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犁耙柯

鎖定
犁耙柯(Lithocarpus silvicolarum (Hance) Chun)為喬木,高達20米。葉紙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雄穗狀花序多穗排成圓錐花序式,少有單穗腋生,花序軸被稀疏短毛;雌花每3或5朵一簇,果序軸通常較其着生的小枝粗壯;殼斗大小差異很大,包着堅;堅果扁圓形,頂部圓或平緩,底部平坦,無毛,暗慄褐色,果臍深1-3毫米。花期3-5月,果次年7-9月成熟。產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生於海拔約1200米以下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1] 
中文名
犁耙柯
拉丁學名
Lithocarpus silvicolarum (Hance) Chun [5] 
別    名
坡曾
杯果
杯楣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殼鬥目
殼鬥科
柯屬
犁耙柯
分佈區域
中國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及越南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犁耙柯形態特徵

犁耙柯線稿圖 犁耙柯線稿圖 [6]
喬木,高達20米,胸徑40釐米,新生枝及嫩葉背面沿中脈兩側被灰棕色長柔毛,小枝褐黑色,散生細小的皮孔。樹皮不裂,內皮淡紅褐色,脊稜刀刃狀甚突出,樹高15米,胸徑30釐米的樹皮厚約10毫米。葉紙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0-20釐米,寬3.5-6釐米,少有更大,頂部短至長漸尖,基部楔形,沿葉柄下延,全緣或上部葉緣波浪狀,中脈在葉面微凸起,側脈每邊9-14條,支脈甚纖細,隱約可見或明顯,葉背有緊實的蠟鱗層,二年生葉幹後背面常帶蒼灰色;葉柄長1-1.5釐米,雄穗狀花序多穗排成圓錐花序式,少有單穗腋生,花序軸被稀疏短毛;雌花序長8-20釐米,很少較短;雌花每3或5朵一簇,花柱長不過1毫米,果序軸通常較其着生的小枝粗壯;殼鬥淺碗狀,大小差異很大,高8-15毫米,寬20-35毫米,上部邊緣薄殼質,向下漸增厚,基部近木質,包着堅果通常不到一半,小苞片寬三角形或菱形,全與殼壁融合而有略明顯的界限,有時頂端鑽尖部分稍與殼壁離生,幹後與葉片同色,暗紅褐色,有時有油澤的光澤;堅果扁圓形,高12-16毫米,寬20-25毫米,稀達30毫米,頂部圓或平緩,底部平坦,無毛,暗慄褐色,果臍深1-3毫米,口徑14-18毫米,稀達25毫米。花期3-5月,果次年7-9月成熟。模式標本採自海南。 [2] 

犁耙柯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約1 200米以下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犁耙柯分佈範圍

產廣東和廣西二省區西南部、海南、雲南東南部(金平縣以東各地)。越南東北部也有分佈。

犁耙柯主要價值

木材淡紫褐色,縱切面灰棕帶紅色,年輪不明顯,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密緻,材質稍軟,縱切面平滑而有光澤,材色一致,加工較易,但乾燥時易爆裂並稍變形,適作傢俱材。果實含澱粉為63.11%。 [2-3] 

犁耙柯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