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犁壁

鎖定
犁壁,漢代大力推廣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解放後出土的一百多件漢代的鐵犁中,有鐵口犁鏵、尖鋒雙翼犁鏵、舌狀梯形犁鏵,還有大型的犁鏵。
中文名
犁壁
別    名
耕犁
時    代
漢代
種    類
鐵口犁鏵、尖鋒雙翼犁鏵、舌狀梯形犁鏵,還有大型的犁鏵

目錄

犁壁應用

犁壁 犁壁 [1]
犁壁位於犁鏵的上方,其作用是把犁鏵抬起的土垡進一步破碎和翻轉。犁壁按結構形式的不同,有整體式、組合式、柵條式等幾種。由於脛刃部分磨損較快,所以組合犁壁是將犁壁分成前後兩部分,前部分磨損後可單獨更換。柵條式犁壁做成柵條式,使土垡和犁壁接觸面積減小且不連續,降低土壤和犁壁的黏附能力,在某些潮濕地區或黏重土壤易脱土,工作阻力較小。
為了增加犁壁的推土和翻垡性能,有些犁壁在翼部加裝延長板。正常工作時,延長板應與犁壁翼邊線平行並可根據需要在一定範圍內調節。犁壁和側板之間裝有撐杆,以加強犁壁和側板的剛度。
犁壁一般用鋼板衝壓而成。我國多采用5mm厚的65號錳鋼或低碳鋼經熱處理或滲碳處理製造,由於犁壁前部磨損較快,有時將犁壁分兩部分製造,前部磨損後可單獨更換。 [1] 

犁壁發展歷史

從山西平陸等地漢墓中出土的幾幅犁耕圖中,可以看出漢代耕犁的構造形式。當時的耕犁是鐵製的犁鏵,已經有犁壁的裝置。山東安丘、河南中牟和陝西西安、咸陽、禮泉等地都有漢代鐵犁壁出土。犁壁的發明是耕犁的一個重大發展。沒有犁壁的耕犁達不到碎土鬆土起壠作畝的目的,還必須靠鋤類和鏟類農具的幫助才行;有了犁壁就能翻土碎土,犁壁有一定的方向,向一側翻轉土垡,把雜草埋在下面作肥料,同時還有殺蟲的作用。歐洲的耕犁直到公元十一世紀才有犁壁的記載,我國至遲到漢代就有了犁壁的裝置,比歐洲要早近一千年。漢代耕犁的木質部分由犁轅、犁梢(犁柄)、犁底(犁牀)、犁箭、犁橫等部件組成。由此可以看出,漢代的耕犁已經基本定型,它除了有先進的犁壁裝置外,還有能調節耕地深淺的犁箭的裝置。漢代的犁有雙轅和單轅的,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的。由於是直轅長轅犁,耕地的時候,回頭轉彎都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也不很高。儘管這樣,它比戰國時期的耕犁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唐代,陸龜蒙的《耒耜經》詳細記述了當時耕犁的部件、尺寸和作用。這種犁的構造是由金屬製造的犁鑱和犁壁,以及由木材製造的犁底、壓鑱、策■(é)、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犁盤等十一個部件組成。這些部件都各有特殊的功能和合理的形式。犁壁在犁鑱之上,它們是成一個曲面的複合裝置,用來起土翻土的;犁底和壓鑱把犁頭緊緊地固定下來,增強犁的穩定性;策■是捍衞犁壁的;犁箭和犁評是調節犁地深淺的裝置,通過調整犁評和犁箭,使犁轅和犁牀之間的夾角張大或縮小,這樣就使犁頭深入或淺出;還可以通過犁梢來掌握耕地的寬窄;它的犁轅是短轅曲轅,轅頭又有可以轉動的犁盤,牲畜是用套耕索來挽犁的。整個耕犁是相當完備、相當先進的,也很輕巧,耕地的時候回頭轉彎都很靈便,而且入土深淺容易控制,起土省力,效率比較高。
參考資料
  • 1.    魯植雄,高強主編. 草坪機械使用與維修百問百答[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4.03.