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獨松關和古驛道

鎖定
獨松關及古驛道,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地處蘇浙皖交界的安吉與杭州交接部獨松嶺,是南宋都城抵禦北方敵兵的重要關隘。 [4] 
獨松關和古驛道由獨松關和古驛道組成,獨松關門洞南北向,中部開天井,類似小甕城,現存門洞、門臼、內部發券等。關隘北面的門洞做成壼門形式,宋代特徵較明顯。古驛道長1200餘米,路面由卵石鋪砌,該段道路尚存古橋4座,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現仍為村間小道。獨松關及古驛道,一直是古代杭州至南京的陸路捷徑和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2] 
2006年5月25日,獨松關和古驛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獨松關和古驛道
地理位置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地處蘇浙皖交界的安吉與杭州交接部獨松嶺
所處時代
宋至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540-3-243

獨松關和古驛道歷史沿革

南宋於建炎年間(1127~1130年),為阻金兵南下,在獨松嶺壘石為關。 [3] 
獨松關和古驛道

獨松關和古驛道建築特點

獨松關和古驛道由獨松關和古驛道組成,獨松關是南宋都城臨安抵禦北方敵兵的重要軍事關隘,東西連接兩側山崖,其東側跨溪而築。古驛道指臨安至建康陸路之要道,明代前即設有驛站。 [2] 

獨松關和古驛道主要建築

  • 獨松關
獨松關 獨松關
獨松關門洞南北向,中部開天井,類似小甕城,原有箭樓,箭樓甕口南北4.75米、東西3米。拱券式關門,北面拱門壺門式,高3.2米;南面拱門有兩道拱券,其中內拱高4.06米、外拱高3.2米。牆體內用黃土雜石子夯築而成。現存門洞、門臼、內部發券等。關隘北面的門洞宋代特徵較明顯。關牆塊石壘築,原長約80米。現存山溪以西部分,長23. 5米、寬13米、高6. 6米。 [4] 
  • 古驛道
古驛道指臨安至建康(今南京)陸路之要道,明代前即設有驛站。現存古驛道自關北80米處的關上村經獨松關,向南延伸越過獨松嶺至餘杭區百丈鎮獨松村,長約1200餘米,安吉段約1100米, 間有兩處陡坡拾級而上,其間漸趨平緩。驛道寬1.2~2米, 塊石或卵石鋪築而成,道路中向部位的塊石相對略大,兩側為小塊石鋪就。道間存有自然條石構築的三座平橋、一座卵石構築的拱橋。獨松嶺段古驛道保存完好,仍為安吉至餘杭徒步的主要通道。 [4] 

獨松關和古驛道歷史文化

宋室南渡定都臨安,天目山則成了京城北部最後一道天然屏障,為抵禦北方敵兵的侵擾,宋廷於建炎年間在獨松嶺上壘石為關,名曰獨松關。自此,獨松關便成為南宋都城臨安的主要關隘,曾為抵禦金兵和元兵的侵襲發揮了重要作用。南宋嘉泰年間開闢臨安至建康驛道經獨松嶺過獨松關,並設急遞驛站於獨松關。
獨松關和古驛道在古代軍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三國時期、北宋文天祥抗金、明朱元璋定都南京、清太平天國以及抗日戰爭時期,都曾在獨松關和古驛道一帶有過重要戰事。 [4] 

獨松關和古驛道文物價值

獨松關和古驛道一直是古代杭州至南京的陸路捷徑和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4] 

獨松關和古驛道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獨松關和古驛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獨松關和古驛道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獨松關和古驛道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地處蘇浙皖交界的安吉與杭州交接部獨松嶺。 [4] 
  • 交通信息
乘坐安吉縣內公共交通安吉133路至關上站下車,步行1.3千米可達獨松關和古驛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