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狼牙山五壯士

(小學語文課文)

鎖定
《狼牙山五壯士》是《晉察冀日報》特派記者沈重創作的一篇通訊。這篇文章記敍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羣眾和部隊主力轉移,奮勇抗擊日寇,最後跳崖犧牲的感人故事,表現了五壯士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全文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7] 
這篇文章收入自統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6課、北京課改版六年級上冊第25課、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22課、滬教版四年級上冊13課和魯教版四年級下冊14課。
作品名稱
狼牙山五壯士
作品別名
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
作    者
沈重
創作年代
抗日戰爭時期
作品出處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
文學體裁
通訊

狼牙山五壯士課文原文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游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羣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着地指揮戰鬥,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個一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戰鬥進行了很久,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着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位戰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後;另一條通向狼牙山的頂峯的棋盤陀,那裏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人民羣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説了一聲:“走!”他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峯攀登,一面依託大樹和岩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屍體。到了狼牙山峯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緊跟在身後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裏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大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着五位壯士的決心,帶着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裏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又一羣敵人撲上來了。馬寶玉嗖的一聲拔出手榴彈,擰開蓋子,用盡全身氣力扔向敵人。隨着一聲巨響,手榴彈在敵羣中開了花。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峯,眺望着羣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悦。班長馬寶玉激動的説:“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説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裏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後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衝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3] 

狼牙山五壯士創作背景

《狼牙山五壯士》,是1941年11月5日《晉察冀日報》刊登的一篇通訊,原名《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延安《解放日報》轉載了這篇文章。同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首長,簽署的訓令中,正式稱為《狼牙山五壯士》。從此《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蹟,從晉察冀邊區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浴血抗戰的中國軍民的楷模。 [2] 

狼牙山五壯士文學賞析

這篇通訊報道了狼牙山五壯士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英雄事蹟和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愛國精神。
文章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作者寫了如下一些情節:接受任務;誘敵上山,痛擊敵人;把敵人引上絕路;頂峯殺敵;英勇跳崖等。這些都與中心思想有關,但作者並未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把它們作了精心的安排:有的詳寫,有的略寫。痛擊敵人一節就寫得比較具體,作者抓住了每位戰士的特點,寫了班長如何指揮,副班長和三位戰士怎樣殺敵,每位戰士對敵人怎樣仇恨,甚至連他們射擊投彈的神情、動作、姿勢都作了詳細的描述。讀了這段後,讀者彷彿看到了“他們”仇恨的目光,彷彿聽到了“他們”殺敵時的吼聲……作者對五位壯士把敵人引上山頂之後的情景,也寫得比較詳盡,最後五位壯士英勇跳崖這一情節寫得更具體:站在崖頂的五位壯士完成任務後的喜悦神情;跳崖前砸槍的舉動;班長帶頭、戰士們緊跟着跳下懸崖的豪壯場面……充分表現了“他們”對黨的無限忠誠和為黨為人民自我犧牲的精神。至於其他情節,如接受任務、引敵上山等則寫得比較簡略。
全文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無一句人物心理描寫,也無一句戰士表態式的豪言壯語,完全通過人物語言與行動,展現出了壯士堅決完成掩護任務、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4]  [5] 

狼牙山五壯士外界評價

中小學高級教師、長沙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辛曉明《為生命教語文》:“《狼牙山五壯士》文題的‘壯’即是文眼,文本就是以五壯士不尋常的行為完成其‘壯’的雕塑的。儘管文本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峯殲敵,英勇跳崖’五個部分處處有“壯”,但並非可以處處挖掘‘壯’實施教學。” [6] 
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小學語文教研員陳鳳英《輕叩閲讀之門 小學語文教師閲讀教學指要》:“寫人的文章同樣是要通過敍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的,所以,仍可以通過抓事情的六要素來把握課文大意。不同的是,敍事寫人的文章更強調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現,進而通過這樣的表現來體現人物的特點。因此,本文的教學應側重於對人物表現的理解和感悟。” [7] 
全國模範教師王振剛《小學創新作文課30講》:“這部分(第二自然段)主要講述了六班五個戰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作者採用了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人物勇於獻身的精神和英雄氣概。這段話中的‘面’——是前兩句話對五個戰士概括性描寫,這段話中的‘點’——是第三句到第六句最能顯示五個戰士形象特徵的詳細描寫。‘點’之所以寫得詳細,採取的方法是分別對五個戰士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個地展現他們的動作、神態,表達他們心中的愛與恨。” [8] 

狼牙山五壯士作者簡介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經,原籍浙江省吳興縣妙西鎮人,中國共產黨員。身有殘疾,一目失明。1936年進入上海復旦大學土木系求學。1938年5月奔赴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參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作為《晉察冀日報》特派記者,主要在冀西遊擊區參加部隊和地方的軍事活動,因此,他的通訊報告作品大多是武裝鬥爭的題材。 [1] 

狼牙山五壯士擴展閲讀

五人中的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當場壯烈犧牲,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宋學義被崖旁樹枝勾住,受重傷,均被藥夫所救。宋學義於1971年在河南鄭州去世,葛振林於2005年在湖南衡陽去世。 [4] 
參考資料
  • 1.    王劍清,馮健男.晉察冀文藝史.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12:297
  • 2.    柯楚.大國崛起 輿論傳播策略.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6.05:276
  • 3.    馬利琴.每天10分鐘高效提升孩子閲讀力.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10:160-161
  • 4.    金一南,顧之川.英雄讚歌 少年誦讀版.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6:233-234
  • 5.    冀貞典,崔素芳.讀寫無憂 小學語文閲讀與寫作一體化訓練 六年級 上.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6:12
  • 6.    辛曉明.為生命教語文.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09:210
  • 7.    陳鳳英.輕叩閲讀之門 小學語文教師閲讀教學指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05:78
  • 8.    王振剛.小學創新作文課30講.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0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