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獅球嶺炮台

鎖定
獅球嶺炮台為市定古蹟,興建於清光緒十年,當時因安南問題,法軍進犯台灣,為了加強鞏固海防,因而在基隆地區設立了幾處炮台,而為於基隆港南方的獅球嶺,因其高度為基隆諸炮台中較高者,視野良好,故必能有效控制全港。
中文名
獅球嶺炮台
地理位置
台灣省基隆市南端
氣候條件
氣候濕潤温和
著名景點
炮台
雞山驟雨
魴頂瀑布

獅球嶺炮台簡介

獅球嶺炮台 獅球嶺炮台
獅球嶺炮台 [1]  位於基隆市南端,大業隧道上方,居高臨下控制枱北和基隆的交通要道,居重要戰略要地。炮台為清光緒9年劉銘傳所建,在中法戰爭甲午戰爭中發揮很大防禦功能,是基隆著名的古戰場之一,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現在只留下指揮所及炮座供人回憶往日戰爭的激烈。
以雙向連結及擴大社區外專業支援等的交流模式,使社造家族裏的專業人才累積更多的執行經驗,並與學者互相印證回饋社區營造中心,使彼此在教學相長中真正落實在地人才養成,並厚植社區營造輔導中心的人才庫存。同時也藉由此種模式的運作,更加緊密了社區間的情誼。
由於日據時代遭荒廢,不僅大炮遺失,相關設施亦所剩不多,僅存石造指揮所及一處扇形炮座。值得一提的是此處有高速公路指標的標示點,站在指標處,可清楚望向市區方向,基隆港的景色在此可一覽無遺。

獅球嶺炮台地理位置

獅球嶺炮台 獅球嶺炮台
在日據時期遭荒廢,不僅大炮遺失,而且營舍建築及相關設施所剩不多。現在較完整保存的僅有一座石造指揮所及一處炮座。營舍以石拱砌成,平面近正方形,內部設有房間及走廊。西側的炮座為鐵水泥造,呈扇狀的地面,有放射形之排水槽,前方為中央增厚的孤形子牆,炮座面朝東北,正對基隆港囗,有萬夫莫敵之氣勢。現被列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獅球嶺位於基隆市南端,北基高速公路隧道上,連貫基隆山、虎山而呈凹形,居高臨下,雖為基隆港最內部的防禦炮台,卻得地利之便,擁有控制全港的良好視野,不僅是扼手基隆的重要據點,也擔負着防止敵軍進入台北盆地的重任。光緒九年,清廷建炮台於此。越南事件中法戰爭,法連攻台灣,衝破海門天險,清統領敗退,據守獅球嶺,因地勢險要而免於法軍盤佔。現今列為第三級古蹟,號稱獅嶺匝雲。

獅球嶺炮台歷史背景

清法戰爭遺址
獅球嶺炮台 獅球嶺炮台
清光緒10年(1884)8月法國派遣海軍艦隊企圖佔領基隆,歷經9個月激戰,造成法軍死傷慘重,這些因戰爭或其他疾病死亡的法國官兵和傭兵士卒們,就埋在中正路二沙灣炮台對面,也是百年前清法戰爭時法軍搶灘登陸僅存之遺址。
清法戰爭遺址
獅球嶺炮台 獅球嶺炮台
過去從唐山來的文人雅士或官吏,每到一個地方,總會用他們的眼光為該地評選勝景。基隆過去也曾在這種文化背的景眼光下,被多次選出不同的八景。舉一例如:
1、雞山驟雨
2、獅嶺匝雲
3、魴頂瀑布
4、鱟魚凝煙
5、仙洞聽濤
6、社寮曉日
7、海門澄清
8、杙峯聳翠

獅球嶺炮台特徵設施

炮台修護後配合觀光活動增設相關設施:已修護之炮台古蹟(如二沙灣炮台、大武崙炮台、白米甕炮台)於規劃設計之工程進行時,即開始着手各種相關參觀設施的設置,以配合未來可能的大量旅遊人潮的使用。

獅球嶺炮台形式分析

從歷史變遷的角度來看,在當前古蹟主要利用形式可分為:“原使用”(居住、祭祀、辦公等)及“參觀使用”二大類,前者乃古蹟的使用仍維持昔日形式,後者則是再利用的性質,只是大多轉成參觀為主。

獅球嶺炮台旅遊指南

備註
獅球嶺炮台 獅球嶺炮台
在距離獅球嶺炮台遺蹟二百公尺處,有一座已有二百歷史的平安宮,是基隆市現存最古老的土地公廟。
交通資訊
開車:由基隆交流道下高速公路,行忠一路 愛一路 成功橋獅球路向山區行駛,至盡頭即可抵平安宮停車場,後步行可抵獅球嶺炮台。
搭車:在基隆市搭乘市公車501路,至仁五路下車,沿路標走民樂路直行,數分鐘後可抵。
景區亮點
基隆港南端橫列着虎頭山、基隆山,獅球嶺與其相連,位於“凹”字形正中的缺口,山勢峭直,地形險要,現今被列為第三級古蹟,號稱獅嶺匝雲,歷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
最佳出遊時間
基隆氣候濕潤温和,雨期長,雨量多,人們把基隆市稱為“雨都”或“雨港”。基隆温帶海洋氣候很顯著,年平均氣温21℃,最佳出遊時間是春秋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