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猶國才

鎖定
猶國才(1897-1950),字用儂,貴州桐梓人。畢業於貴州陸軍講武學校。192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早年入黔軍,後投川軍,參加四川軍閥戰爭。1926年任第九路軍第二師師長。1932年2月任第二十五軍副軍長,12月7日任貴州省政府委員。1934年8月13日任貴州省民政廳廳長。1935年4月在追堵紅軍時任第四綏靖區指揮官。後任軍政部西北辦事處主任。1936年1月27日授中將銜。抗日戰爭後期回貴州閒居。1950年10月病逝。 [1] 
中文名
猶國才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50年
畢業院校
貴州陸軍講武學校
出生地
貴州省桐梓縣

猶國才人物生平

猶國才,貴州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曾任師長、副軍長、貴州省民政廳長、第四綏靖區指揮官等職。 [3] 
1932年2月任第二十五軍副軍長,12月7日任貴州省政府委員。 [1]  後與王家烈發生長達三年的軍閥大戰。
發生於1932年冬至1935年春的猶國才、王家烈之戰,是貴州軍閥史上的最後一場大戰。戰爭的第一階段,猶軍通過強行軍及汽車短途接運,快速進抵距貴陽約三十華里的清鎮石秀才附近,封鎖道路,向貴陽實施警戒。王家烈方面因交通、諜報人員全部被俘,情報斷絕,王部立即陷人混亂,全線潰敗。猶國才攻佔貴陽後,王猶之戰進入第二階段。 直到1933年1月1日,猶國才在貴陽宣佈就任二十五軍軍長以後,毛猶之間的這場暗爭才告平息。在爭奪省城的過程中,王家烈的軍隊捷足先登位於龍里、貴陽之間的戰略要地觀音山。隨着王家烈攻佔貴陽,重新建立統治,王、猶之間的大規模戰事基本結束。 [4] 
當紅三軍揮師西渡烏江,進入貴州以後,猶國才與王家烈的戰爭才停止,猶國才西退雲南求助於龍雲,與王家烈暫成三角對峙局面。1934年5月25日,經黃道彬、何知重二人奔走調和,猶國才、王家烈握手言和,經協商達成一致意見,並共同署名向蔣、汪發送電文。 [5] 
1935年4月在追堵紅軍時,任第四綏靖區指揮官,集中的部隊共有四個團:第五團(團長周文彬)、第六團(團長魏錫齡)、第七團(團長李紹穆)和特務團(團長羅霄鵬)。另外還有師部、旅部的直屬隊,總的人數連同非戰鬥員,不超過3500人。猶部隊於紅軍入川后,經遵義、桐梓等地,時間約半年,行軍五六千里,堵截紅軍未果。 [2] 
1936年1月27日授中將銜。
抗日戰爭後期回貴州閒居。1950年10月病逝。 [1] 

猶國才人物事件

1934年12月前後,中央紅軍長征快要進入貴州的時候,猶國才因與王家烈爭奪貴州省主席失敗,退守盤江八縣,與王為敵。王、猶兩人各搞各的,絕無往來。紅軍一入貴州省境,蔣介石的中央軍薛嶽、吳奇偉等也跟蹤追來。猶、王感覺形勢逼人,不能不捐棄前嫌,重歸於好,經過彼此同意,猶國才的部隊加入戰鬥序列,統歸王家烈指揮。
到了平越,聽説紅軍已由孫家渡過了烏江,三四萬人的大部隊,一夜之間全部渡江,在貴州軍隊心目中,認為確實神通廣大、意想不到。因此在官兵精神上,先受了一次威懾。紅軍渡烏江後,猶部奉命由平越開到馬場,接着又由開陽、馬場開到札佐、修文,由六廣河渡過烏江。這時紅軍早已到了遵義。等到猶部再經白臘坎、鴨溪、倒馬關到達遵義時,紅軍已棄遵義好幾天了。猶部到達桐梓,紅軍已離開數日,聽説已入四川邊境。從遵義到桐梓,又到東皇場,約走了500多華里的路程,都是沿着紅軍經過的道路行軍。
猶部在桐梓紅花園駐了四五天,聽説紅軍又攻下遵義,猶軍震動。猶部在遵義忠莊鋪、懶板凳駐了兩天,聽説白臘坎方面發現紅軍隊伍,奉命速向鴨溪、白臘坎前進。約距白臘坎五六十里屬黔西地界,與紅軍側衞遭遇。紅軍由行軍縱隊一變而為橫隊,隊形與方向同時變換,自首至尾,展開向猶部猛攻,三小時內猶部即被擊潰。
後來,紅軍未向貴陽前進,又經畢節入四川境。猶、王部隊於紅軍入川后,即經黔西洪家渡渡過烏江,猶部經織金回到安順,已是1935年4月。計由盤江出發至回到安順,時間約半年,行軍五六千里,被紅軍牽着鼻子走,堵截紅軍卻毫無結果。 [2]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上》.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12:1130
  • 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紅軍長征紀實叢書 國民黨軍圍追堵截卷 1》.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16.10:322
  • 3.    任寶根.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徵略.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8
  • 4.    範同壽.評貴州軍閥史上的最後一場大戰[J].貴州文史叢刊,1988(02):59-66.
  • 5.    張珍強主編.紅色黔東: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4: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