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獨腳舞

鎖定
獨腳舞,相傳從大禹治水年間就流傳在河南登封市君召鄉胥店村、前孟村及附近村莊,又名獨角龍,俗名獨腿猴,興起於1886年,是一種傳統民俗舞蹈表演形式。是以高蹺打底、雜技鑲邊的融雜技、高蹺舞蹈為一體的獨特藝術形式。“獨腳舞”和“猩猩怪”一起成為河南登封特有的“武社火”,把傳統社火和登封特有的武術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社火形式。 [1] 
中文名
獨腳舞
起源時間
1886年
地    區
登封市
別    名
獨角龍

獨腳舞表演形式

表演者通常扮演一個老漢,身穿馬褂,頭戴尖頂氈帽,腰繫板帶,足蹬抓地虎鞋,身背操子鈴,手中拿一根用普通木棍做成的長1米、粗約10釐米的高蹺,以迅速動作躍上場,兩腿緊緊地夾住高蹺,進行各種舞蹈動作的表演。 [1] 

獨腳舞傳承保護

獨腳舞興盛時期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年年都出社表演。
到20世紀末,會這種舞蹈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打工的打工,掙錢的掙錢,很少有人把獨腳舞當作真正的藝術來傳承,加上又沒有人組織,該技藝面臨失傳。
為了挽救日漸衰退的武社火,有關部門也曾做過許多努力。1995年,登封市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到前孟村指導編排舞蹈動作,並下撥資金購買行頭、道具。從2006年開始,登封市文聯重新挖掘獨腳舞的有關資料,並將其列為登封重要的民俗文化。2008年4月,鄭州市政府把獨腳舞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2009年,獨腳舞被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