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獄中題壁

(戴望舒著現代詩)

鎖定
《獄中題壁》是愛國詩人戴望舒於1942年4月24日所作的一首新詩。戴望舒的詩歌特別追求意象的朦朧,這首詩卻一反以往風格,採用一種清醒的現實主義手法,真實描繪了被關押在獄中時的心情。全詩情調明朗,風格清新,標誌着戴望舒成長為愛國主義詩人之後在藝術上的飛躍。
作品名稱
獄中題壁
作    者
戴望舒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災難的歲月
文學體裁
新詩

獄中題壁作品原文

獄中題壁
如果我死在這裏,
朋友啊,不要悲傷,
我會永遠地生存
在你們的心上。//
你們之中的一個死了,
在日本佔領地的牢裏,
他懷着的深深仇恨,
你們應該永遠地記憶。//
當你們回來,
從泥土掘起他傷損的肢體,
用你們勝利的歡呼
把他的靈魂高高揚起。//
然後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峯,
曝着太陽,沐着飄風:
在那暗黑潮濕的土牢,
這曾是他唯一的美夢。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1] 

獄中題壁創作背景

1942年春戴望舒在香港被捕入獄,在身受日本法西斯的酷刑、隨時可能被處死之際,詩人懷着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戰友的傾訴而寫下這首詩。 [2] 

獄中題壁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在日寇入侵中華大地的背景下,詩人為民族解放慷慨赴義的勇氣和對民族解放胸有成竹的信心通過給“朋友”題詩表現出來。這首直抒胸臆而又委婉深沉的詩作,並沒有實寫詩人在敵人獄中的生活感受,而是據實以構虛,通過想象創造了一個超現實的詩境。它的特點是詩人超越漫漫長夜直接對光明的未來發言。詩的幻想世界是以兩個假想作為支柱的:一個是設想自己已經死亡,另一個是設想抗日戰爭終於勝利。詩人就是在這兩個支點上展開對友人的情真意深的傾訴。
第一節從自己“死在這裏”的假設出發,情緒比較感傷;第二節的情緒則轉為憤激,這種憤激情緒來自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第三、四節將全詩的情緒推向高潮,是一種激昂慷慨、悲壯崇高的境界。情緒由感傷到憤激再到悲壯的推衍,詩人把富有崇高內涵的悲壯情緒渲染得豐滿熱烈。
這樣的構思方式,有兩個獨特之處。首先是突出了個人和祖國血肉相連的命運。在這裏,承受被捕坐牢災難的不是詩人孤獨的個體,而是“你們之中的一個”,也就是説個人和祖國是憂患與共的。他的苦難就是祖國的苦難裏因此詩人才會呼喚:“他懷着的深深仇恨,你們應該永遠地記憶。”即使自己死亡了,因為是為祖國而死的,所以詩人也才堅信:“我會永遠地生存/在你們的心上。”這種構思方式也有利於把詩人視死如歸的精神和對祖國勝利的確信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詩篇一方面用肉體的死亡突出愛國精神的不滅。在凱旋之日,即使從泥上裏掘起的只是自己“傷損的肢體”,但詩人卻堅信人們用勝利的歡呼,會“把他的靈魂高高揚起”;而另一方面,詩篇又用死後對光明的眷戀映照出生前對自由的渴望,詩人希望勝利時,“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峯,/嗓着太陽,沐着飄風”,並且告訴人們:“在那暗黑潮濕的土牢,/這曾是他唯一的美夢”!死後尚且如此,生前可想而知,生生死死,都執着於自由和光明。
詩歌在創作風格上還有寓浪漫主義的詩性想象於現實主義描述之中的特徵。通過現實的土層和歷史的煙塵,詩人抒發出自己一向擅長的浪漫主義詩趣和情調。文字於沉鬱中顯示力度,語調從舒緩裏見出深沉,形象和畫而平實、素樸而又飛揚着浪漫的激情。 [3-4] 

獄中題壁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副院長吳歡章:這種“背面數粉”的抒情方式,這種幻想和現實交融的藝術境界,把詩人那種堅貞不屈的意志和民族解放的信念表現得入木三分,達到令人難忘的程度。(《新詩鑑賞辭典》) [5] 
現代詩歌評論家葉櫓:讀這首詩很容易想到陸游《示兒》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不過戴望舒的詩畢竟是運用了現代表現方法的新詩,所以它在聯想和意境的表現傳達上,更有一種新詩的舒展與從容,更耐人尋味一些。(《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 [6] 
現代作家孫凌:全詩共四節十六句,表現了詩人對死亡的無畏和對敵人的仇恨。(《中國現代文學名著題解》) [7] 

獄中題壁作者簡介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05年11月15日(農曆9月7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詩人,翻譯家。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説:《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月刊。
參考資料
  • 1.    戴望舒著.聆聽雨巷 戴望舒精選集:崇文書局,2013.03:第83頁
  • 2.    京濤,屈平,子夜霜主編.夜鶯黎明時歌唱 詩歌卷:文心出版社,2014.06:第160頁
  • 3.    褚斌傑主編.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 (下冊):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425頁
  • 4.    上海辭書出版社編輯部.新詩鑑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259
  • 5.    公木主編.新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3:第259頁
  • 6.    葉櫓編著.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01:第165頁
  • 7.    夏明釗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名著題解: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9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