駕導引》也。烏衣女子,蓋龍雲。’先舒案:其詞調與《憶江南》不異,特首三字則重唱一句,是要即《憶江南》歌法之變,好事者遂神之而異其名耳。至吳君特、周邦彥多有《法曲獻仙音》詞長調,至九十二字,雖未知與大宴第十七所奏樂曲果同,要去《望江南》遠矣。況《獻仙音》本小石調,而《望江南》自唐歷宋,俱屬南宮,後入大石。且《望江南》故不入法曲,寧得在唐時便同為一曲邪?蓋楊以龍女所唱,當是仙音,而宋樂有<導引》,乃法駕奏嚴之曲。又龍女詞即《憶江南》,《憶江南》又為《望江南》之單遍,遂誤五名為一耳。予總辯之:《憶江南》,單調之《望江南》也;《法駕導引》,疊句之《憶江南》也,與宋《導引》及唐宋《法曲獻仙音》了無相預也。至於赤城所裂,與《憶江南》同調而異名。唐人《獻仙音》與宋人《獻仙音》,則同名而異調,不得而溷之也。楊又謂:白樂天嘗改《法曲獻仙音》為《憶江南》,尤無説,此調萌芽幹六朝,定譜於李太尉,源流可核,甯始香山邪?” [1-2] 
此調為北宋新聲,柳永詞為創調之作,仍屬小石調,九十一字體,但與周邦彥詞之字句多有差異。周邦彥詞為正體,在南宋較為通行。張炎詞題為《席上聽琵琶有感》,出於周邦彥體。此調為換頭曲,前段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為主,調勢平緩;後段句式富於變化,其中有三個上三下四句法之七字句,另有三、五、六、九等句,音韻較為典雅優美。張炎詞在諸作中是寫得最流美的,最能體現此調特色。姜夔詞自注:“俗名大石調,黃鐘商。”其詞甚為騷雅:“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處。樹隔離宮,水平馳道,湖山盡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聲帶愁去。屢回顧。過秋風、未成歸計,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喚起淡妝人,問逋仙、今在何許。象筆鸞箋,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雨。”王沂孫於宋亡後作的《聚景亭梅次草窗韻》,意象奇幻,語意含藴,而藝術尤精美。其詞雲:“層綠峨峨,纖瓊皎皎,倒壓波痕清淺。過眼年華,動人幽意,相逢幾番春換。記喚酒尋芳處,盈盈褪妝晚。已消暗。況淒涼近來離思,應忘卻、明月夜深歸輦。荏苒一枝春,恨東風、人似天遠。縱有殘花,灑征衣、鉛淚都滿。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凡長調的寫作,特別注意整體結構佈局。張炎《詞源》卷下:“作慢詞(長調)看是甚題目。先擇曲名,然後命意。命意既了,思量頭如何起,尾如何結。方始選韻,而後述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若整體構思欠考慮,其詞很可能出現拼湊與散緩之失。 [3] 

法曲獻仙音格律説明

正體,雙調九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以周邦彥《法曲獻仙音·蟬咽涼柯》為代表。大石調《獻仙音》詞以此詞及姜詞二首為正體,若李詞之句讀小異,乃變格也。 前段起句,吳文英詞“落葉霞翻”,“落”字仄聲。第二句,王沂孫詞“纖瓊皎皎”,“纖”字平聲,上“皎”字仄聲。第四句,張炎詞“篝密籠香”,“篝”字平聲。第六句,張詞“此景真疑舒嘯”,“此”字、“景”字俱仄聲,“真”字平聲。後段第三句,陳允平詞“心期誤、歸計欲成又阻”,“期”字平聲。第五句,張詞“小憐隔水曾見”,“小”字仄聲。第七句,張詞“漫贏得、情緒難剪”,“得”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姜詞、李彭老詞。若姜詞前段第六句“湖山盡入尊俎”,“入”字入聲,此以入代平,不注可仄。吳詞前段結句“那能語恩怨”,“那”字平聲,亦不注可仄。
變體一,雙調九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九句六仄韻。以姜夔《越女鏡心·別席毛瑩》為代表。此與周詞同,惟後段第二句押韻異。
變體二,雙調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三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以姜夔《法曲獻仙音·虛閣籠寒》為代表。此亦與周詞同,惟前段第七句不押韻異。
變體三,雙調九十二字,前段八句三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以李彭老《法曲獻仙音·雲木槎枒》為代表。此亦周詞體,惟後段第三句攤破上三下六句法作五字一句、四字一句異。 按此詞後段第三句句讀既異,其平仄亦不同。
變體四,雙調九十一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以柳永《法曲獻仙音·小石調》為代表。小石調《獻仙音》詞以此詞為正體,句讀與周詞迥別。若“青翼傳情”詞之減字,或名《法曲第二》,想亦小石調之變體耳。
變體五,雙調八十七字,前後段各八句、四仄韻。以柳永《法曲第二·青翼傳情》為代表。此詞《樂章集》不載,見《花草粹編》。前段第一、二、三句與周、姜詞同,第四句以下則與“追想秦樓”詞同,惟後段第五句減二字,結句減二字。 [4] 

法曲獻仙音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法曲獻仙音·蟬咽涼柯》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中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中中平平。仄中仄平平,平平仄平
蟬咽涼柯,燕飛塵幕,漏閣籤聲時。倦脱綸巾,困便湘竹,桐陰半侵庭。向抱影凝情,時聞打窗聲。
仄平,仄平平、仄平中仄,平中仄、平仄仄平中。中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中平。中仄平平,仄平中、中中中。仄中平中仄,仄仄中平平
耿無,嘆文園、近來多病,情緒懶、尊酒易成間。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翠幕深中,對徽容、空在紈。待花前月下,見了不教歸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越女鏡心·別席毛瑩》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風竹吹香,水楓鳴綠,睡覺涼生金。鏡底同心,枕前又玉,相看轉傷幽。傍綺閣、輕陰。飛來鑑湖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近重,燎銀篝、暗燻溽。羅扇小、空寫數行怨。纖手結芳蘭,且休歌、九辨懷。故國多情,對溪山、都是離。但一川煙葦,恨滿西陵歸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法曲獻仙音·虛閣籠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樹隔離宮,水平馳道,湖山盡入尊。奈楚客、淹留久,砧聲帶愁
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屢回,過秋風、未成歸計,誰念我、重見冷楓紅。喚起淡妝人,問逋仙、今在何?象筆鸞箋,甚而今、不道秀。怕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法曲獻仙音·雲木槎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雲木槎枒,水葓搖落,瘦影半臨清。翠羽迷空,粉容羞曉,年華柱弦頻。甚何遜、風流在,相逢共寒
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總依,念當時、看花遊冶,曾錦纜移舟,寶箏隨。池苑鎖荒涼,嗟事逐、鴻飛天。香徑無人,任蒼蘚黃塵自滿。聽鴉啼春寂,暗雨瀟瀟吹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法曲獻仙音·小石調》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追想秦樓心事,當年便約,于飛比。悔恨臨岐處,正攜手、翻成雲雨離。念倚玉偎香,前事頓輕。慣憐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饒心性,正厭厭多病,柳腰花態嬌無。早是乍清減,別後忍教愁。記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將。遇佳境、臨風對月,事須時恁相
變體五
格律對照例詞:《法曲第二·青翼傳情》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青翼傳情,香徑偷期,自覺當年草。未省同衾枕,便輕許相將,平生歡。怎生向、人間好事到頭。漫悔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細追思,恨從前容易,致得恩愛成煩。心下事、千種盡憑音。以此縈牽,等伊來、自家向。洎相見、喜歡存問,又還忘 [4] 
(説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法曲獻仙音典範詞作

參考資料
  • 1.    潘天寧.詞調名稱集釋: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4
  • 2.    潘慎,秋楓總編.中華詞律辭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96-97
  • 3.    謝桃坊.唐宋詞譜粹: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116-117
  • 4.    詞牌法曲獻仙音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