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

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独角兽公司(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一般指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Unicorn company)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险投资业的术语,通常指那些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创业公司,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不仅是优质和市场潜力无限的绩优股,而且商业模式很难被复制 [5],广泛分布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消费、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22],最初是美国牛仔风投(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兼风险投资家李艾琳(Aileen Lee)在2013年提出的。 [4] [20-21]
自2013年以来,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 [22]。2016年—2023年3月1日,全球共诞生1500多家独角兽企业 [21]。2017年12月,《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约3万亿;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排名前三 [4] [22]2022年,新晋企业393家 [22]。《GEI 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1201家。 [22]。截至2024年底,中国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 [44]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 [24]截至2025年,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47]
独角兽企业代表新经济业态,引领着社会创新 [4],能够开展颠覆性创新和引领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创业精神和创新力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中文名
独角兽企业
外文名
Unicorn company
定    义
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5] [20]
提出时间
2013年
提出者
艾琳·李(Aileen Lee) [29]
基本特征
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具备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等 [28]

基本概念

播报
编辑
独角兽是一种神话传说中象征吉祥的虚构生物,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高贵、高傲和纯洁。 [4] [20]独角兽企业指成充体腿立时间不超过10年、而估值却超过10亿删嚷寒美元的创业型公司。 [5] [20]公司兵拜还要具备行业朝阳、增长速度较快等特征少拒。它们往往拥有独有核心技术或颠覆性商业模式;有天使投资经历,也有多轮创投投资经历;是某一个行业的细分领域的恋腊拘晚龙头,其中部分公司最终成为颂柜挨某一新兴领域的霸主。 [4]
按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版《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的标准统计,独角兽企业需具备三个条件:成立年限不超过10年;获得过专业机构的私募融资,且尚未上市;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累计融资额超过(含)5000万美元。 [30]臭迁担罪喇悼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概念提出

2013年11月,美国投资人艾琳·李(Aileen Lee)发布了《欢迎加入独角兽俱乐部:从十亿级别公司身上学习创业》,报告将在私募和公开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作为一个类别单独提出,并将其命名为“独角兽企业”。“独角兽”概念提出后,迅速得到了科技界和投资界的认可,相继有包括TechCrunch、CB Insights、Fortune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公布了自己的“独角兽”榜单。 [29]

持续发展

2016年,Fortune、CB Insights、TechCrunch、Visual Capitalist四大榜单共涉及252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美国拥有“独角兽”企业最多,达到137家;中国拥有“独角兽”企业63家,位居第二。 [29]
2019年1月2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此次上榜的186家独角兽企业整体估值总计超5万亿人民币,北京是占据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合计有79家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2.5%;上海杭州分列二三,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2家和18家;深圳以15家位列第四。榜单结合资本市场独角兽定义筛选出有外部融资且估值超十亿美金的优秀企业,数据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 [9]
2019年12月10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2019中国华南新经济行业准独角兽榜单》,旨在寻找最有可能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公司。华南地区准独角兽共计28家,雷鸟科技喜茶全棉时代百果园等企业上榜。 [1]
2020年6月1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Hurun China Mountain Goats 2020),旨在寻找成立于2000年之后、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金估值的中国高成长性企业 [2]截至2020年6月末,全球“独角兽”企业有475家,其中中国有122家。 [6]
2020年11月12日,福布斯正式发布《2020福布斯中国高增长瞪羚企业榜》。该榜单聚焦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旨在寻找未来三到五年内最有可能达到10亿美金估值,成为独角兽的高成长企业。凭借高速增长的业绩和领先行业的创新能力雷鸟科技入选榜单。 [3]
2023年6月26日,欧冶半导体获评为2023年度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 [10]
2023年9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11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支持独角兽企业加快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对申请登陆北交所的独角兽企业,实施专人对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11]
2023年9月22日, 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发布《2023年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百强榜》。本次榜单的前十名分别是:抖音集团、蚂蚁集团、SHEIN、京东数科、菜鸟网络、大疆、腾龙数据、小红书、微众银行、广汽埃安。上榜的企业有企业服务、先进制造、电子商务、汽车交通、物流等12个领域。从地区分布来看,上榜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来自北京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是32%;上海有20家企业上榜,位居第二;广东占比17%,位列第三。 [12]
2023年11月23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市值超10亿美元的数字贸易企业已超200家。在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中,中国企业已达到227家,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 [13]
2023年12月26日,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消息,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14家,近五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数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这些企业总估值5215亿美元,超级独角兽企业(估值过百亿美元)5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60%以上。 [14]

发展现状

2024年4月28日,中关村论坛——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 [15]。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北京以114家居内地城市第一,其后分别为上海63家、深圳32家、广州21家、杭州19家。从独角兽企业所属领域来看,北京企业主要布局大模型、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赛道,上海企业在医药健康、汽车领域保有优势,深圳企业则在“制造+、跨境+”方面特色明显。 [45]
2024年6月 [17],在2024中国(重庆)独角兽企业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公司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375家。 [16]
截至2024年7月底,根据瞪羚云数据库的统计,我国瞪羚企业数量超过35000家,涉92个行业大类,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和山东,主要覆盖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 [18]
2024年10月24日,在“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重磅发布《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2024发布,共有78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入选榜单,其中江苏有181家。 [19]
2024年11月,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北京隐形独角兽企业信息科技院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大会还召开了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工程发布会,举行了中国企业家“一带一路”商务考察团启动仪式和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工程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暨创业伯乐科创企业赋能平台发布仪式。《报告》显示,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企业分布在24个省区。其中,隐形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安徽、湖北、福建。前十省份共有475家隐形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为95%;估值合计为20272.13亿元,估值占比为95.04%。 [25]
截至2024年底,中国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 [44]
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24]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数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46]
2025年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显示,北京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数量和估值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仅次于美国,企业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48]
2020-2024年,数字产品制造业独角兽数量占比由20%提升至38%,数字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 [49]

基本特征

播报
编辑

创新形态

按创新形态来看,独角兽企业的特征主要可以分为平台生态型和技术驱动型。 [26]
  • 平台生态型
平台生态型主要基于互联网来搭建平台,不直接接触实体经济,类似第三方为实体企业和消费者搭构链接桥梁。主要企业有优步(Uber)、Lyft、美团、大众点评集团等。平台生态型企业核心思想是依靠平台来“共享”。例如,美团和大众点评在移动端智慧餐饮的实力毋庸置疑。2017年,美团交易额超3600亿元,占市场份额超85%,移动端交易额占比95%左右。有了高比例的市场份额,美团以现有流量用户为基础,布局其他行业也更为迅速便捷。 [26]
  • 技术驱动型
技术驱动型主要是以高科技为主要推动力,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代表企业多为高新制造业。这些企业大多能够持续创新且具有自然垄断特征,重点在于带来区别化。如特斯拉进行了宇宙空间技术探索,把企业技术壁垒进一步拉高。扩展发展空间高新技术带来区别于其他传统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技术驱动型企业发展快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26]
除此之外,这些“独角兽”大多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甚至改变运作方式。从使用感官来说,这些企业都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同于传统或者认知的使用方式。这些创新的使用方式,均让消费者有深刻印象,然后无论出于功效还是兴趣,支持消费者使用下去。 [26]

关键要素

  • 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企业家精神
独角兽企业比一般的科创型企业成长更迅速、技术更先进,也更难以驾驭,因而独角兽企业的企业家除了具备通常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内涵之外,还往往具有某些异质性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超凡的想象、宏大的格局和钢铁般的意志等。 [28]
  • 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新原理、新组合和新应用而开辟的全新技术轨道,它导致传统产业归零或价值网络重组,并决定性地影响社会技术体系的升级跃迁。颠覆性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线性持续性创新的模式。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滕森认为,颠覆性技术往往从低端或边缘市场切入,以简单、方便、便宜为初始阶段特征,随着性能与功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取代已有技术,开辟出新的市场,形成新的价值体系。颠覆性技术可以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公司的商业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独角兽企业拥有独一无二、别具一格的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改变或者彻底取代现有的技术,对整个行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甚至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28]
  • 具备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
前沿技术与优秀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够让一个企业创造奇迹。独角兽企业大都清晰地界定了客户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能够深刻认识到商业模式就是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交易结构,因而独角兽的商业模式具有很难被竞争者模仿的特征,并以此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 [28]
  • 战略与品牌高度协同
战略与品牌的协同程度是区分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独角兽企业需要在初创的短期内获得巨大的成功,其战略与品牌的协同程度是超过一般企业的,这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统筹,还要实施积极的品牌推广,而且品牌推广要和公司战略高度匹配、高度协同,这是独角兽企业的一大特质。他们对战略和品牌的认知和理解远超过其他同龄公司,表现出早熟和超前,也是科技创新企业中战略与品牌协同程度最高的群体。实际上,战略与品牌是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对内,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是战略;对外,展示企业形象和对客户承诺的是品牌。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做到让其客户感知到的品牌形象隐含了企业的战略意图。 [28]
  • 采用虚拟组织运行机制
独角兽企业大都采用了虚拟组织的运行机制。独角兽企业不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企业,他们是虚拟组织,把核心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其他相关业务交由合作伙伴完成。独角兽企业只专注于自己最有竞争力的业务,通过集成虚拟组织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客户实现共赢的目标,以便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更大获胜机会。独角兽企业是资源的整合者,他们反应敏捷、善于高举高打、实现迅速成长。独角兽企业常用的虚拟组织机制包括外包、合作协议、战略联盟、特许经营、合资企业、虚拟销售网络等,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及约束条件,采用这些组织机制中的一种或几种。 [28]
  • 持续实现资本赋能
在独角兽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资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独角兽企业正是有了资本的加持与助力,才能获得快速成长所必备的各种资源,从技术研发到人力资源的配备到厂房的建设,都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高投入和高风险决定了独角兽企业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成长,在此过程中企业通常会经过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A+轮、B轮、C轮、Pre-IPO轮等多轮次的融资。资本的支持是科技创新企业从初创公司跨越成为瞪羚企业、隐形独角兽、独角兽,进而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要素。颠覆性技术是对于现有主流技术的一种强大的破坏性力量,能够取代现有技术,改变游戏规则,重塑商业模式,重整市场秩序,这表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难度更高、创新投入更大,因而获得颠覆性技术既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也要发挥政府在促进高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和完善的融资体系形成中的积极作用,善于用资本的力量促进人才的集聚和科技的创新。 [28]
  • 借助市场容量大的优势
市场容量是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外部关键要素之一。只有在市场容量大的国家,符合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的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中,中国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市场容量是一个关键要素。 [28]
  • 依托良好的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是科创企业成长的另一个外部关键要素。创新生态是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系统要素载体的复杂网络结构,通过组织间的网络协作,深入整合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因子有效汇聚和各个主体的价值实现。独角兽企业最核心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颠覆性技术,所生产的产品不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可以说,颠覆性技术创新就是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关键,是独角兽企业成长壮大的前提条件。因此,良好、宽松的技术创新环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以及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将有助于独角兽企业实现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并促进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和培育。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要良好、宽松的生态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进行创新,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都是无法预知的。如何为企业营造一个适合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以知识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科学的分类评价机制、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合理的企业试错成本等等,都是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的必备元素,有利于独角兽企业发展的生存空间。 [28]

认定标准

播报
编辑

中国标准

按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版《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独角兽类企业可分为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超级独角兽企业、种子独角兽企业。 [32]
  • 基本要求
独角兽类企业需满足高成长企业的基本要求。高成长企业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拥有事实行为的经营活动;b)守法经营,最近四年内经营活动没有重大违法记录、重大安全事故等,无重大社会不良影响事件,未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c)属于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符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四新领域企业;d)属于创新创业企业,不属于企业集团和外资企业的生产基地、销售公司、贸易公司、投资公司。 [32]
  • 发展潜力指标
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a)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
b)获得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c)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且达到该估值时累计融资额达到5000万美元。
注1:对企业成立时间的说明:如遴选2020年度独角兽企业,则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是指成立时间不早于2010年;
注2: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可以通过融资金额/占股比例得出,下同;
注3:获得人民币融资的企业,估值按照签订投资协议时的汇率折算成美元,下同。 [32]
潜在独角兽企业
潜在独角兽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a)成立时间10年之内;
b)获得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c)成立5年之内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不小于1亿美元,且达到该估值时累计融资额达到500万美元; 成立5年-9年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不小于5亿美元,且达到该估值时累计融资额达到2500万美元;
注1:若遴选2020年潜在独角兽企业,则成立5年之内是指成立时间不早于2016年,成立5年-9年是指成立时间在2011年(含)-2015年(含); [32]
超级独角兽企业
超级独角兽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a)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
b)获得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c)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00亿美元,且达到该估值时累计融资额达到5亿美元。 [32]
种子独角兽企业
种子独角兽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a)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
b)获得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c)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元人民币,且达到该估值时累计融资额达到500万人民币。
注1:若遴选2020年潜在独角兽企业,则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是指成立时间不早于2015年。 [32]

世界标准

“独角兽”概念提出后,相继有包括 TechCrunch、CB Insights、 Digi-Capital、华尔街日报、财富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公布了自己的独角兽榜单。各榜单标准相对比较类似,均有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限制,其中,两家榜单要求是初创企业,一家榜单明确要求创办不超过十年。 [33]

相关案例

播报
编辑
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成立于2012年3月。 [43]其全球化布局起步于2015年。技术出海是字节跳动全球化发展的核心战略;人工智能技术是字节跳动在全球市场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 [42]2024年4月,字节跳动以1.56万亿元的估值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独角兽。 [41]
赫基国际集团
赫基国际集团的创始人徐宇1999年创立时尚品牌ochirly(欧时力),随后又陆续创建了Five Plus、TRENDIANO、COVEN GARDEN等品牌。2012年,赫基国际集团获得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基金“L Capital 亚洲”约2亿美元的投资,成为中国本土的独角兽企业。同年,赫基国际集团收购意大利时尚集团SIXTY GROUP全球业务,并将该集团旗下品牌MISS SIXTY、Killah、ENERGIE纳入麾下。 [31]
小米手机
小米手机从2011年成立,用了不到5年时间销售收入就突破100亿美元(2015年税前销售额约116亿美元),其手机销售则颠覆智能手机的传统商业模式,铸就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智能手机的研发和销售,善于利用饥渴营销限量发行;运用粉丝经济,打破和消费者的藩篱,与智能手机发烧友在一起,学习取经,通过天使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小米创新的商业模式使得其在5年时间迅速成长为估值约45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27]
大疆创新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由汪滔于2006年在深圳创立,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占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近70%,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份额为50%。创始人汪滔等人怀揣对无人机的热爱,秉承极客精神首创民用无人机产品,满足市场所需,成为高新区瞪羚企业的技术创新先锋,最终成长为无人机领域的独角兽。 [27]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独角兽企业对推动原创新兴产业的产生、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以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7]
  • 推进原创性新兴产业产生
原创新兴产业的诞生与“高风险”和“高试错”密不可分,大企业一般无法承受高风险和高试错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只有创业企业才有机会进行这一尝试。创业企业通过海量的试错,在大量企业不断地诞生和死亡中发现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少部分创业企业在试错中幸存下来,就会成为瞪羚企业。当围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一条新的技术路线集中涌现出一大批由创业企业发展而来的瞪羚企业时,一个新兴产业就诞生了。 [27]
新兴产业诞生之后,极少数的优秀瞪羚企业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表现脱颖而出,逐渐成为行业巨头或控制几个细分领域,成为新兴产业中的独角兽。 [27]
  • 推进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
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往往需要应用“新规则”和“新模式”,传统产业中现有的大企业作为既得利益者,缺乏创新规则和模式的动力和基因,只有新进入的创业企业才能打破窠臼,破旧立新。从创意、想法孕育而生的创业企业往往不会受到传统产业旧规则、旧模式的约束,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更具洞察力,因此更容易建立起符合需求变化和创新规律的新规则、新模式。这些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创业企业在试错成功后成为爆发式成长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抢占传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挑战传统产业原有的行业格局,逐步改变行业规则和模式,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 [27]比如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应用,技术驱动发展模式会盛行。 [4]
  • 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路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增长,而是呈指数型爆发成长,形成新的企业组织形态——独角兽企业。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领头羊,独角兽企业在产业变革、经济发展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独角兽企业作为城市名片,在提升区域知名度、激活区域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7]

相关概念

播报
编辑

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指收入或雇员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并进入高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已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商业模式得到市场认可的企业。 [32]
“瞪羚企业”一词源自硅谷,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伯奇(David Birch)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 [35]以瞪羚小巧的体形、卓越的奔跑速度和跳跃能力指代增长速度高、成长空间大的中小型企业,并从企业初始规模和持续增长率两个维度界定瞪羚企业。1995—2006年,《硅谷指数》将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硅谷创新活力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指标。硅谷对瞪羚企业的界定有两个标准:企业销售收入至少连续4年保持20%的增长率,起始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欧洲对瞪羚企业的界定兼顾销售收入和雇员数量的持续增长,将瞪羚企业界定为成立不到5年、雇员超过10人、最近3年营收和雇员年化复合增速不低于20%的企业。 [36]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版《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中,按照成长性、估值规模等指标符合情况,瞪羚类企业可细分为瞪羚企业和潜在瞪羚企业两小类。 [32]

区别

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成长阶段和发展规模上。瞪羚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独角兽企业则是较成熟的更大一些的企业。瞪羚企业被普遍认为是独角兽企业的预备队。 [34]

共性

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也有一些共性:一方面,这些企业通常都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不但自身发展很快,而且可以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协同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站在行业的前沿,它们的发展方向往往预示着未来的趋势,对行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34]

社会评价

播报
编辑
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都是创新型企业的突出代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各国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以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级资本为驱动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无疑是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对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4](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 评)
独角兽企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37](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 评)
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这个话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独角兽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是创新环境的晴雨表。 [3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马骏 评)
当前中国独角兽企业增速呈放缓趋势,在全球竞争中,仍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何让“独角兽”“瞪羚”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关键在于,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金融赋能、吸引和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各类企业也要坚定发展信心、提升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独角兽”与“瞪羚”的跃迁,本质是创新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从政策创新到生态构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融合,当更多科技“种子”成长为产业“森林”,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创造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期许,“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不仅关乎企业个体的命运,更决定着大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历史性跨越。 [40](红网 评)

榜单排名

播报
编辑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2024年4月9日,胡润研究院于广州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榜》(Global Unicorn Index 2024),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 [8]
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TOP15
排名
企业估值
企业信息
掌门人 / 联合创始人
行业
No.1
¥ 15600 亿
字节跳动
张一鸣
社交媒体
No.2
¥ 12800 亿
SpaceX
Elon Musk
航天
No.3
¥ 7100 亿
OpenAI
Elon Musk、Greg Brockman、Ilya Sutskever、Sam Altman、Wojciech Zaremba
人工智能
No.4
¥ 5700 亿
蚂蚁集团
井贤栋
金融科技
No.5
¥ 4600 亿
Shein
许仰天
电子商务
No.6
¥ 4300 亿
Stripe
John Collison、Patrick Collison
金融科技
No.7
¥ 3050 亿
Databricks
Ali Ghodsi, Andy Konwinski, Ion Stoica, Matei Zaharia, Patrick Wendell, Reynold Xin, Scott Shenker
大数据
No.8
¥ 2800 亿
Canva
Cameron Adams, Cliff Obrecht, Melanie Perkins
软件服务
No.9
¥ 2400 亿
币安
赵长鹏、何一
区块链
No.10
¥ 2350 亿
微众银行
顾敏
金融科技
No.11
¥ 2100 亿
Telegram
Nikolai Durov、Pavel Durov
社交媒体
No.12
¥ 1600 亿
米哈游
蔡浩宇、刘伟、罗宇皓
游戏
No.13
¥ 1550 亿
Citadel Securities
Peng Zhao
金融科技
No.14
¥ 1500 亿
Chime
Chris Britt, Ryan King
金融科技
No.15
¥ 1430 亿
蓝色起源
杰夫·贝佐斯
航空
参考资料: [7-8]估值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1日

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

2024年6月28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解树江教授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该报告基于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数据库(Unicorn500),按照独角兽企业评估标准,采用人机共融智能技术(Human Machine Intelligence),从全球范围内遴选出估值排名前500家的独角兽企业,形成“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排行榜”。 [39]
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部分)
排名
企业简称
估值
所在国家
所在城市
所属赛道
1
字节跳动
17420
中国
北京
文旅传媒
2
SpaceX
12815
美国
霍索恩
航空航天
3
OpenAI
6125
美国
旧金山
人工智能
4
蚂蚁集团
5671
中国
杭州
金融科技
5
Reliance Jio
4674
印度
班加罗尔
信息科技
6
Stripe
4300
美国
旧金山
金融科技
7
Shein
4290
中国
南京
生活服务
8
Klarna
3185
瑞典
斯德哥尔摩
金融科技
9
Checkout
3164
英国
伦敦
金融科技
10
Databricks
3092
美国
旧金山
信息科技
11-20
阿里云
3000
中国
杭州
信息科技
11-20
Canva
2800
澳大利亚
悉尼
企业服务
11-20
Flipkart
2373
印度
班加罗尔
生活服务
11-20
微众银行
2300
中国
深圳
金融科技
11-20
Telegram
2286
阿联酋
迪拜
文旅传媒
11-20
Epic Games
2265
美国
卡里
生活服务
11-20
阿穆尔天然气
2157
俄罗斯
莫斯科
能源环保
11-20
GM Cruise
2157
美国
旧金山
汽车科技
11-20
Waymo
2157
美国
山景城
汽车科技
11-20
钉钉
2100
中国
杭州
企业服务
21-30
Fanatics
2006
美国
杰克逊维尔
生活服务
21-30
米哈游
2000
中国
上海
文旅传媒
21-30
京东科技
1978
中国
北京
金融科技
21-30
Hulu
1977
美国
洛杉矶
文旅传媒
21-30
BYJU'S
1869
印度
班加罗尔
教育科技
21-30
币安
1800
马耳他
马耳他
金融科技
21-30
Chime
1747
美国
旧金山
金融科技
21-30
百度智能云
1730
中国
北京
企业服务
21-30
珠海万达商管
1715
中国
珠海
生活服务
21-30
Scopely
1618
美国
洛杉矶
文旅传媒
31-40
Vivo
1600
中国
东莞
先进制造
31-40
Citadel Securities
1582
美国
芝加哥
金融科技
31-40
长江存储
1500
中国
武汉
先进制造
31-40
Zerodha
1474
印度
班加罗尔
金融科技
31-40
Oppo
1430
中国
东莞
先进制造
31-40
Blue Origin
1430
美国
肯特市
航空航天
31-40
Northvolt
1421
瑞典
斯德哥尔摩
先进制造
31-40
腾龙数据
1337
中国
北京
企业服务
31-40
小红书
1300
中国
上海
文旅传媒
31-40
Robinhood
1296
美国
门洛帕克
金融科技
41-50
Lineage Logistics
1280
美国
旧金山
交通物流
41-50
Miro
1258
美国
旧金山
企业服务
41-50
Revolut
1200
英国
伦敦
金融科技
41-50
上海超硅半导体
1200
中国
上海
先进制造
41-50
猿辅导
1085
中国
北京
教育科技
41-50
Discord
1079
美国
旧金山
生活服务
41-50
Anthropic
1079
美国
旧金山
人工智能
41-50
Gopuff
1079
美国
费城
交通物流
41-50
大疆
1067
中国
深圳
先进制造
41-50
广汽埃安
1032
中国
广州
汽车科技
参考资料: [39]数据基准日为2024年5月30日

政策指导

播报
编辑
2023年9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11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支持独角兽企业加快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对申请登陆北交所的独角兽企业,实施专人对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11]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18]
2025年3月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80家。 [45]
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