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獨孤信

鎖定
獨孤信(503年~557年),原名獨孤如願,字期彌頭,雲中郡(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人,鮮卑族西魏北周時期名將,八柱國之一。 [1-3]  [28-29] 
獨孤信初從葛榮,屢立戰功。533年,賀拔勝出鎮荊州,表獨孤信為大都督,遷武衞將軍。次年,賀拔嶽被殺,賀拔勝遣獨孤信入關中安撫賀拔嶽所部,抵達關中時,其同鄉故交宇文泰已領賀拔嶽部,遣其入洛,得孝武帝賞識。同年,孝武帝出奔長安,獨孤信棄父母、妻子單騎追隨,進封浮陽郡公。不久,出為都督三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與東魏爭戰,兵敗入梁。537年,獨孤信回到西魏,從宇文泰復弘農,破沙苑,攻克洛陽。540年,任秦州刺史,鎮隴右,政績卓著,宇文泰賜名為信。三年後邙山之役中,西魏慘敗,多虧獨孤信與於謹收集散卒自後攻打高歡的追兵,使西魏諸軍安全得返。
548年,獨孤信進位柱國大將軍。後西魏改建六官,拜大司馬。557年,北周建立,獨孤信遷太保、大宗伯,進封衞國公。同年,宇文護擅行廢立,獨孤信與趙貴謀劃政變,最終被逼自盡。隋朝建立,追贈趙國公,諡號為景。 [26]  [28-29] 
別    名
獨孤如願
期彌頭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雲中(今山西大同)
出生日期
503年
逝世日期
557年4月14日
主要成就
鎮守隴右十年,治績突出
本    名
獨孤信
官    職
大司馬柱國大將軍
諡    號
戾→景
追    贈
趙國公、太師、上柱國

獨孤信人物生平

獨孤信北塞俊郎

獨孤信 獨孤信
拓跋氏鮮卑之初,有三十六個部落(《北史》作四十六個部落 [1]  ),獨孤信的先祖伏留屯,任部落大人,和拓跋氏一同興起。和平年間(460年―465年),獨孤信的祖父俟尼以良家子的身份從雲中郡鎮守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並安家於此。獨孤信父親庫者為領民酋長,從小雄武豪邁,有節操義氣,北州之人非常敬重佩服他。 [3] 
獨孤信容儀俊美,善於騎射。正光末年,與賀拔度等人一起斬殺了破六韓拔陵的將領衞可孤 [20]  ,因而知名。北部邊境喪亂,獨孤信逃避到中山,成為葛榮的部下。獨孤信年少,喜歡修飾自己,服飾色彩與眾不同,軍中稱為“獨孤郎”。 [4] 
武泰元年(528年),爾朱榮擊敗葛榮,任命獨孤信為別將,跟隨征討韓婁。獨孤信單騎挑戰,擒獲賊寇漁陽郡王袁肆周,因功任員外散騎侍郎。不久,遷驍騎將軍,鎮守滏口元顥進入洛陽,爾朱榮任命獨孤信為前鋒,和元顥黨羽在黃河北面作戰,打敗亂軍,官拜安南將軍,封爰德縣侯。 [5] 

獨孤信忠義為先

建明初年,出任荊州新野鎮將,兼任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荊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鄉郡守。獨孤信連續治理二郡,都是聲望政績。賀拔勝離京鎮守荊州,就表奏獨孤信任大都督。獨孤信跟隨賀拔勝進攻南梁的下溠戍,並將其攻克,升任武衞將軍。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勝的弟弟賀拔嶽侯莫陳悦殺害,賀拔勝就命獨孤信進入潼關,安撫賀拔嶽留下的兵眾。正好宇文泰已經統領了賀拔嶽的軍隊,獨孤信和宇文泰是同鄉,小時二人相互很友好,見面後非常高興。宇文泰趁機命獨孤信到洛陽請示,抵達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獨孤信返回荊州。不久朝廷徵召獨孤信入朝,北魏孝武帝元修對他十分信任。
孝武帝西行遷徙時,事情發生得很突然。獨孤信單騎在瀘澗追上了他。孝武帝讚歎説:“武衞將軍竟然能夠辭別父母,捐棄妻子兒女,從遠方前來跟隨我。時世混亂,就能看出忠良,這豈能是假話呀。”當即賜給獨孤信御馬一匹,晉爵為浮陽郡公,食邑一千户。 [6] 

獨孤信眾寡逃梁

當時荊州雖被東魏佔領,在當地百姓的心中仍眷戀西魏。朝廷於是任命獨孤信為衞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任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以招撫荊州百姓。獨孤信抵達武陶,東魏派弘農郡守田八能率領蠻人東部之眾,在淅陽抗拒獨孤信;又派都督張齊民率步兵騎兵三千人,繞到獨孤信後路。獨孤信對他的部眾説:“現在我們的兵力不足千人,而且腹背受敵。如果回過頭來攻擊張齊民,敵人會以為我們要逃跑,必然前來截擊,不如先打敗田八能。”於是奮力攻擊,打敗了田八能,張齊民也跟着潰敗。
獨孤信乘勝襲擊荊州。東魏刺史辛纂率兵出來迎戰。荊州士人平民感念獨孤信的恩澤,獨孤信又臨陣講明利害,荊州守軍分崩離析。獨孤信趁機發兵攻擊,辛纂大敗,向城內跑去進入城門,還沒有來得及關閉城門,已被獨孤信的都督楊忠等人趕上殺死。三荊於是平定。就地任命他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東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將領率軍突然而至。獨孤信認為敵眾我寡,率領部下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三年,梁武帝准許他回到北方。獨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東,梁武帝問獨孤信到哪裏去,獨孤信回答説:“侍奉君主,決無二心。”梁武帝認為他很講信義,送給很多禮物。 [7] 

獨孤信文帝寬宥

大統三年(537年)秋,獨孤信到達長安。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有損國家的威望,就上書請求治罪。西魏文帝元寶炬尚書省討論。七兵尚書、陳郡王元玄等商議認為:邊將督軍,恭行天罰;軍隊被殲而至大敗,國法不會放過。荊州刺史獨孤如願,身當重任,遠襲襄、宛,斬殺敵軍主帥辛纂,傳首京師,論功應當賞賜。可惜,功績未能善始善終,迅即淪落於他國,違背了朝廷的期望。然而,孤軍數千,並無後援,賊眾我寡,實難自保。皇恩已降,不應再繩之以法。從前,秦國寬恕孟明視,漢朝赦免李廣利。後來都能改過立功,名垂青史。拿今天來比擬古人,也有成規可循。臣等商議,請陛下赦免獨孤信的罪過,恢復原來的職務。”西魏文帝下詔説:“獨孤信荊襄之戰,實有大功。既遇強敵,力盡道阻,不肯降賊,還朝無路,權宜之計,不足為錯。避難江南,履順入險,情義始終,實可讚歎。況且謙虛退讓,誠心謝罪,如果只商議降恩免罪,則不合隨勢而宜、變通事理之道。可轉任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銜,其使持節、儀同三司、浮陽郡公之官爵照舊。” [10] 

獨孤信撫慰三荊

不久任領軍。隨從宇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改封為河內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當時俘虜中有獨孤信的親屬,才知道父親已經去世。於是,公告於眾,為之服喪守孝。隨即,起復用為大都督,率軍與馮翊王元季海進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等地相繼誠心歸附。大統四年(538年),東魏將領侯景等人率軍圍攻洛陽。獨孤信據守金墉城,隨着敵軍的進攻方向予以抵禦,堅持了十幾天,等到宇文泰抵達瀍水東岸,侯景等人才撤軍。獨孤信與李遠為右軍,作戰失利,東魏攻佔洛陽。大統六年(540年),侯景侵犯荊州,宇文泰命令獨孤信與李弼從武關出兵。侯景撤軍後,任命獨孤信為大使,撫慰三荊。 [8] 

獨孤信鎮守隴右

宇文泰開闢霸業時,只據有關中之地。由於隴山以西地勢優越便利,所以委任獨孤信鎮守,於是獨孤信就任隴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墓誌記載為雍州刺史 [24]  )。起初,地方官員昏庸懦弱,政令悖謬,百姓有冤上訴,多年不能裁定。獨孤信到秦州後,公事再無積壓。他以禮義教化百姓,勸他們耕田養蠶,過了幾年,公私兩家都富足起來,流離的百姓有數萬家自願歸附。由於他誠信之名遠近皆知,所以宇文泰賜名為“信”。 [2]  獨孤信受到百姓懷念,聲威遠震鄰國。東魏將領侯景投奔南梁時,魏收寫了一篇聲討南梁的檄文,假稱獨孤信據隴右而不聽從宇文氏,聲言東魏並無關西之憂,想以此來威脅南梁。
大統七年(541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仚定起兵反叛,詔令獨孤信前去征討。不久,梁仚定被其部下殺死,梁仚定的子弟又收編其殘餘部眾。獨孤信就率兵奔向萬年,駐兵三交口。賊眾全力拒守,獨孤信乘機從一條隱秘的小道進軍稠松嶺。賊眾沒有料到獨孤信軍隊從這裏打來,一看勢頭不對,便潰逃而去。獨孤信乘勝追擊,直達城下,賊眾出城投降。加授太子太保邙山之戰時,大軍失利。獨孤信和於謹收集散兵從後面襲擊,驚擾了東魏高歡追擊的騎兵,各路兵馬因此得以保全。 [11] 
大統十二年(546年),涼州刺史宇文仲和佔據州城不願去職,宇文泰命令獨孤信率領開府怡峯前去征討。宇文仲和環城固守。夜裏,獨孤信命令諸將用衝梯進攻東北角,他親自率領壯士襲擊西南角,天明時將城攻克,活捉宇文仲和,俘虜百姓六千户,全都解送到長安。授為大司馬。大統十三年(547年),大軍東征。當時因與柔然為敵,令獨孤信移守河陽。 [12] 
大統十四年(548年),升任柱國大將軍,總括攻克下溠、保衞洛陽、佔領岷州、平定涼州等戰功,增加封爵,聽任轉授兒子們。於是,次子獨孤善封魏寧縣公,三子獨孤穆封文侯縣侯,四子獨孤藏封義寧縣侯,各食邑一千户;五子獨孤順封項城縣伯,六子獨孤陀封建忠縣伯,食邑各五百户。
獨孤信在隴山以西多年,請求回朝,宇文泰不答應。有人從東魏來,告訴了母親去世的消息。獨孤信公告於眾,服喪守孝。當時,西魏太子元欽與宇文泰巡視北部邊境,順便到河陽慰問獨孤信。獨孤信陳述哀苦之情,請求為母親服滿三年之喪,又不被允許。追贈獨孤信之父庫者為司空公,追封獨孤信之母費連氏為常山郡君(墓誌記載為“長樂郡君” [24]  )。大統十六年(550年),西魏大軍東討,獨孤信率領隴山以西數萬人隨軍,到崤坂而回,升任尚書令。六官建立後,任大司馬。

獨孤信被逼自盡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西魏恭帝拓跋廓被迫禪位於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宇文覺即位,建立北周,是為孝閔帝,升任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晉封衞國公,食邑一萬户。 [9] 
孝閔帝即位後,晉公宇文護攝政專權,元勳趙貴對此不滿,密謀誅殺宇文護,事先與獨孤信商量,獨孤信阻止,隨即被宇文盛告發,趙貴在入朝時被殺,獨孤信則以同謀罪被免職。 [22]  家居不久,晉公宇文護想殺掉他。由於獨孤信一向很有名望,宇文護不打算公開他的罪過,逼迫他自盡於家中,時為孝閔帝元年(557年)三月十日。獨孤信享年五十五歲(墓誌記載五十四歲),諡號為戾。 [23]  [25] 
隋朝建立後,以文獻皇后父故,追封獨孤信為太師、上柱國、冀定相滄瀛趙恆洺貝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諡號為景。 [26] 
唐朝建立後,以元貞皇后父故,追封梁王。 [27] 

獨孤信軼事典故

獨孤信獨孤側帽

獨孤信鎮守隴西時,在秦州時曾因打獵而天晚,騎馬入城,帽子歪了一點。第二天,官吏、百姓有戴帽的,都學着獨孤信的樣子歪戴着。他就是這樣被鄰境和士人百姓所看重。 [13] 

獨孤信連璧

獨孤信任新野郡守時,與同在荊州任析陽郡守的韋孝寬交誼深厚,治績俱佳,被荊州官吏稱為“連璧”。 [19] 

獨孤信歷史評價

  • 元修:“世亂識貞良,豈虛言哉。” [14] 
  • 楊堅:“風宇高曠,獨秀生人,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謨長策,道著於弼諧;緯義經仁,事深於拯濟。方當宣風廊廟,亮採台階,而世屬艱危,功高弗賞。眷言令範,事切於心。” [14] 
  • 令狐德棻周書》:①“獨孤信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照鄰國。………並以宏材遠略,附鳳攀龍,績著元勳,位居上袞。而識慚明哲,鹹以兇終,惜哉!信雖不免其身,慶延於後。三代外戚,何其盛歟。” [14]  ;②“信美容儀,善騎射。” [14]  ;③“信既少年,好自修飾,服章有殊於眾,軍中號為獨孤郎。” [14]  ;④“信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 [14] 
  • 愛新覺羅·弘曆:“宇文護羽翼已成,難以輕制,貴謀亦不過決癭之憤,然使其事果成,則剪大憝以杜奸萌,庸詎非萬一之幸!乃僨於獨孤信之沮止,在信非有深識遠慮,直為苟全性命計耳!卒亦被戮,究何益哉!” [21] 

獨孤信親屬成員

獨孤信祖先

  • 先祖:伏留屯,部落大人。
  • 曾祖:獨孤有居斤。
  • 曾祖母:賀蘭氏。
  • 祖父:獨孤俟尼,字初豆伐,武川鎮將,東平王。
  • 祖母:達奚氏。

獨孤信父母

  • 父親:獨孤庫者,領民酋長,贈使持節、司空公、冀州刺史。隋朝追贈太尉,諡號為恭。
  • 母親:費連氏,贈長樂郡君。

獨孤信妻妾

獨孤信兒子

  • 長子:獨孤羅,字羅仁,涼州總管、左武衞大將軍,封趙國公,諡號為德。
  • 次子:獨孤善,字弩引,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河州刺史、長城郡公。
  • 三子:獨孤穆,金泉縣公。
  • 四子:獨孤藏,字拔臣,小字達摩,武平縣公。贈金州刺史。
  • 五子:獨孤順,武城縣公。
  • 六子:獨孤陀,遷州刺史,封武喜縣公。
  • 七子:獨孤整,字毗賀周,幽州刺史,封平鄉侯。

獨孤信女兒

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在周、隋、唐三朝都進入皇室,三代都為外戚,自古以來,從未有過。 [16] 

獨孤信後世紀念

獨孤信主要文物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3張)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為西魏時期的文物,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旬陽縣。獨孤信印是一枚用煤精製作的印章,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這枚印高4.5釐米,寬4.35釐米,呈球體8稜26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個,三角形印面8個。有14個正方形印面鐫刻印文,分別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啓事”、“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國之印”、“獨孤信白書”、“信白箋”、“信啓事”、“耶敕”、“令”、“密”等。印文為楷書陰文,書法遒挺拔,有濃厚的魏書意趣。據印文內容及核查史書,此印為西魏大司馬獨孤信之印。十四面印文內容不同,各有其用途,是研究北朝印璽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

獨孤信墓誌文字

1953年,在陝西的咸陽市出土了獨孤信的墓誌。這塊墓誌長、寬皆為41釐米,厚度為7.4釐米。在墓誌之上詳細地記敍了獨孤信的姓名、家譜、籍貫、生卒年、下葬日期、下葬地點、夫人的名字以及三個兒子的名字,志文共有220個字、十六行之多。 [17] 
獨孤信墓誌 獨孤信墓誌

獨孤信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獨孤信,雲中人也,本名如願。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與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庫者,為領人酋長,少雄豪有節義,北州鹹敬服之。信美容儀,善騎射。正光末,與賀拔度等同斬衞可瑰,由是知名。後為葛榮所獲。信既少年,自修飾服章,軍中號為獨孤郎。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3-09-14]
  • 2.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尋除隴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訟,歷年不能斷決。及信在州,事無壅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民願附者數萬家。太祖以其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
  • 3.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獨孤信,雲中人也。本名如願。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與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庫者,為領民酋長,少雄豪有節義,北州鹹敬服之。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3-09-14]
  • 4.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信美容儀,善騎射。正光末,與賀拔度等同斬衞可孤。由是知名。以北邊喪亂,避地中山,為葛榮所獲。信既少年,好自修飾,服章有殊於眾,軍中號為獨孤郎。
  • 5.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及爾朱氏破葛榮,以信為別將。從徵韓婁,信匹馬挑戰,擒賊漁陽王袁肆周,以功拜員外散騎侍郎。尋轉驍騎將軍,因鎮滏口。元顥入洛,榮以信為前驅,與顥黨戰於河北,破之。拜安南將軍,賜爵爰德縣侯。
  • 6.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及孝武西遷,事起倉卒,信單騎及之於瀍澗。孝武嘆曰:“武衞遂能辭父母,捐妻子,遠來從我。世亂識貞良,豈虛言哉。”即賜信御馬一匹,進爵浮陽郡公,邑一千户。
  • 7.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時荊州雖陷東魏,民心猶戀本朝。乃以信為衞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以招懷之。信至武陶,東魏遣其弘農郡守田八能,率蠻左之眾,拒信於淅陽;又遣其都督張齊民,以步騎三千出信之後。信謂其眾曰:“今我士卒不滿千人,而首尾受敵。若卻擊齊民,則敵人謂為退走,必來要截。未若先破八能。”遂奮擊,八能敗而齊民亦潰。信乘勝襲荊州。東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戰。士庶既懷信遺惠,信臨陣喻之,莫不解體。因而縱兵擊之,纂大敗,奔城趨門,未及闔,信都督楊忠等前驅斬纂。語在《忠傳》。於是三荊遂定。就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東魏又遣其將高敖曹、侯景等率眾奄至。信以眾寡不敵,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載,梁武帝方始許信還北。信父母既在山東,梁武帝問信所往,信答以事君無二。梁武帝深義之,禮送甚厚。
  • 8.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尋拜領軍。仍從太祖復弘農,破沙苑。改封河內郡公,增邑二千户。時俘虜中有信親屬,始得父兇問,乃發喪行服。尋起為大都督,率眾與馮翊王元季海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之地,並相繼款附。四年,東魏將侯景等率眾圍洛陽。信據金墉城,隨方拒守,旬有餘日。及太祖至瀍東,景等退走。信與李遠為右軍,戰不利,東魏遂有洛陽。六年,侯景寇荊州,太祖令信與李弼出武關。景退,以信為大使,慰撫三荊。
  • 9.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孝閔帝踐阼,遷太保、大宗伯,進封衞國公,邑萬户。
  • 10.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大統三年秋,至長安。自以虧損國威,上書謝罪。魏文帝付尚書議之。七兵尚書、陳郡王玄等議,以為“邊將董戎,龔行天罰,喪師敗績,國刑無舍。荊州刺史獨孤如願,任當推轂,遠襲襄、宛,斬賊帥辛纂,傳首京師,論功語效,實合嘉賞。但庸績不終,旋致淪沒,責成之義,朝寄有違。然孤軍數千,後援未接,賊眾我寡,難以自固。既經恩降,理絕刑書。昔秦宥孟明,漢舍廣利,卒能改過立功,垂芳竹帛。以今方古,抑有成規。臣等參議,請赦罪,復其舊職”。魏文帝詔曰:“如願荊、襄之役,實展功效。既屬強寇,力屈道窮,歸賊不可,還朝路絕,適事求宜,未足稱過。違難如吳,誠貫夷險,義全終始,良可嘉嘆。復情存謙退,款心謝責。寧容議及恩降,止雲免咎,斯則事失權宜,理乖通變。可轉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其使持節、儀同三司、浮陽郡公悉如故。”
  • 11.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仚定舉兵反,詔信討之。仚定尋為其部下所殺。而仚定子弟,仍收其餘眾。信乃勒兵向萬年,頓三交口。賊併力拒守,信因詭道趨稠松領。賊不虞信兵之至,望風奔潰。乘勝逐北,徑至城下,賊並出降。加授太子太保。邙山之戰,大軍不利。信與於謹收散卒自後擊之,齊神武追騎驚擾,諸軍因此得全。
  • 12.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十二年,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不受代,太祖令信率開府怡峯討之。仲和嬰城固守,信夜令諸將以衝梯攻其東北,信親帥壯士襲其西南,值明克之。擒仲和,虜其民六千户,送於長安。拜大司馬。十三年,大軍東討。時以茹茹為寇,令信移鎮河陽。
  • 13.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信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太祖初啓霸業,唯有關中之地,以隴右形勝,故委信鎮之。既為百姓所懷,聲振鄰國。東魏將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為檄梁文,矯稱信據隴右不從宇文氏,仍雲無關西之憂,欲以威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民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 14.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15]
  • 15.    《北史·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初,信入關後,復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順、陀、整;崔氏生隋獻皇后。
  • 16.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信長女,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皇后;第七女,隋文獻後。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
  • 17.    獨孤信因為長的好看疏忽之舉不被批評還稱讚  .寧夏在線.2016-12-03[引用日期2017-08-17]
  • 18.    《獨孤天下》首曝羣像海報 胡冰卿張丹峯命運初窺  .新浪娛樂.2017-06-09[引用日期2017-07-28]
  • 19.    《北史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時獨孤信為新野郡守,同隸荊州,與孝寬情好款密,政術俱美,荊部吏人號為連璧。”
  • 20.    獨孤信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1-09-04]
  • 21.    愛新覺羅·弘曆批註.《乾隆御批綱鑑》:黃山書社,1996年:第2445頁
  • 22.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初,貴與獨孤信等皆與太祖等夷。及孝閔帝即位,晉公護攝政,貴自以元勳佐命,每懷怏怏,有不平之色,乃與信謀殺護。及期,貴欲發,信止之。尋為開府宇文盛所告,被誅。
  • 23.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趙貴誅後,信以同謀坐免。居無幾,晉公護又欲殺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顯其罪,逼令自盡於家。時年五十五。
  • 24.    《周故柱國大將軍雍州刺史河內戾公墓誌》:曾祖有居斤,曾祖母賀蘭氏。祖初豆伐,祖母達奚氏。父者,使持節司空公、冀州刺史,母費連氏,長樂郡君。公姓獨孤,諱信,字期彌頭.河南洛陽人.以周之元年,歲維星紀三月己酉甍幹長安,時年五十四,諡曰戾。四月壬申,葬於石安之北原,懼陵谷之貿迂,故刊石而志焉。妻如羅氏,廣陽郡君。長息善,字弩引,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河州刺史、長城郡開國公。第二息藏,字拔臣,武平縣開國公。第三息震,字毗賀周。
  • 25.    《周故柱國大將軍雍州刺史河內戾公墓誌》:曾祖有居斤,曾祖母賀蘭氏。祖初豆伐,祖母達奚氏。父者,使持節司空公、冀州刺史,母費連氏,長樂郡君。公姓獨孤,諱信,字期彌頭.河南洛陽人.以周之元年,歲維星紀三月己酉甍幹長安,時年五十四,諡曰戾。四月壬申,葬於石安之北原,懼陵谷之貿迂,故刊石而志焉。妻如羅氏,廣陽郡君。長息善,字弩引,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河州刺史、長城郡開國公。第二息藏,字拔臣,武平縣開國公。第三息震,字毗賀周。
  • 26.    《周書·卷十六·列傳第八》:隋文帝踐極,乃下詔曰:“褒德累行,往代通規;追遠慎終,前王盛典。故使持節、柱國、河內郡開國公信,風宇高曠,獨秀生人,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謨長策,道著於弼諧;緯義經仁,事深於拯濟。方當宣風廊廟,亮採台階,而世屬艱危,功高弗賞。眷言令範,事切於心。今景運初開,椒闈肅建。載懷塗山之義,無忘褒紀之典。可贈太師、上柱國、冀定相滄瀛趙恆洺貝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户。諡曰景。”
  • 27.    《大唐故朝請大夫濟州長史上柱國獨孤府君墓誌銘並序》:六代祖信,魏尚書右僕射,荊州刺史,周太子太保,雍州牧,尚書令,大司馬,柱國大將軍,大宗伯衞國公,隨贈太師上柱國冀定相瀛等十州刺史,趙國公,諡日景,皇朝追贈梁王。
  • 28.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243頁
  • 29.    獨孤信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8-28]
  • 30.    《周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崔彥穆字彥穆,清河東武城人也,魏司空、安陽侯林之九世孫。......隋開皇初,以獻後外曾祖,追贈上開府儀同三司、新州刺史。按:獨孤伽羅生母出身清河崔氏。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