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狄超白

鎖定
狄超白(1910年4月17日—1977年11月7日),生於江蘇溧陽,原名狄幽青,又名狄操誠,中共黨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 [7]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生前是《政治經濟學辭典》編輯部負責人。 [3-4]  [6] 
狄超白於入讀於南京中央大學政治系;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任中共溧陽縣特別支部書記,3月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營救保釋出獄;1938年—1939年任安徽省抗敵動員委員會宣傳部長;1940年1月轉移到重慶,從事文化宣傳和統戰工作;1941年—1944年任中共桂林文委書記;1946年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學術小組組長;1947年任香港達德學院教授;1949年3月任中央財政經濟部統計處處長;1953年任國家統計局綜合處處長,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1953年—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總支書記 [8]  ;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代理所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2]  ;1956年遴選為經濟學副博士研究生導師;1977年任《政治經濟學辭典》編輯部負責人,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3]  ;2010年1月入選廣東經濟出版社“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之一。 [7] 
狄超白長期從事中共統一戰線工作和經濟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狄超白
別    名
狄操誠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溧陽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畢業院校
中央大學
代表作品
《政治經濟學講話》
《經濟學講話》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原    名
狄幽青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狄超白人物經歷

1910年4月17日,狄超白出生於江蘇溧陽。
1930年,畢業於蘇州中學;同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政治系。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任中共溧陽縣特別支部書記;3月,被捕入獄。
1934年7月,被營救保釋出獄。
1935年—1937年,在南京從事救亡運動。
1938年—1939年,任安徽省抗敵動員委員會宣傳部長。
1940年1月,轉移到重慶,從事文化宣傳和統戰工作。
1941年—1944年,任中共桂林文委書記。
1946年,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學術小組組長。
1947年,任香港達德學院教授。
1949年3月,任中央財政經濟部統計處處長。
1953年,任國家統計局綜合處處長,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1953年—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總支書記。 [8] 
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代理所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2] 
1956年,遴選為經濟學副博士研究生導師。
1958年,遭受錯誤處分,被開除覺籍。
1977年,任《政治經濟學辭典》編輯部負責人;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3] 
1978年8月,被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總支恢復黨籍,撤消處分。
1986年6月,被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徹底平反。 [6] 
2010年1月,入選廣東經濟出版社“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之一。 [7] 

狄超白主要成就

狄超白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50年代,狄超白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就過渡時期的經濟方針政策和經濟規律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性的研究。他認為,社會主義經濟的優越性,主要的表現在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性,就是因為它的生產目的不是為了一部分人的剝削利益,也不是為了脱離現實的唯心主義的所謂“崇高理想”,而是為了全社會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才能發揮勞動人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才能使生產和消費之間不會產生對抗性的矛盾,才能以其不斷提高的勞動生產率和發展速度在競賽中戰勝資本主義並限制其活動範圍,改造其企業而最後達到消滅資本主義。 [9] 
狄超白對中國農村社會問題也有研究。他認為,要解決中國土地問題,既不能走歐美各國所走的白由資本主義道路,又不能立即像蘇聯那樣走社會主義道路,要走“耕者有其田”的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改革道路。他主張政府要鼓勵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集體化道路,對合作農場、集體農場予以積極支持,給予優惠貸款,優先借給各種工具和原料,優先向合作農場訂購農產品,限制個體生產擴張,形成對富農、地主競爭優勢,使合作經營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導形式。 [7] 
在關於中國過渡時期經濟規律的討論中,狄超白進行了系統的論證。他指出:一、過渡時期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誰戰勝誰的時期;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是國營經濟,即社會主義經濟形態的基本的運動規律;三、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在逐漸縮小,然而它是與社會主義經濟對立的、始終進行鬥爭的經濟成分。“剩餘價值規律是導致資本主義生長髮展的規律也是導致資本主義沒落死亡的規律,它與資本主義經濟成分一同存在”;四、個體經濟是自己佔有生產資料並以自己的勞動力為主而進行生產的小商品經濟。價值規律是調節依靠商品交換實現勞動價值而進行單純再生產的小商品經濟的規律;五、“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社會主義成分與資本主義成分相互結合具有過渡性質的經濟形態”。“資本家願意接受各種合作形式,是資本家在鬥爭中認識到:這樣做才能夠生存,並且不違背剩餘價值規律的要求”;六、“社會主義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經濟,是生產資料個體所有制和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相結合的經濟形態。由於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部分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技術基礎較低的生產力性質,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作用範圍受着集體所有制的範圍的限制,也受着物質基礎較落後的限制。社會主義工業化才是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有決定意義的步驟”;七、“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改造資本主義經濟和個體經濟的步驟和方法。能夠體現出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前途的,只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 [10] 
  • 學術論著
狄超白編著的著作有《中國土地問題講話》《戰後中國農民問題》《政治經濟學講話》《中國土地問題》《經濟學講話》《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論城鄉關係》《新中國的合作社》等。 [1]  [7] 

狄超白人才培養

  • 治學態度
狄超白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兼課期間,授課理論聯繫實際,內容豐富,結構謹嚴,層次井然,講理論不失之浮泛,談實際不流於蕪雜。他雖然是來校兼課,卻每堂必到,而且分秒不爽。狄超白不僅在課堂上循循善誘,而且在課外也給同學予以幫助。北京大學經濟系師生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理論聯繫實際到中財委統計處去實習,他就和統計處里正式工作的同志一樣地對待。在進行保密教育的同時放手讓他們閲讀資料(包括應該看的絕密資料)和整理統計資料參加有關的會議。對於實習人員中的共產黨員,還讓他們參加黨內有關會議 [11] 
  • 講授課程
狄超白在香港達德學院講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概況”“合作經濟”等課程 [4]  ;在北京大學經濟系任教期間,開設了“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課程。 [9] 

狄超白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5年

狄超白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4年9月—1959年4月
1955年
經濟研究主編 [3] 

狄超白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狄超白的妻子的名字是何兆鈴。 [11] 

狄超白人物評價

“狄超白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法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踐行者。他是學者,推動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大眾化,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現實經濟問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建設進行理論總結。他也是革命家,在革命活動中努力團結各種進步力量積極抗日,在解放戰爭中揭露國民黨政府經濟政策的剝削性和腐朽性。他一生孜孜不倦地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努力探求解答中國現實的經濟問題,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中國社會科學報》評) [4] 
“狄超白對於創建中國第一個經濟研究機構和發展新中國經濟研究工作,投入了很多的心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評)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