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犭央犭茶湖避塘

鎖定
犭央(ang)犭茶(sang)湖避塘,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鏡湖新區犭央犭茶湖上,始建於明天啓年間,崇禎十五年(1642年)建成,清道光、咸豐、同治、宣統年間均曾修繕。 [3]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長約3.5千米,呈南北走向,橫亙於湖上,由實體塘堤、石橋、石亭相間組成。塘身稍彎,平面略呈“S”形,大部分用長約2~2.3米的條石疊砌,自下而上逐層收分,塘頂鋪設石板,石板之間用榫卯銜接。塘上現有羣建、金光、朝陽、普濟四座石樑橋。塘堤南首有石亭。犭央犭茶湖避塘保存較完整,佈局、構造合理,風格古樸,避風、交通功能兼顧,是保存至今的大型水利設施,具有較高科學價值。 [2-3] 
2013年5月3日,犭央犭茶湖避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犭央犭茶湖避塘
地理位置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鏡湖新區犭央犭茶湖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12-3-31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犭央犭茶湖避塘歷史沿革

據清《嘉慶山陰縣誌》卷二十記載:“湖週迴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餘村。湖西尤子午之衝,舟楫往來,遇風輒遭覆溺。明天啓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為僧,發願誓築石塘,十餘年不成,抑鬱以死。會稽張賢臣聞而憫之,於崇禎十五年建塘六里,為橋者三,名曰‘天濟’。蓋罄資產為之,五年而工始竣。”從此,舟行塘內,可以避風濤之險,亦免受浪濤激岸,捍衞沿湖田園。塘上原有六座石樑橋,分別取名為天濟、永濟、中濟、平濟、通濟、普濟。
清道光、咸豐、同治和宣統年間,均曾修繕。
1969年,當地圍湖造田時,永濟橋被拆除。
“文革”期間,天濟橋遭拆毀,後改成鋼筋混凝土拱橋;永濟、中濟、通濟三橋分別改名為羣建橋、金光橋和朝陽橋;只有普濟橋未改名。
1975年,當地政府對羣建橋、金光橋、朝陽橋進行了整修。
1991年以來,文物部門對石亭和塘堤又作了局部維修。 [2] 

犭央犭茶湖避塘建築格局

犭央犭茶湖避塘現長約3.5千米,呈南北走向,橫亙於湖上,由實體塘堤、石橋、石亭相間組成。 [2] 
犭央犭茶湖避塘

犭央犭茶湖避塘主要建築

  • 實體塘堤
實體塘堤是避塘的主體,避塘南段約2千米,在1969年圍湖造田時已成為堤岸;北段約1.5千米仍兩面臨水,保持原狀。塘身稍彎,平面略呈“S”形,北段大部分用長約2~2.3米、寬為0.4~0.5米的條石或順丁疊砌,或順疊而成,自下至上逐層收分,塘面寬2米多,上鋪石板,石板與石板之間用凹凸榫卯相銜接;南段採用條石間丁石疊砌,塘面石板與塘身寬度基本一致,石板之間鋪嵌系石以固定堤面。 [2-3] 
實體塘堤 實體塘堤
  • 石橋
塘上現有羣建、金光、朝陽、普濟四座石樑橋。其中,羣建、金光、朝陽三橋均為單孔石樑橋,普濟橋為三孔石樑橋。四座梁橋長20至30米不等,船隻可通過這些石橋進入無風一側湖面避風,是舟楫往來塘堤內外的主要通道。 [2-3] 
  • 石亭
石亭為行人休息之處,平面呈長方形,坐東朝西,三柱兩間,樑柱結構,石板屋面,亭頂為硬山造。 [2] 

犭央犭茶湖避塘文物遺存

犭央犭茶湖避塘石亭南、北山牆各刻《募修備塘碑》《修塘捐碑》一方,俱楷書陰刻。 [2] 

犭央犭茶湖避塘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犭央犭茶湖避塘位於犭央犭茶湖上,犭央犭茶湖是紹興城北的一處湖泊,因出產犭央犭茶(讀作“昂桑”)而得名。 [2] 
  • 相關傳説
相傳有個石匠,不慎落水,被村民所救。後來他出家當了和尚,發願要在犭央犭茶湖中造一條石塘以避風浪,以報答鄉親的救命之恩。但募捐並不容易。附近有個富商,為和尚的心願感動,出資同周圍羣眾用了5年時間,終於建成一條石塘。 [5] 

犭央犭茶湖避塘文物價值

犭央犭茶湖避塘保存較完整,佈局、構造合理,風格古樸,避風、交通功能兼顧,是保存至今的大型水利設施,具有較高科學價值。 [3] 

犭央犭茶湖避塘保護措施

1987年,犭央犭茶湖避塘被紹興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89年,犭央犭茶湖避塘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5月3日,犭央犭茶湖避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犭央犭茶湖避塘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犭央犭茶湖避塘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鏡湖新區犭央犭茶湖上。 [2] 
  • 交通信息
乘坐紹興市內公共交通15路至林頭站下車,步行1.8千米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