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犬屬

鎖定
犬屬(學名:Canis):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髮達;毛粗而長,一般不具花紋。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尾多毛,一般較發達。有8種:側紋胡狼金豺非洲狼埃塞俄比亞狼郊狼黑背胡狼灰狼紅狼,每種均有多個亞種,其中灰狼的亞種達24個。
狗即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之一,最早由灰狼胡狼等馴化而來(多起源),已有200餘個品種,如牧羊犬、柴犬、雪橇犬、獵犬、貴賓犬等。
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羣居,常追逐獵食。大部分食肉,以食草動物及齧齒動物等為食;有些食腐肉、植物或雜食。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佈於全世界。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犬屬
拉丁學名
Can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亞    目
裂腳亞目
犬科
亞    科
犬亞科
犬屬
8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極危(CR 2種;無危(LC) 6種 IUCN標準 [2] 

犬屬物種學史

犬屬 犬屬
化石記錄顯示,食肉類總科(Carnivoramorpha)出現在4300萬年前。這些分類中其各物種從3400-1190萬之前發生分支,出現了狐狸屬和犬屬的動物。胡狼在1000萬年以前存在於北美洲,而上新世早期大約有600-500萬年,土狼侵入歐亞大陸。中新世(600萬年前),在北美,早期的狼屬(Canis)出現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在500萬年中,較大的萊坡菲古斯狼(Canis lepophagus)出現在同一地區。 [3] 
距今約五百萬年前的上新世紀中期,狼起源於新大陸,並在一百五十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分化發展。大約在6,500多萬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恐龍的突然滅絕給了哺乳動物繁榮昌盛的絕佳機會。在此後的1,000多萬年的時間裏,隨着新生代的大幕逐漸拉開,各種小型哺乳動物紛紛登上了進化史的舞台。 [3] 
在距今大約5,000萬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現代食肉動物的共同祖先開始出現,以細齒獸(Miacis)的出現為標誌,食肉類動物正式走上了漫長的進化之路。 [3] 
犬屬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當時地球活着一種小尾長,善跑的食肉動物細齒獸。它是所有犬科動物的原始祖先。在4000多萬年前始新世末和新世初,細齒獸分化出幾個分支,其中有一分支發展為“犬"。後到新世進化為新魯狼Cynodesmus),到上新世又進化為湯氏熊。大約又經歷了幾百萬年的發展變化,才進一步分化發展成現代的狼、狐、貉等犬科動物。 [3] 
犬科起源於始新世晚期,大約四千萬年前,它們是食肉目動物中最古老的羣體,最先從小古貓中分化出來。犬科動物的進化有三條主線,即犬科的三個亞科:現代犬亞科,古代犬亞科和恐犬亞科(類似鬣狗的犬科動物)。 古代犬亞科亞科是犬科中古老的一個分支,4000萬年前起源並發展於北美洲,它們長的彷彿是狐狸和黃鼠狼的雜交產物。大約在1500年前,這一支逐漸滅絕,其中的湯氏屬則進化成為恐犬亞科而留存下來。而恐犬亞科,則是在3400萬年前出現的。和古代犬亞科一樣,它們只存在於北美洲。它們的體型比古代犬亞科的大很多,外觀模樣介於鬣狗和狗之間,一張大而有力的嘴是它們的特徵。250年前這一支也滅絕了。 [3] 
最後的一支,就是現代犬亞科則進化成為所有的犬科動物。這一支幾乎和另兩支同時出現,但一直不繁榮,直到一千五百萬年前,另兩支開始衰落後,才開始發展壯大。這個亞科同樣只存在於北美洲,直到七百萬年前,就是中新世的後期,才通過大陸橋來到了亞洲。那些穿過大陸橋的就是成為那些當代的犬科動物的直系祖先,它們繼續穿越大陸橋,在兩個大陸間來回遷徙。這就是紅狐灰狼為什麼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都有分佈的原因。 [3] 
四十萬年前,恐狼Canis dirus)出現了,它的體型比現代的狼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和狼並存在世界上,直到一萬年前才滅絕。它的身體構造和現代的狼完全不同,身體更健壯結實,四肢比較細而且短,比較像鬣狗。它的下顎組織很大,使它有能力咬碎骨頭。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也和鬣狗類似,更大程度上是食腐者而不是獵手。它們的智力可能比較低,在加利福尼亞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發現的恐狼的骨骸遠比其他動物多的多,整整3600具。除了恐狼以外,其他幾個狼的世系也在這個時期開始發展。愛德華狼Canis edwardsii)是北美洲最早進化的狼,出現於150-180萬年前,最終這一支進化成為了現代灰狼(Canis lupus)。 [3] 

犬屬形態特徵

犬屬
犬屬(7張)
犬屬動物體型中等、勻稱、矯健,額部較高,耳直立,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毛粗而長,一般不具花紋。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尾多毛,一般較發達。
齒粗大而尖鋭,犬齒裂齒發達;前臼齒短而側扁,均具鋒刃,最後一枚上前臼齒特大,齒冠中央為高大主尖,其前有一小前內葉,其後為一側扁的後尖。第一上臼齒呈瘤狀,外側的前尖、後尖甚大,內側的原尖、次尖小而明顯,第二上臼齒甚小,僅為前者冠部的一半大。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 [4] 

犬屬棲息環境

棲息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針葉林、草地。對環境適應性相當強的一種動物,無論酷暑嚴寒都能忍受。其活動的海拔高度可以從海平面到5400米左右。 [5] 

犬屬生活習性

犬屬動物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羣居,常追逐獵食。它們生性兇殘狡猾,機警多疑,行動敏捷,聽覺、嗅覺都非常發達,子常很濕潤,由此感知氣味傳來的方向,四肢強健有力,身體輕捷,奔跑的速度很快,耐力也很強。 [5] 
棲息於不同地區的狼,在生活習性等方面也有很多區別,例如產於南方的狼體毛短而稀,喜歡獨棲或雙棲;產於北方的狼體毛則長而厚,尤其是在冬季,常在隆冬臘月集合成20-30只,甚至100只以上的大羣,一起覓食。善於挖洞而居,也常利用水源附近的小坑、巖洞、石縫、樹洞等,或強佔狐狸、獾、野兔、海狸等的洞穴,加以擴大,在裏面鋪墊些枯樹葉等,便成了自己洞穴,並且年復一年地使用。 [5] 
大部分食肉,以食草動物及齧齒動物等為食;有些食腐肉、植物或雜食。狩獵的方式有伏擊、跟隨、圍攻、追逐等,能夠獵食善於奔跑的狍子、鹿有蹄類動物,甚至危及家禽、家畜,傷害人類,就連比其大幾倍的狗熊和野豬等也難以抵抗。也吃魚、蟹、蜥蜴、松鼠、兔子、海狸等小型動物,以及動物屍體等,偶爾還吃些植物。在極其飢餓的情況下,甚至會向同類發起攻擊,分而食之。 [5] 

犬屬分佈範圍

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佈於全世界。 [5] 

犬屬繁殖方式

代表物種灰狼:一般1-3月繁殖,在發情期間雄獸常進行爭偶的激烈搏鬥,勝利者用尿液劃分自己的領地的邊界,並通過叫聲吸引雌獸。雌獸的懷孕期為61-63天,一般在3-4月間產仔,每胎產4-7仔,也有產10-12仔的記錄。幼仔出生以後,由雄獸和雌獸共同撫育。雌狼在洞中看護幼仔,雄獸則外出捕食,獵取到食物以後先吞食下去,回來以後再吐出半消化的食物,耐心地飼餵雌獸和幼仔。20-25天后,幼仔便可以爬出洞外,這時雌獸常發出叫聲,召喚幼仔。在此期間,狼羣中某些成員也參與了餵養小狼的活動。 [5] 
幼仔長大後,雄獸和雌獸就開始訓練它們捕捉獵物,隨着小狼的逐漸長大,它們逐漸擔任起捕獵和防衞等任務,但是,當雌獸再度發情時,雄獸就要毫不客氣地把幼仔趕走,讓它們去過獨立的生活。等長到約2-3歲時,小狼便開始達到性成熟,雌狼一般要到3歲或4歲才開始第一次交配,而雄狼這時長得強壯有力,開始覬覦優勢雄狼的地位,一有機會便會提出強有力的挑戰,成功者則會取而代之,成為新的統治者。灰狼壽命為15-20年。 [5] 

犬屬屬下物種

犬屬(8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Canis adustus
Sundevall, 1847
2
Canis aureus
Linnaeus, 1758
3
Canis latrans
Say, 1823
4
Canis lupaster
Hemprich and Ehrenberg, 1832
5
Canis lupus
Linnaeus, 1758
6
Canis mesomelas
Schreber, 1775
7
Canis rufus
Audubon & Bachman, 1851
8
Canis simensis
Rüppell, 1840
[6] 

犬屬保護現狀

犬屬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極危(CR)——2種;無危(LC)——6種。 [2] 

犬屬種羣現狀

該屬物種有5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其中2個物種分佈範圍狹窄、有限,被認為有一個適度數量減少的趨勢,下降的原因是因為棲息地喪失、降水量減少、旅遊影響、道路發展,致使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已被列為生存極危的物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