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狼兒峪村

鎖定
距北京市昌平區政府30餘公里,距流村鎮政府16公里,南與門頭溝交界,在京郊妙峯山腳下。全村現有耕地440畝,退耕還林140畝。主要經濟作物香椿、核桃、柿子、小棗等。
該村是四大名山妙峯山北面,北京市最大的天然氧吧。自2014年開始,村裏開發紅色文化旅遊資源,旅遊養老產業,酶生物工程資源,發展無煙工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中文名
狼兒峪村
外文名
昌宛縣政府
別    名
養兒峪
行政區類別
北京市 昌平區 流村鎮
所屬地區
北京市昌平區
人口數量
343人
姓    氏
邱、王、張為主

狼兒峪村村莊介紹

現在有163户人家,總人口343人,其中(散居47户、男性41人,女性17人)。農業户116户,男性154人,女性131人。姓氏以邱、王、張為主,均為漢族。 [1] 

狼兒峪村歷史沿革

本村始於北宋年間。穆桂英養楊六郎的地方,故稱養兒峪村。北宋衰敗後,遼兵追殺到村口水庫旁,見此養兒峪楊家將所在地,遼兵在氣怒之下,想養和楊諧音,狼和楊養是死對頭,故把村頭碑名養字去掉改成狼兒峪。
明朝年間,劉伯温給皇上朱棣選墳時來到這裏,相上了這塊地,他多了一個心眼,跟當地的老百姓打聽,這是什麼地名。老百姓告訴他這兒叫狼兒峪。當時的皇上姓朱,地名又叫狼兒峪怕犯地名得罪皇上,就另選別處。選中了當時的十三陵。從那時起養兒峪就改名叫狼兒峪。1997年合鄉並鎮後劃歸流村鎮。

狼兒峪村自然環境

村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常年水量300毫米左右,無霜期240天。四面環山、各個山溝有水,水質比較好,無水鹼。黑土肥沃,玫瑰花盛開的地方,灌木叢叢。全村1.4萬畝已綠化百分之八十。村中大影壁現有老槐樹兩棵,枝繁葉茂,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古樹。

狼兒峪村文物古蹟

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共昌宛縣委縣政府所在地,舊址基本完好。1996年,在村口關元場院建立了高崖口革命烈士紀念碑。 村東廟在很早以前是一座寺廟,名稱為大雲山關音寺。南約有200米左右,有一座塔,現廟、塔都沒有了。可是現有王八石一個,石碑現已兩瓣,石碑上有“千古流芳”四個字,碑文已看不清了。南山下莊户有石臼一個,上河有石槽一個。

狼兒峪村經濟發展

在改革開放以後,利用政府對山區的優蕙政策,退耕還林140畝。發展林業,栽植核桃樹1.5萬棵,香椿樹2萬多棵,嫁接棗數1萬餘棵。解決生態管護人員84人。2004年發展旅遊業一户,一次能接待遊客50人左右。2006年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人均收入已達到3300元。
從2015年開始,雙擁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創始團隊入住,雙擁傳媒將擁有的轉退軍人、禪學佛學善緣信眾、企業家資源優勢,於2016年開始,雙擁文化傳媒將招商引資,雙擁傳媒利用本身互聯網優勢資源=註冊旅遊養老產業公司+(紅色文化+軍旅資源+善緣佛緣信眾資源)。利用村裏天然野花野果資源,做酶(酵素)生物科技工程產業公司,造福村裏就業和環保雙贏。計劃從2018年開始,雙擁文化傳媒將引進,“中國傳媒大學”的產學科研和人才資源優勢,開發廣播電視電影、文化創意、拍攝、製作基地建設。

狼兒峪村村政建設

狼兒峪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電力完成低改線路、電錶上杆、變壓器增容、主要街道安裝路燈43盞。改造全村自來水管線8000米,每户安裝水錶。建人用蓄水池3座,蓄水量280立方。翻修東溝自流水管道1670米,新接主管道西溝1600米。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户已安裝有線電視。建手機塔一座,建電話機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户已安裝了電話。村已有自己的民間小樂隊。村內修了兩道防洪渠,為全村的險户做了防護工程。為全村農業人員辦理了大病統籌,減輕了村民醫藥費用的負擔。修建了健身園。鄉村公路已全部改造。改造了村委辦公室。

狼兒峪村村史榮譽

狼兒峪村原是昌宛縣政府所在地,1948年夏天,狼兒峪慘案震動了昌宛全縣和整個平西解放區,給人們的教訓極為深刻。在這次圍剿狼兒峪中犧牲的革命幹部有當時的三區區委副書記韓連達、治安員王德林。縣委工程部呂傑等13人。被敵人抓捕的縣、區幹部,區小隊和情報站幹部共26人。被捕幹部羣眾39人。1938年建立了村黨支部,歷任書記有高永海、楊萬成、邱廣江、邱之俊、王文海(小)等人。

狼兒峪村村籍革命人物

有抗日人員:邱安子、王文選、邱廣林;抗美援朝人員:張景春、邱瑞勤。現在有黨員33人,解放前入黨的老黨員5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