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獵魂者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鎖定
《獵魂者:威廉·詹姆斯及對死後靈魂科學實證的探索》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黛布拉·布魯姆。
中文名
《獵魂者:威廉·詹姆斯及對死後靈魂科學實證的探索》
別    名
獵魂者
作    者
黛布拉·布魯姆
出版時間
2008年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頁    數
292 頁
ISBN
9787020067886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獵魂者內容簡介

獵魂者 獵魂者
19世紀末。一個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當時學者中傑出的博士和科學家,威廉·詹姆斯突然宣稱他相信靈魂,並且斷然開始了他一生的追尋——尋找靈魂的科學證據。他的這一舉動非常出乎廣大公眾和專業人士的意料。詹姆斯遇見了當時另外兩個才華卓越並具有特異功能的思想家——理查德·哈格森,這三個人就形成了美國通靈研究所的核心。
自從研究所成立那天起,像詹姆斯和他的同事們這般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們就一直積極努力地全身心投入於尋找生命以外的證據。詹姆斯和他的那幫夥伴們不惜犧牲自己的聲譽、事業,甚至有些喪失理智地去探尋迄今最為特殊的心理學難題,這樣的探尋使得追隨者不得不面對科學的極限。

獵魂者圖書目錄

《獵魂者:威廉·詹姆斯及對死後靈魂科學實證的探索》
序幕 橋上的女人
第一章 夜界
第二章 勇者無畏故不信
第三章 靈學的光明與黑暗
第四章 玄學與玄衣
第五章 無窮盡的理性
第六章 踏入此門的人
第七章 心理學原理
第八章 初見幽明體外質
第九章 靈魂存放地
第十章 死亡預言
第十一章 不為人知的力量
第十二章 鬼故事

獵魂者作者簡介

黛布拉·布魯姆,出生於一九五四年,資料科學新聞記者,全美科學作家協會會長。一九九二年因關於靈長類實驗與倫理議題的報道而獲普利策獎,接着由此主題著寫了《猴子的戰爭》(The Monkey Wars)一書。他的《性別的大腦差異》(Sex on the Brain)入選《紐約時報》優秀圖書,《愛在暴力公園》(Love At Good Park)獲《出版家週刊》最佳圖書獎。

獵魂者圖書序言

沒有人看到那女孩的死。時候還嫌太早,晨曦不過微微照暖天際邊沿,尚且是黎明前的黑暗。夜霜依舊封凍在大地上,泛出鬼魅般銀色的暗光。那是十月深秋的一個早上,當十六歲女孩貝莎·修斯走出門、邁入這番寧謐天地時,差不多是六點鐘。她的父母和姐姐仍在新罕布什爾州恩菲爾德鎮的小屋中安睡。
後來,一些村裏人--比如早起幹活的鐵匠老婆--回想起來,曾見到那女孩走過,還繫着帽子。那身形看來非常眼熟,因為她總是這樣快步走去工廠幹活。鐵匠老婆看到她轉向了湖邊。在結霜的土路上,她留下了一排足跡,但太陽越爬越高、照得越來越暖,那足跡也就消失無蹤了。
那孩子始終沒有回家,她的父母先是想不通。接着,有點擔心。漸漸的,隨着天空逐漸放亮、清晨完全鋪開,他們可急瘋了。他們呼喊着她的名字,沿着空蕩蕩的土路一路找到靜悄悄的湖岸邊。顯然是出了什麼事兒,等到事態越來越確定,他們的好友和鄰居都幫忙找起來。到這天夜裏,已有一百五十多人加入了搜尋隊,也越來越聲嘶力竭地呼喊,焦急地在空無一人的灌木叢中、田野中搜索,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平靜的湖面。
土路通向古老的搖搖橋,那橋僅由木板連接而成,沒有扶欄,只是穿越瑪斯卡瑪湖的一條簡徑而已。這片湖不算太寬,但比較長,靠近湖畔的湖水呈清澈的金色,湖中央水深處則顯得暗些,彷彿一塊瑪瑙鑲嵌在光溜溜的石山中央。可是搖搖橋四周的湖水卻顯得混濁,沿着木橋墩生長的水草如今扭結成團,沉到十八英尺深的黑洞洞的水下。搜尋者們沒有找到女孩的蹤影,樹叢裏沒有,清可見底的淺灘裏沒有,橋下深水裏也沒有,微漾閃爍的水面只映照出眾人憂心忡忡的臉龐,好像一面黑色的鏡子。

獵魂者編輯推薦

靈魂是否存在?科學家也許如你我一樣困惑?
普利策獎得主解密有關這一謎題的科學研究。
普利策新聞獎的獲得者德博拉·布拉姆應用她特別的敍述技巧和科學洞察力揭示了科學與宗教間的敍述關係。現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一個神奇世界,就如同當時對於詹姆斯他們一樣,是塊令人着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