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狐惑病

鎖定
狐惑,中醫病名。是因肝腎陰虛,濕熱毒結,或脾腎陽虛所致。以口咽、陰部蝕爛,目赤如鳩眼,小腿結節紅斑等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除眼、口、陰部三聯症狀外,尚可侵犯多系統、多器官各組織,如皮膚、關節神經系統、靜動脈等,具有慢性、進行性、複發性的特點。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年齡以青壯年為多。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説的白塞氏綜合徵。 [1] 
中文名
狐惑病
病    因
濕熱毒邪,陰虛內熱
發病人羣
多見於中青年,男多於女
常見發病部位
眼、口、陰部

目錄

狐惑病基本病因

中醫認為狐惑病的病因不外乎濕熱毒邪,陰虛內熱。
1、濕熱內藴,毒火燻蒸
感受濕熱火毒之邪或過食肥甘厚味,釀濕生熱,或熱病之後,餘毒未盡,濕熱相合,內藴脾胃而影響其受納運化功能,濕毒循經上攻於口、眼,下注於陰部而發病。
2、肝經濕熱
情志過激,肝失疏泄,氣鬱化火,加之脾失內運,濕邪內生,鬱而化熱,濕熱之邪燻蒸肝膽,循經上乘下犯而致。
3、脾胃濕熱
素體脾胃氣虛,脾失健運,濕藴生熱,毒邪內熾,熱毒不解,濕熱下注,絡脈瘀滯,阻於下焦,發為蝕瘡。
4、肝腎陰虛
先天稟賦不足,腎陰虛損,肝陰不足或憂思過度,久病失調而致肝腎陰虛,虛熱藴於裏,火炎於上,循經上迫外陰,阻滯氣化而發病。
5、脾腎陽虛
久病耗氣傷陽,或嘔吐下太過,過服寒涼,損傷中陽,久延不愈,運化無力,不能化生精微以養腎,或水濕內阻,腎陽蒸化水液功能失常,均能致腎陽不足,或素體腎虛,不能温煦脾陽,脾腎陽虛,陽寒內盛,經脈氣血凝滯而發蝕瘡。
綜上,本病主要與肝、脾、腎三經關係密切。 [1] 

狐惑病診斷

診斷原則
1、多見於中青年,男多於女。
2、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或外陰部潰瘍,或出現目赤如鳩眼(眼部複發性前房積膿性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視網膜炎)等。
3、可伴有小腿結節性紅斑如瓜纏藤,或下肢青筋曲張隆起,皮膚針刺反應陽性,以及關節紅腫疼痛、腹痛、黑便等症狀,可合併腎子腫痛。
4、可有乏力,關節痠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熱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鑑別診斷
1、口糜
以發熱、滿口糜爛、色紅作痛為特徵,病變侷限於口內,無其它症狀,2-3周可自愈,有復發史,預後一般良好。
2、陰蝕
以青年女性多見,病變部位通常侷限於大、小陰唇的內側和前庭的粘膜,發病以前常有發熱關節痛及全身不適等症狀。依臨牀特徵分為壞疽型和下疳型,壞疽型表現為潰瘍較深,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軟而鋭利,表面覆蓋污黃色或青黑色膿性分泌物,嚴重時造成一側小陰唇全部潰爛缺如,疼痛劇烈,且伴高熱等全身症狀。下疳型表現為潰瘍呈圓形或卵圓形,深淺不一,邊緣不整齊,觸之柔軟,表面覆以污黃色膿苔。病程較長,外觀極似疳瘡。如及時治療,預後較好。
3、疳瘡
男女均可發生,以男性居多,以性行為為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好發部位男性主要發生在冠狀溝,其次為龜頭、包皮及繫帶處,女性多好發於大小陰唇、子官頸、陰唇繫帶、陰蒂、尿道口,還可發於肛門周圍、會陰部、下腹、口唇等。 [1] 

狐惑病治療

其他治療
1、中藥薰洗陰部
(1)苦蔘、地膚子煎水燻洗陰部。
(2)雄黃、苦蔘、茵陳各等量燻洗陰部及肛門。
2、銀花15g、甘草5g,用水2碗煎成1碗,漱口,用於口、咽潰瘍疼痛。
3、角膜潰瘍,前房積液可用虎杖15g、野菊花15g、大青葉15g、蒲公英煎水温熱敷患眼。 [1] 

狐惑病預防

預防措施
1、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健康。
2、忌食辛辣熱食品。
3、保持情志舒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