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展开8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狰,汉语一级字 [1] [9],读作狰(zhēng),本义指传说中的奇兽。 [8]
中文名
拼    音
zhēng
部    首
五    笔
QTQH
仓    颉
KHNSD
字    级
一级 [1]
注音字母
ㄓㄥ
平水韵部
下平八庚、上声二十三梗 [2]
统一码
72F0
笔画数
9
四角码
4725 7
旧字形
[7]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语法属性
释义
例句
名词
传说中怪兽。像豹,有一只角,五条尾。
山海经·西山经》:(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
非语素字
【狰狞】(面目)凶恶
老舍《四世同堂》九:“东洋的武士须戴上一张面具,遮盖上狰狞的面孔。”
参考资料: [3-4]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广韵

侧茎切,平耕庄 ‖争声耕部(zhēng)
狰,兽名,似豹,一角,五尾。又音净
【校释】①音净,当作音静。狰字又音见於静韵疾郢切腿战才讲试章海(静),非见於劲韵疾政切(净)。
疾郢切,上静从 ‖争声耕部(祖姜jì放樱戏ng)
狰,兽,如狐,有翼。又音争。 [5]

康熙字典

背市肯【巳集下】【犬部】 狰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骗体举画埋举:8
广韵》侧茎切。《集韵》甾茎切,音争。《广韵》:兽名。似豹,一角五尾。《山海经》:章峨之山有兽焉,状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注:一曰似狐有翼。黄氏续骚经曰:枭授翼于狞狰。
又《集韵》中茎切,音玎。狰狞,犬毛。
又《广韵》《集韵》疾郢切,音静。《广韵》兽似罪放战狐,有翼。《集韵》飞狐也。《山海经·如狰注》郭璞曰:本音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