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狐女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狐女》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講訴一段狐女與人的感情故事,善良的伊在美貌面前無法控制,與狐女產生感情,奈何人妖有別。
作品名稱
狐女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目錄

狐女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3] 

狐女原文

伊袞,九江人[1]。夜有女來,相與寢處。心知為狐,而愛其美,秘不告人,父母亦不知也。久而形體支離。父母窮詰,始實告之,父母大憂,使人更代伴寢,卒不能禁。翁自與同衾,則狐不至;易人,則又至。伊問狐,狐曰:“世俗符咒,何能制我。然俱有倫理,豈有對翁行淫者[2]!”翁聞之, 益伴子不去,狐遂絕。
後值叛寇橫恣,村人盡竄,一家相失。伊奔入崑崙山[3],四顧荒涼。日既暮,心恐甚。忽見一女子來,近視之,則狐女也。離亂之中,相見忻慰。女曰:“日已西下,君姑止此。我相佳地,暫創一室,以避虎狼。”乃北行數武,遂蹲莽中,不知何作。少頃返,拉伊南去;約十餘步,又曳之回。忽見大木千章[4],繞一高亭,銅牆鐵柱,頂類金箔[5];近視,則牆可及肩,四圍並無門户,而牆上密排坎窞[6]。女以足踏之而過,伊亦從之。既入,疑金屋非人工可造[7],問所自來。女笑曰:“君子居之,明日即以相贈。金鐵各千萬計,半生吃着不盡矣。”既而告別。伊苦留之,乃止。曰:“被人厭棄,已拚永絕[8];今又不能自堅矣。”及醒,狐女不知何時已去。天明,逾垣而出。回視卧處,並無亭屋,惟四針插指環內[9],覆脂合其上[10];大樹,則叢荊老棘也。 [1] 

狐女註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
[2]翁:指伊父。
[3]崑崙山:當指安徽省潛山縣東北的崑崙山,地近九江。
[4]大木千章:大樹千株。章,大樹稱章。
[5]類:像。金箔:金屬薄片。
[6]坎窞(dàn 旦):洞穴。
[7]金屋:此指“頂類金箔”的華美房屋。
[8]拚(pàn 判):不惜。
[9]指環:此指“頂針”,婦女做針線活所用,上多坑點,即上文所云之“坎窞”。
[10]脂合:胭脂盒。 [1] 

狐女譯文

伊袞,是九江人。一天夜晚,他正在獨坐,有個女子忽然進來。伊袞心知是狐狸,但愛憐她相貌美麗,便留住她一塊睡了,也不告訴別人,父母都不知道。時間一長,伊袞變得骨瘦如柴,憔悴不堪。父母細細究問,才得知實情,非常憂慮。便讓人晚上和伊袞做伴,又畫咒貼符驅趕狐狸,還是阻止不了。但伊的父親和兒子一塊睡時,狐狸就不來;換個人,又來了。伊袞奇怪地詢問狐,狐女回答説:“一般符咒,怎能奈何得了我?但我們狐女也講倫理,對着父親怎能行淫喲!”伊翁聽説,此後就和兒子作伴睡覺,狐狸才走了。
後來,趕上賊寇作亂,全村人盡都逃竄。伊袞一家走散了,他自己跑進了崑崙山中,四下一看,一片荒涼。天黑後,伊袞心裏更加害怕。忽然遠遠看見一個女子走來。等走近一看,正是那個狐女。離亂之中,兩人意外相逢,都感欣慰。狐女説:“太陽已經落山了。你先在這裏等等,我找一個好地方,暫時建座房子,以躲避虎狼。”説完往北走了幾步,蹲在樹叢中,不知幹些什麼。一會兒過來,拉着伊袞又往南走;約十幾步,又拽着他返回來。忽然見上千棵大樹,圍繞着一座高大的亭子,四周有牆壁,是銅的,柱子是鐵的,亭頂蒙着像金箔樣的東西。近前一看,牆壁只跟肩一樣高,四周圍也沒有門窗,牆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坑窩。狐女踏着這些坑翻牆進入亭內,伊袞也跟着進去。在裏面一看,懷疑這座金屋不是人力造的,便問來歷。狐女笑着説:“你只管住着,明天便把它贈給你。金子、鐵各有千萬兩,夠你吃半輩子的了!”説完便要告辭。伊袞苦苦挽留,狐女才留下來,説:“自己是被人厭煩拋棄了的,已決意永不再來往,現在又讓我毀誓了。”第二天醒來,狐女已不知什麼時候走了。天明後,伊翻牆出來,再回頭看看睡覺的地方,金屋一下子消失了。只有四枚針插在一個頂針指環上,上面扣着個胭脂盒子。那千棵大樹,不過是老荊棘叢而已。 [2]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2]
  • 3.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