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葉繡球

鎖定
柳葉繡球(Hydrangea stenophylla Merr. & Chun),為繡球科繡球屬下的一個植物種,生於海拔700-800米山谷密林或疏林下或山坡灌叢中。
中文名
柳葉繡球
別    名
狹葉繡球
拉丁學名
Hydrangea stenophylla Merr. & Chu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山茱萸目 [4] 
繡球科
繡球屬
柳葉繡球
分佈區域
廣西、廣東
命名者及年代
Merr. et Chen,1930

柳葉繡球形態特徵

柳葉繡球
柳葉繡球(2張)
灌木,高0.8-2米;一年生小枝淡紫色,幹後略帶褐色,二年生小枝通常白色,樹皮平滑,無毛和皮孔,三年生小枝樹皮常呈片狀剝落。葉紙質,狹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20釐米,寬1-2.7釐米,有時寬達4.5釐米,先端漸尖或有時具鈍尖頭,基部狹楔形或略鈍,邊緣稍反捲,有疏離鋸形小齒,幹後上面黃綠色,光滑無毛,下面幹後淡紫綠色,新鮮時常呈紫紅色,疏被緊貼微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或有時近基部微凹,下面微凸,側脈7-10對,纖細,彎拱,沿邊緣向上延伸,且逐漸變細,最後直達齒端,兩面稍明顯,小脈不明顯;葉柄長1-2釐米,無毛。傘房狀聚傘花序具長4-12釐米的總花梗,直徑5-12釐米,頂端截平或微拱,分枝3,中間1條的第一回分枝常較低,除總花梗和分枝下部無毛或近無毛外,密被緊貼短柔毛;不育花存在,稀少,萼片3-4,淡黃色,卵形、闊卵形或近圓形,不等大,長1-1.8釐米,寬0.9-1.5釐米,邊全緣或具數小齒;孕性花綠白色,萼筒淺杯狀,基部略尖,長約1毫米,寬約2毫米,疏被短柔毛,萼齒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三角形,長1.5-2.5毫米;花瓣狹橢圓形或橢圓形,長3-4毫米,寬1-1.5毫米,先端短漸尖,略具細尖頭,基部稍狹,具長約0.5毫米的短爪;雄蕊8-10枚,幾乎等長,長2.5-3毫米,花葯闊長圓形,長1-1.5毫米;子房近半下位,花柱3-4,結果時長1.5-2毫米,直立或稍擴展,柱頭小,頭狀。蒴果闊橢圓狀,連花柱長5-6.5毫米,寬2.5-4毫米,頂端突出部分長2-2.5毫米,稍長於萼筒;種子淡褐色,卵圓形或橢圓形,長0.6-0.8毫米,無翅,具網狀脈紋。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  [5] 

柳葉繡球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00-800米的山谷密林或疏林下或山坡灌叢中。

柳葉繡球分佈範圍

產自江西(西南部)、廣東(北部和西部)。模式標本採自廣東樂昌 [2] 

柳葉繡球繁殖方法

柳葉繡球分株

宜在早春萌芽前進行。將已生根的枝條與母株分離,直接盆栽,澆水不宜過多,在半陰處養護,待萌發新芽後再轉入正常養護。

柳葉繡球扦插

在梅雨季節進行。剪取頂端嫩枝,長20釐米左右,摘去下部葉片,扦插適温為13-18℃,插後15天生根。

柳葉繡球壓條

壓條繁殖可在芽萌動時進行,30天后可生長,翌年春季與母株切斷,帶土移植,當年可開花。一般春季3-4月進行高壓,6-7月即可生根,當年可剪下分栽。 [3] 

柳葉繡球栽培技術

柳葉繡球生長習性

喜温暖、濕潤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温為18-28℃,冬季温度不低於5℃。花芽分化需5-7℃條件下6-8周,20℃温度可促進開花,見花後維持16℃,能延長觀花期。但高温使花朵褪色快。土壤pH值的變化,使繡球的花色變化較大。短日照植物,不甚耐寒。夏季酷暑忌烈日直曬,否則葉易焦枯黃,不適宜過分乾燥,好生於含腐殖質豐富、濕潤、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枝葉經霜凍易萎蔫枯凋,露地栽培地上部分冬季枯死,翌年從根莖萌發新梢再開花,如在温室盆栽越冬,可保持常青。 [3] 

柳葉繡球土壤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通常用腐葉土園土有機肥按4:4:2比例配製,規模生產宜用草碳、珍珠岩、有機肥按6:2:2比例配製,用前徹底消毒。但花色受土壤酸鹼度影響,酸性土花呈藍色,鹼性土花為紅色。為了加深藍色,可在花蕾形成期施用硫酸鋁。為保持粉紅色,可在土壤中施用石灰。若在園內種植,依植物根系的大小挖坑,坑的深度要比根系的長度再深60釐米。

柳葉繡球澆水

葉片的蒸騰量很大,因此必須及時澆水,即使短時間的缺水萎蔫,也可造成葉緣乾枯,花朵壞死。盆土要保持濕潤,但澆水不宜過多,特別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受澇引起爛根。冬季室內盆栽以稍乾燥為好。過於潮濕則葉片易腐爛。盆土常保濕潤,但要防止雨後積水,以防繡球的肉質根因水分過多而腐爛。

柳葉繡球光照

繡球花為短日照植物,平時栽培要避開烈日照射,以60%-70%遮蔭最為理想。盛夏光照過強時適當的遮蔭可延長觀花期。夏季、秋季:應放置半陰處或簾棚下,防止烈日直曬,避免葉片泛黃焦灼。盛夏光照過強時適當的遮蔭可延長觀花期。入冬後,露地栽培的植株要壅土保暖,使之安全越冬;盆栽的可置於朝南向陽、無寒風吹襲的暖和處。冬季雖枯葉脱落,但根枝仍成活,翌春又有新葉萌發。

柳葉繡球施肥

喜肥,一般每半個月追一次有機肥。生長前期氮肥要多一些,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期磷鉀肥多一些,亦可葉面噴施0.1%至0.2%的磷酸二氫鉀2至3次,花蕾透色後停止施肥。翻盆換土時要待服盆後可施以一兩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能促枝葉萌發。肥水要充足,每半月施肥1次。花前花後各施一兩次追肥,以促使葉綠花繁。再加入適量腐熟餅肥作基肥。

柳葉繡球修剪

植株生長旺盛,耐修剪。對於剛種植的、比較小的植株最好先不修剪,因為花芽的形成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一般可從幼苗成活後,長至10-15釐米高時,即作摘心處理,使下部腋芽能萌發。然後選萌好後的4箇中上部新枝,將下部的腋芽全部摘除。新枝長至8-10釐米時,再進行第二次摘心。當發現新生枝條長出後,在距新生枝基部約1釐米處截去老枝。去殘花或摘去花朵,可以促進植株開出更多的花。在兩年生的壯枝上開花,開花後應將老枝剪短,保留2-3個芽即可,以限制植株長得過高,並促生新梢。秋後剪去新梢頂部,使枝條停止生長,以利越冬。經過這樣的修剪,植株的株型就比較優美,大大加強了觀賞價值。 [3] 

柳葉繡球病害防治

灰黴
症狀
露地栽培的植株,易發生於密集的球形花叢,使之產生水漬狀腐爛。温室栽培時,容易發生芽變黑,並枯萎。
防治
  1. 減少侵染來源。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銷燬。
  2.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0%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噴2-3次。温室儲藏期,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苯來特1000倍液。
葉斑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片受侵染後初為暗綠色、水漬狀的小斑點,逐漸擴大到1-3毫米,最大可達15毫米左右;後期病斑暗褐色,中心部分變灰白色,邊緣部分紫褐色,略隆起。病部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
  1. 徹底清除病殘體,燒燬或深翻土地,減少侵染源。
  2. 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77%可殺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黃化
症狀
繡球對缺鐵非常敏感。由於鐵在植物體內不易移動,當盆栽或地栽繡球缺鐵時,表現為植株頂端的新梢、嫩葉之葉脈間先開始失綠,由葉尖逐漸向葉基變黃,而葉脈仍保持綠色,生長速度明顯下降。如果不能及時通過外源補充可被利用的鐵素,嚴重時整個新葉均會變成黃色,葉脈也逐漸變黃,最後幾乎變成了白色,植株生長顯得特別緩慢。一旦缺鐵非常嚴重時,中、下部的老葉也表現出葉脈間黃化的症狀,葉緣或葉尖出現枯焦及壞死;繼續發展下去,則葉片脱落,植株生長停滯而死亡。夏季高温、多雨季節,一些生長旺盛的花卉種類嫩梢,也常出現臨時性的缺鐵症。
防治
缺鐵症一旦發生,其防治比較困難,一般應以預防為主,具體措施:
  1. 土壤改良,矯正土壤酸鹼度,提高土壤中鐵的有效性和植株根系對鐵的吸收能力。如通過增施酸性有機肥、在有機肥中加硫黃、平衡施肥等措施來調節土壤酸度及養分供應。
  2. 調節施肥比例及肥料品種。如在鹼性土壤上施酸性肥料。
  3. 採用葉面噴施、埋根等處理。葉面噴施用絡合態鐵(如尿素鐵等)以0.5%的濃度傍晚噴施,埋根即找到植株根新梢,用0.5%的絡合態鐵用瓶子或塑料袋裝後,將根新梢置入溶液中。
蟲害
種類
蟲害有蚜蟲盲蝽危害。
防治
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 [3] 

柳葉繡球主要價值

枝葉密展,根肉質,適應性強,既能地栽於家庭院落、天井一角,也宜盆植為美化陽台和窗口增添色彩。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故最適宜栽植於陽光較差的小面積庭院中。建築物入口處對植兩株、沿建築物列植一排、叢植於庭院一角,都很理想。更適於植為花籬、花境。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