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狹翅大刀螳

鎖定
狹翅大刀螳(Tenodera angustipennis)是一種大型昆蟲,雌蟲全長8.5-11.0cm,雄蟲7.5-9.5cm,體多為綠色或褐色。因翅膀狹長而得名。 大多數棲息在樹上,肉食性,且以活的小動物為食,大多以蠅類、葉蟬、蚱蜢、青蟲等為食料。卵多產於樹皮上或草根附近。國內分佈於寧夏、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廣西、四川等地。 乾燥卵鞘入藥,名團螵蛸。秋季至次年春季採收,採後去雜質,蒸20-40分鐘(殺死其中的卵,防止幼蟲孵化),曬乾或烘乾。
中文名
狹翅大刀螳
拉丁學名
Tenodera angustipennis (Saussure, 1842)
動物界
螳螂目
螳科
刀螳屬

狹翅大刀螳形態特徵

體型大,黃綠色,雌蟲長約80mm,雄蟲約73mm。頭部三角形,顏面較闊,頭頂黃色,顏面褐色,其上有2條黑色帶;後頭黑褐色,其上有1個黃色斑點。觸角絲狀;兩觸角之間的上方有3個棕黑色單眼。複眼大,橢圓形突起,黑褐色。前胸長於前足脛節,有瘤狀鈍齒。前胸前部中央有1道縱溝,縱溝兩側有許多瘤狀顆粒;前胸後部中央有l道縱脊,縱脊前段黑色,後段黃色。後胸有白色或黃色水泡狀顆粒,其上有白色短小的微毛。前翅革質,褐色,外緣部綠色,靜止時右翅覆於左翅。後翅膜質,較薄,前後翅幾乎等長。前腿節外緣有4個刺,黃色,末端黑色,內緣有14個刺,內側靠前端有1撮密集的淡黃色鈍毛。脛節末端有2個強大而彎曲的刺,脛節下緣外側有8個齒,內側有15個齒,由脛節的基部短小向末端遞增變大,中、後足腿節末端外側有l根刺,脛節末端有2根刺,跗節5節,每節下有黑色葉狀墊;後足較中足長 [1] 

狹翅大刀螳分佈地區

國內主要分佈在寧夏,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廣西,四川,重慶等地。國外分佈在東南亞等地 [2] 

狹翅大刀螳人工飼養

在對狹翅大刀螳進行人工飼養時,可於每年的11~12月採集自然界中的卵縹鞘,取回來後放在室內,在常温下可以保存到翌年的4月,期間應注意防乾燥、防鼠害等問題。來年春天,當氣温達到20~25℃時,卵即可以自然孵化,每塊卵可以孵出若蟲100餘隻。
剛孵出的若蟲體形很小,期間喂飼的食物應以蚜蟲為主,投放的數量應數倍於若蟲的數量,每天投餵一次,同時還要適當地灑些水,以供若蟲飲用;初齡若蟲蜕一次皮,成為二齡若蟲以後,前期也應餵食蚜蟲,但等到後期,因其個體漸長,對蚜蟲逐漸失去興趣,應改喂個體稍大些的昆蟲,比如蚊子、果蠅等。果蠅的捕捉還是較方便的。只要在杯子裏放些爛香蕉,再置於較陰暗的地方,不超過一兩天,果蠅就會聚居在爛香蕉上吸食、產卵,繁衍後代。需要投餵時,就可以用一蓋子蓋住杯口,連杯子帶果蠅一起放在飼養箱中,然後拿掉蓋子,果蠅就會在飼養箱中飛舞,正好作為螳螂的飼料。
以後,隨着若蟲的長大,應逐漸增大喂飼食物的體型,比如蟋蟀、蝗蟲的一齡若蟲至成蟲。最後幾齡的若蟲要增加投餵的食物量,以保證狹翅大刀螳有充足的食物來完成生長髮育。成蟲的食譜很廣泛,幾乎可以獵殺所有的昆蟲,包括同類,尤其喜歡蝗蟲、雙翅目、鱗翅目及同翅目的昆蟲,但好像不愛吃麪包蟲。人工飼養條件下,每天的食物應有所變化,避免長期飼餵同一種昆蟲,以防長此以往螳螂會降低食慾及保證螳螂有全面的營養來源。
在狹翅大刀螳的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間隔一段時間要有一段飢餓經歷。也就是説,要停止喂飼食物一段時間,以免引起消化不良,這樣也是更好地模擬自然條件,在野外,它們不是天天都能捕捉到食物的。
狹翅大刀螳在正常情況下可以順利地生長到11月份,並且能夠產卵、繁衍後代。飼養方法得當,成蟲還可以活到來年的1月份。
在食物供應有保證的前提下,還需要注意以下的幾個問題:~是温度。若蟲在25~30℃、成蟲在20~30℃都可以存活,但不要低於15℃,否則螳螂將會食慾大減,活動減少,最終死亡。二是濕度。一般來説,自然條件下即可以,但是應每隔數天往飼養箱內灑些水,如果發現狹翅大刀螳在灑水時有喝水
的現象發生,則意味着缺水,應該增加灑水的次數,反之可以減少灑水的次數。總體來説,它喜歡較乾燥通風的環境。三是飼養箱。狹翅大刀螳是肉食性的昆蟲,會互相殘殺,尤其是雌雄成蟲在交配季節常會發生“妻食夫”的現象。所以建議每頭螳螂最好能單頭獨立飼養。不過,幼小的若蟲可以少量混養。在一個20釐米×30釐米×20釐米(高)以上的飼養箱中可以混養5頭左右的若蟲,飼養箱以木框為主,四周圍用尼龍紗矇住。這樣既可以通風,又便於螳螂的攀爬,同時飼養箱裏再放人一盆小一點的盆花,達到隔離蟲體的作用,又能美化展出環境。
人工飼養環境條件下,當食物供應面臨短缺時,還可以通過配置人工飼料來應急。在配置人工飼料時必須注意糖分、蛋白質、維生素及水等元素的搭配。現提供兩種較為有效的飼料配方,以供參考:
配方一:把250毫升清水倒人容器中,取少量水,將酵母片搗碎放入水中溶化,然後將50克雞蛋清、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人已量好的清水中,充分攪拌混勻後,放入水鍋中蒸沸,然後冷卻、備用。
配方二:將100克鮮豬肝切成小薄片,剁爛後成糊狀,加入蔗糖50克,攪拌備用。
在進行原料配製時,每一配方所用的容器、盛具、切刀等都需要進行消毒處理。飼料配好冷卻後,可以放入冰箱中保存,按需取用;但時間一長,也會發生黴變。所以,人工飼料配製的量不宜過多,以夠用為宜。在喂飼料時,由於1~3齡的若蟲較弱小,故人工飼料要配製成糊狀,而4齡及以後的蟲體,人工飼料要蒸熟成糕點式進行餵養。糊狀飼料可以放在隔離物的枝條或者玻璃上;糕點飼料可放在一小容器內,同時及時更換,剔除黴變殘渣,保持飼料的新鮮。
通過上述方法,只要在你的細心呵護下,將狹翅大刀螳從1齡若蟲養大成成蟲,直至其交尾、產卵,應該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同時,在飼養過程中,細心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如尋食、捕食、休息、飲水、交配等行為,也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3] 

狹翅大刀螳生態資料

大多數棲息在樹上,肉食性,且以活的小動物為食,大多以蠅類、葉蟬、蚱蜢青蟲等為食料,其他如小型蛙類及蜥蜴等動物,也為其捕食對象。步行緩慢,但捕獲動物時以前足舉起,動作極迅速。螳螂好鬥。雌蟲有捕食雄蟲的現象。在自然界中捕食農林作物上的害蟲。其3、4齡若蟲每天可捕食油松毛蟲1齡幼蟲8條,1齡楊天社蛾幼蟲7-10條;4齡至7齡若蟲一天可捕食國槐天社蛾幼蟲2-5齡3-5條,槐尺蠖幼蟲2-5條,甚至還可捕食天牛、金龜子等甲蟲。卵產仔卵鞘內,排成2列或2列以上。每個卵鞘內產卵20-40個,每雌蟲產卵鞘4-5個。此種卵鞘俗稱螵蛸。一般附着在樹枝、樹皮、岩石以及其他適宜處所。在寒冷地方,以卵鞘越冬。
幼蟲孵化後,即自卵鞘外出,分散。幼蟲亦捕食性。脱皮3-12次後成為成蟲,每一世代約需一年或一年以上 [2] 
參考資料
  • 1.    李軍德,黃璐琦,李春義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典 上=THE ILLUSTRATED BOOK OF CHINAESE MEDICINAL ANIMALS,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379頁
  • 2.    李軍德,黃璐琦,曲曉波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志 上 第2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6,第478頁
  • 3.    陳志兵編著,家庭趣味養蟲,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