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狗股理論

鎖定
狗股理論是美國基金經理邁克爾·奧希金斯於1991年提出的一種投資策略
具體的做法是,投資者每年年底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份股中找出10只股息率最高的股票,新年買入,一年後再找出10只股息率最高的成分股,賣出手中不在名單中的股票,買入新上榜單的股票,每年年初年底都重複這一投資動作,便可獲取超過大盤的回報。
中文名
狗股理論
地    區
美國
提出者
邁克爾·奧希金斯
提出時間
1991年

目錄

狗股理論定義

狗股理論(Dogs of the Dow Theory)
對一心“執平貨”的投資者來説,股息率(dividend yields)是一個常用的指標;簡而言之,股息率愈高愈“抵買”,反之亦然。根據這個理念發展出來的“道指狗股理論”(Dogs of the Dow Theory),為一些懶於(或不懂)分析公司基本因素、從中尋找“超值”股票,卻又希望跑贏大市的散户,提供了一個方便實用的選擇 [1] 
據有關統計,1975至1999年運用"狗股理論",投資的平均複利回報達18%,遠高於市場3%的平均水平。但不幸的是,2008年,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10只“狗股”平均跌幅超過41%,跑輸了道指(34%)。不過,就像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倒了一樣,2008年利用“狗股理論”的投資者輸得這麼慘,應該也屬於小概率事件。

狗股理論闡析

對於沒有精力或者沒有能力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的投資者來説,採用“狗股理論”挑選股票,可以説是一個方便實用的投資方法。
與成熟市場相比,中國A股市場尚處於培養上市公司分紅習慣的階段,但投資者身處當前的熊市中,不妨也採用這一投資策略,尋找一下A股中的“狗股”。
投資股票是為了獲取回報,紙上富貴固然令人熱血沸騰,但現金收入才是實實在在的回報。現金收入來自哪裏?可以是公司分紅,也可以是賣出股票後獲得的差價,即股息資本利得
公司股息取決於經營狀況,如果業績穩定,分紅政策穩定,那麼就可以有穩定的現金回報。股價雖然最終取決於公司經營狀況,但在很多情況下會發生背離,在市場火爆時股價被捧上天,在市場低迷時又被打入谷底,所以與股息回報相比,資本利得的穩定性不高,不易把握。
衡量公司股息水平的指標是股息率,即每股股息與股價的比率。股息率與股息成正比,與股價成反比。股息率越高,意味着投資回報越高,股票就越值得購買。
同時,股息率高,也意味着股息相對於股價偏高,股價可能正處於底部,一旦市場轉暖,上漲勢頭很可能強於其他股票。
由此,投資高息股,可以稱得上是攻守兼備的策略。當股價低迷時,只要能獲得高於銀行定期存款的股息,就相當於為資金構建了一個保護傘,此為“守”;而當股價上揚時,不但能繼續享受股息收入,還能讓資產像坐轎子一樣升值,高位拋出的話,可賺取資本利得,此為“攻”。
如果把股息率的高低作為投資的重要參考,那麼完全可以不為市場價格的波動所動,只要股息率達到自己的心理水平,便咬定青山不放鬆,守住一份穩定回報。從一定意義上講,以獲取股息為目標的投資可稱作投資,單純尋求短線差價的則只能叫投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