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犍牛

鎖定
牛生長過程中獲取的營養和能量是一定的,如果不閹割就會有相當多的營養和能量流向生殖系統,導致產肉量或肉質下降,對牧場主產生經濟損失。與此同時,閹割的公牛性情温順,沒有發情期,沒有交配和求偶行為,既沒有對人的傷害,也不會因為爭奪配偶與其他公牛產生爭鬥。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閹割的牛不會將自己的基因保留下來。牧場主會保留具有優秀基因的公牛作為種牛,使其後代品質更加優秀。
中文名
犍牛
拼    音
jiān niú
外文名
Bullock
解    釋
閹割過的牛
領    域
農業科學

犍牛牛閹割過程

我國獸醫學界有關公牛閹割的方法較多,主要
有捻轉法、結紮法、捶閹法、睾丸實質切除法、剝黃法等。常用的幾種方法介紹如下。

犍牛捻轉法

(1)保定:一般採用提肢倒卧保定法或雙抽筋倒卧保定法。取左側橫卧保定,其方法與倒馬相同。為預防破傷風,可皮下或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1萬單位~2萬單位。
(2)手術方法:常規剪毛消毒。牛的睾丸為卵圓形,縱軸垂直於陰囊內,附睾在後方,附睾頭在上方,附睾尾在下方,故切口應位於陰囊外側。左手固定睾丸,右手持刀,沿其縱軸方向切開,切口長約為睾丸的四分之三,切口要求整齊,擠出睾丸,將總鞘膜分離後推向上方,用止血鉗固定精索或左手食指與拇指捏住精索,右手捏住睾丸向一方向捻轉,先慢後快,即可捻斷精索取下睾丸。再用同樣方法摘除另一側睾丸,斷端塗上少量碘酊,創口內撒入消炎粉適量或青黴素80萬單位~160萬單位,創口周圍塗碘酊消毒,不需縫合。民間獸醫採用走煽法,如不熟練,往往引起人畜不安全。

犍牛結紮法

此法採用14號~16號縫合線,在睾丸上方2釐米~4釐米處結紮精索結紮下方1釐米處切斷精索,取下睾丸。斷端和創口均應嚴格消毒,其他操作方法基本同捻轉法。

犍牛捶閹法

我國民間獸醫多采用此種方法閹割牛和羊,一般採用左側橫卧保定,術部消毒,用繩絆在睾丸上方陰囊頸部稍緊捆紮數圈,在捆紮位置下面放一鍘刀背或墊一紅磚,左手固定睾丸右手拿錘在上面用力打擊10多次後,將繩圈鬆開,以手觸摸精索是否確實斷批。在捻轉精索時有捻轉新鮮葱莖之感覺,證明手術成功。若沒有斷批好,可再行捆紮,打擊陰囊頸部精索,直至斷批為止。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另一側睾丸,局部皮膚塗上碘酊。

犍牛睾丸實質摘除法

民間的一種獨特的閹割術。本法是先摘除睾丸實質,保留附睾頭、附睾尾和附睾等。這樣可以正常支配營養和神經,產生激素的功能可繼續維持。閹割後的牛性情温馴,役用能力增強,不受年齡限制。
手術方法:取左側橫卧保定,術部常規剪毛消毒。術者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緊握陰囊頸部,將 睾丸擠壓在陰囊底部,固定不使縮回,撥正睾丸位置,使睾丸縫際在兩睾中間,由於睾丸縱軸垂直為卵圓形,附睾頭在睾丸背側部,附睾體由後側延伸到底部。右手持刀,在睾丸前側靠外線中間1/3位置上,距陰囊底2釐米~3釐米,自左上至右下切 一八字形切口,長約3釐米左右將陰囊皮膚、內膜、總鞘膜切開後,左手用力一擠,睾丸自行脱出,右手握住睾丸,左手握住附睾,兩手互相地配合,自下而上將附睾尾與睾丸接近的組織剝離至附睾頭。在剝離時儘量避免損傷血管,可採 用逐條剝離,而後將睾丸向上一扭,睾丸即自行脱離。睾丸剝離後將附睾送回陰囊,附睾借精索的吸縮力還納陰囊內,手術結束清理創口,放入青黴素80萬單位~160萬單位,同時縫合3針~5針。在下對留一小孔,以便排出滲出液創口塗以碘酊。為了避免附睾與精索脱出陰囊,手術時睾丸脱出後,捻千萬不能轉或牽引精索,以保持精索的吸縮力,切口宜大不宜小。術後休息7天—15天,停止劇烈運動和使用,第一天 少喂飼料,第二天正常給料, 公牛注意術後護理的創口,促使 有血去勢法創口早日複合。

犍牛剝黃法

我國民間很早就有采用剝黃法閹割公牛,因為它是完整地把睾丸實質從睾丸內剝出來,好似從煮熟的雞蛋中把蛋黃剝出來一樣,所以叫“剝黃”。此法適用於黃牛和水牛。這種閹割方法只摘除睾丸實質,留下附睾,睾丸膜和一部分睾丸間質組織,其營養和神經未受損失,雖然失去了產生精子的機 能,但保留有內分泌的作用,有利於機體生長髮育。
(1)保定:採用站立保定或左側橫卧保定都可以,但以側卧保定為好。
(2)手術方法:常規在陰囊部剪毛消毒。左手握住睾丸使其固定在陰囊底部,右手持刀,縱形切開陰囊皮膚、肌層、總鞘膜,切開長度以能擠出睾丸為限,一般6釐米左右,只要切口大小適宜,右手稍用力擠,睾丸自行脱出切口,切開睾丸膜,用手把睾丸實質完全地剝出,並用刀將遺留的睾丸實質部刮乾淨。然後把附睾、睾丸膜等還納陰囊內整理創口,放入青黴素160萬單位,創緣周圍塗上碘酊,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另一側睾丸,縫合3針~5針,以防止感染,注意術後護理,適當運動,加強飼養管理。 [1] 

犍牛養殖要點

一、喂雜交牛綜合了不同品種牛的優良性狀,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在短時間內可生產大量優質牛肉。若無雜交牛,可選3-8歲、體重250公斤、膘情中等、健康無病的本地閹牛進行短期育肥。
二、飼餵氮化草:用經過氨化技術處理的草喂牛,能提高營養轉化率,增強適口性,降低生產成本。氨化草的製作按100公斤草、3公斤尿素和40公斤水的比例,在氨化室進行密封處理即可。氨化好的秸稈要在天晴的時轉移到露天場地不斷翻動放氨,等無氨味後堆積在室內備用。飼餵氨化草要有7-10天的過渡期,牛的正常採食量一般佔體重的2%,每天喂3次。
三、補喂混合料的參考配方:玉米60%,菜籽餅或棉籽餅37%,澱粉2%,鹽1%。混合料按牛體量的1%餵給,每天分兩次補料。
四、加喂添加劑:靠科學養牛,向技術要肉是發展肉牛業、提高養牛效益的重要途徑。應用比較廣泛的技術是埋植增重劑技術,可以增加牛肉產量,提高飼料報酬率,飼養育肥公牛可隨時埋植,以閹牛的效果最好,可間隔100天重複埋植1次。
五、精喂細管:在飼餵氨化飼草的過渡期驅蟲,可按牛每公斤體重內服丙硫咪唑30毫克,然後進行健胃。育肥階段,在有青草的季節放牧1-2個月,後期要求不少於1個月的舍飼,利用高精料日糧催肥。拌料要求先將料拌濕,1小時後再與草拌均勻,另外必須飲用清潔水,每天兩次。牛欄要經常除濕墊幹,保持乾燥清潔。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