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狹葉牡丹

鎖定
狹葉牡丹是芍藥屬野牡丹的一個變種。葉裂片狹窄,為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4-7毫米。產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叢中。
中文學名
狹葉牡丹
拉丁學名
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angustiloba Rehder & E. H. Wilso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虎耳草目
芍藥科
芍藥屬
野牡丹
亞    種
狹葉牡丹
分佈區域
產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

狹葉牡丹形態特徵

野牡丹:亞灌木,全體無毛。莖高1.5米;當年生小枝草質,小枝基部具數枚鱗片。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輪廓為寬卵形或卵形,長15-20釐米,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寬0.7-2釐米;葉柄長4-8.5釐米。花2-5朵,生枝頂和葉腋,直徑6-8釐米;苞片3-4(-6),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3-4,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9(-12 ),紅色、紅紫色,倒卵形,長3-4釐米,寬1.5-2.5釐米;雄蕊長0.8-1.2釐米,花絲長5-7毫米,干時紫色;花盤肉質,包住心皮基部,頂端裂片三角形或鈍圓;心皮2-5,無毛。蓇葖長約3-3.5釐米,直徑1.2-2釐米。花期5月;果期7-8月。 [1] 
與野牡丹的主要區別:葉裂片狹窄,為狹線形或狹披針形,寬4-7毫米。

狹葉牡丹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叢中。

狹葉牡丹分佈範圍

產於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寧、道孚)。模式標本採自四川康定。 [2] 

狹葉牡丹主要價值

根藥用,根皮(“赤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經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雲白芍”)可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等症(雲南省藥品標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