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犁溝木紋龜

鎖定
犁溝木紋龜 木紋龜屬下的一種,發現於尤卡坦半島及附近地區。
中文學名
犁溝木紋龜
拉丁學名
Rhinoclemmys areol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們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兩棲綱
木紋龜
分佈區域
尤卡坦半島及附近地區

犁溝木紋龜簡介

中 文 名 犁溝木紋龜
英 文 名 Furrowed wood turtle
拉丁學名 Rhinoclemmys areolata
地理分佈 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瓜地馬拉、洪都拉斯
繁殖方式 卵生。 [1] 

犁溝木紋龜形態特徵

雄性背甲長94~168mm,寬63.2~105mm;雌性背甲長73.1~170mm,寬52~116.5mm。頭中等大小,頭寬約為背甲寬的1/4~1/3;頭頂前部平滑,後部被以多邊形的細粒狀小鱗;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顎,並向內側下方斜切;上喙邊緣平直或中間部微凹;鼓膜明顯。背甲較平扁。有3條縱稜,雄性成體稜弱。頸盾小,略呈梯形,後緣較寬;椎盾5枚,第一枚五邊形,寬長相等或長略大於寬,第二至第四枚六邊形,寬大於長;肋盾4枚,較之相鄰椎盾略寬或等寬;緣盾11對;臀盾1對,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數超過正常數目。甲橋明顯,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變異殊大。腹甲平坦,幾與背甲等長,前緣平截略向上翹,後緣缺刻較深,前寬後窄;雄性腹甲的後中部略凹;喉盾近三角形;肱盾外緣較長,似呈楔形;腹盾縫>股盾縫>胸盾縫>喉盾縫>肛盾縫>肱盾縫。四肢略扁平。前臂及掌蹠部有橫列大鱗;指、趾間均全蹼,具爪,尾較短小。
頭骨有一骨質顴弓;方軛骨與眶後骨,軛骨相切接;頂骨前緣平截,後端延伸至上枕骨末端;上枕骨脊後部略為上翹;鱗骨後部成鋭角。上顎咀嚼面中等,無中央嵴。骨質內鼻孔位於眼眶後半部的同一平面上。下顎左右齒骨間的交角小於90度;冠狀骨與下顎長之比為1:2.8。椎板8枚,略呈六邊形,有的幾呈矩形;肋板8對;緣板11對。腹甲與背甲以骨縫連接,甲橋弱。有較發達的腋柱和胯柱,向上仲達肋板外緣;肱胸盾縫橫切於內腹板後部1/4或更少。生活時,背甲棕褐色,雄性幾近黑色。腹甲及甲橋棕黃色,雄性色深。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塊,有時腹甲幾乎全被黑褐色斑塊所佔,僅在縫線處呈現棕黃色。頭部橄欖色或黑褐色;頭側及咽喉部有暗色鑲邊的黃紋及黃斑,並向後延伸至頸部,雄性不明顯。四肢灰褐色。雄龜有異臭。染色體數2n=52。

犁溝木紋龜分佈

自然棲息於河、湖、沼澤、森林交界地帶所以要求濕度比較高,有下到淺水區的習性,食性比較雜。 人工飼養可提供昆蟲、水果、蔬菜、以及人工合成飼料,不放過任何可吃的東西,飼養時提供適當的陽光以及淺水區是很有必要的。

犁溝木紋龜經濟意義

腹甲稱為龜板,為我國傳統珍貴藥材,它富含骨膠原和蛋白質、鈣、磷、脂類、肽類和多種酶。據中醫臨牀研究證實,龜板氣腥、味鹹、性寒,具有滋陰降火,潛陽退蒸,補腎健骨等功效。據説龜血還有抑制癌細胞的特殊功效。肉、卵均可食用,有滋補作用。

犁溝木紋龜人工養殖

犁溝木紋龜卵的人工孵化

烏龜卵殼灰白色,呈橢圓形,長2.7~3.8cm、寬1.3~2cm。在自然條件下,經50~80天孵化,稚龜即破殼而出。但是龜卵的自然孵化易受温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和蛇、鼠及螞蟻等天敵的危害,使得孵化期長,孵化率和存活率都較低。為提高烏龜的孵化率,可以採用人工孵化的方法。

犁溝木紋龜飼養場所

人工飼養烏龜有池養、缸養、木盆養和水庫池塘養等多種方式,各有利弊,可以因地制宜地自行選擇。對一般專業户和小規模的養殖場,以建池養殖較好,因為此方式管理方便,經濟效益也較大。
養殖池的建造:幼龜池和繁殖池可參照金錢龜的幼龜池和繁殖池的規格和方法建造。成龜池的建造也和金錢龜的成龜池差不多,但面積可以更大些,以便養殖數量更多的烏龜。如果成龜池較大,還可以魚龜混養,在池中養一些草食性和濾食性的魚類,以提高養殖的綜合經濟效益。要注意烏龜亦有會打洞、易逃跑的特性,因此圍牆的牆基要深入地下50釐米左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